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修養讀後感

修養讀後感(一)

《修養:學會做一個人格上的成功者》:再版148次,本書是日本近代思想文化先驅新渡戶稻造的經典作品,影響百年來日本人的修養之書。作者主張,個人修養比功名利祿更重要。較之教人如何成為事業上的成功者,也更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引用作者的話,「自省而果斷,即使貧窮內心也會滿足,即使受到誹謗也會自得其樂,即使身陷逆境也會感到幸福,懷著感激之情度過每一天。這就是我講解修養的目的。」

新渡戶稻造這本《修養》恰恰在這方面有其價值。書中,他將東西方經典和自己對當時的日本社會風潮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於一爐,在經典與民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使得經典走向大眾、親近大眾、服務大眾,以此改造國民的思想、熔鑄國民的氣質、提升國民的人格。顯而易見,中國的儒家學說和西方的基督文化是《修養》的兩根支柱。作者開篇就將《大學》「修齊治平」之「修身」視為修養概念的來源,繼而將基督「飼養羔羊」之語轉用於「修養」的「養」,使得修養一詞同時迸發出東西文明的光彩,構思精巧而妙造自然,雙峰並起而互為一體,實為大家手筆。進入正文後繼續旁徵博引。以第七章「對待名譽的心理」為例,忽而孔子孟子菜根譚,忽而聖經古希臘莎士比亞,甚至拿破崙和《魯賓遜漂流記》也聯翩登場。又不忘引用日本臨濟宗中興之祖白隱禪師逸事和之於日本人的「誠」之含義,信手拈來,隨機生髮。

通過對青年、立志、職業、信念、勇氣、克己、名譽、儲蓄、閱讀、逆境、順境、處世、道路、默思、夏天以及新年等16個話題的閱讀我了解到雖然書中都是平凡的道理,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是通過「修養」,可以提高人格的境界,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質,改變人們的思想觀,最終因為這種平凡的堅持,成就偉大的道德。所謂非凡之事成就平凡之人就是這個道理。且新渡戶稻造學貫東西,通曉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東方的《論語》、《菜根譚》,西方的《聖經》、《英雄論》,東方的和歌、漢詩,西方的詩歌、詩劇,古代英雄豪傑、聖賢名士的故事,現代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的逸事……隨時出現在他的文章里,新渡戶先生還著重談到勇氣,指出了,一個人不僅需要先前衝的勇氣,而且也要注意修養退守的勇氣,前進自然是需要勇氣的,而退守的勇氣也是可嘉的。恪守道義是修煉勇氣的第一步,這就不得不讓我想起在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舉起的「義」大旗。在修練勇氣的過程中,如果借鑑偉人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有很多人的傳記中都記載了如何面對危機的故事。

作者認為修養的目的並非使人成為驚天動地的英雄豪傑獲取榮華富貴,而在於提升人格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麼都重要。他在總論中寫道:「也許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字感到不快。我所說的平凡任務儘管性質上是平凡的,但是,執行任務的人,絕不能稱為平凡的人。」作者為此舉了一個例子。每天早晨有一個賣納豆(大豆發酵做成的一種類似濕豆豉的豆製品)的婦女從他家門前經過。她的職業平凡,買賣也很尋常,但她風雨不誤,不亂開價,納豆做得一絲不苟,態度誠懇熱情。用賺得的錢養活臥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有這樣的人品,「她不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嗎?」在作者眼裡,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通過人格修養成為了不起的人。此書還涉及了青年如何立志、如何選擇職業,怎樣堅持信念、訓練勇氣,克己之心如何修養,如何對待名譽,儲蓄、讀書的方法,身處逆境時的修養、身處順境時的心得,處世的標準等修養的諸多方面。

《修養》依據作者複雜的人生經驗和社會閱歷,融會東西方和古今的思想學問,以個人的人格提升為其論述宗旨,重點強調的是修身立其誠的道德實踐性和具體性。作者試圖為普通人提供在平凡中超越平凡、於日常中克服凡庸的道德說法。這樣,思想學問化成了智慧,經驗和閱歷鑄成了一條條生命的箴言,閱讀《修養》一書,我能夠感覺到新渡戶稻造是在倡導通過修養提升道德水準和人格魅力。

在書的最後,作者還告訴大家,在暑天以及新年是修養的最好時間,在平時的時候要多思考,多靜默默思,這些內容對一個人的修身養性都是很有幫助的。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時間都需要高要求自己,自己心中也需要不斷地樹立目標,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充實自己的夢想。

修養讀後感(二)

朱老前輩,是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曾寫過許多著作,其中《談修養》這本書屬於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讀上去淺顯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義卻要仔細琢磨一番。雖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對於我們當代青年卻還有著很多的現實意義。

修養指人的行為和涵養,與人的性格、情操、素質緊密聯繫,可以說,人活著容易,但如何活的有修養卻需要磨練和思考一番。古人說:「修猶切磋琢磨,養猶涵養薰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產品的工藝,「修」就是「鍛鍊」,引申為研究學習問題,增長才幹的過程;「養」就是「提高」,「涵養薰陶」是指受到一種思想、品行、習慣的長期濡染而趨同化。經受鍛鍊,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養。《談修養》是對修養的一種解讀,是對高尚品質與處世哲學的一種認識。它告訴我們一個有修養的人,不僅有志氣,而且能拼搏,不僅熱愛事業,而且熱愛生活積極上進,不僅有著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豐富的閱歷,而且還要有著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奮鬥開拓的精神。有修養的人,一定是有愛心並且知識淵博的人。一定是愛學習善於理論聯繫實際,從而使自己的修養不斷得到加強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談,談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歡把它解讀為這是朱老與青年人之間的懇談。讀書伊始,可以看出這本書是寫在抗戰勝利後的日子,起初會擔心這樣的內容會不會有些過時,但當你細細品讀起來就會發現,這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這其中飽含著朱老對我們青年,對我們民族寄予的厚望。並以自身的角度去體驗青年存在的問題,字裡行間充滿焦慮和擔憂,說出了許多問題,比如:「青年一代應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內在修為。」作為在學校學習即將步入社會工作的我們,在大學這個看似安逸的環境中,只有做到處事不驚,不腐化墮落,迷茫沉淪,拿出堅毅的意志力,腳踏實地,互助仁愛,為自己的理想打拚,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建設我們的祖國。

讀書過程中我記下了許多給我很大啟發的東西,比如:「知難行易」「理想與事實起衝突時,錯處不在事實而在理想」「三此主義」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像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選擇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會愈惡愈需要有少數特立獨行的人們去轉移風氣」,以及不善處群的解決方法,過團體的活動等。其中尤其是談讀書這一章給我很大啟發,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淨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於人生,()其中好處自然不用多說,但是真正做到會讀書自然也不容易,讀而不思,不行,愛讀書,思考中讀,讀就要讀經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為一個任務,要把它當成朋友一樣去交流,談心。讀書在於選得精,讀得透。不能說讀萬卷書,跟沒讀一樣,只記書名。讀十年書,不如讀十遍書,經典是要用時間品味的。而且讀書不能挑食,厭食,只有真正的會讀書讀好書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長,為我所用」。

讀完此書給我帶來很大的改變,就像是一台計算機一樣,原來系統跑得再快再好,兼容性再強,用的是WindowsXP,看完此書後update成Windows8,說的是質的變化,換句話說,是一種思想認識的改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原先不懂,沒有深入思考和現在明白了,再是原先已經思想過了,現在通過朱老的講解,理解得更深入了。這二十談,給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變才有質變,只有厚積薄發,腳踏實地才能真正實現理想。

《談修養》這本書,有很多很多這樣的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道理。讀完這本書給我最深的體會便是:「每一個行為都孕育著一個習慣;每一種習慣都體現一個個性,每一個個性都反饋一種修養,每一種修養都決定不一樣的命運。」

修養讀後感(三)

修養,指人的行為和涵養,與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著緊密的聯繫,即為人綜合素質的表現。雖然「修養」二字,由來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養性」,但對於修養的追求從未停滯。古人說:「修猶切磋琢磨,養猶涵養薰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產品的工藝,「修」就是「鍛鍊」,引申為研究學習問題,增長才幹的過程;「涵養薰陶」是指受到一種思想、品行、習慣的長期濡染而趨同化,「養」就是「提高」。經受鍛鍊,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養。談修養是人們對修養的釋讀,帶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傳承性和充分的個人意志的成分,這種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為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修養的概念很寬泛,在任何領域任何角度都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讓人們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朱光潛先生的《談修養》一書從不同角度給我們闡釋了青年一代應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內在修為。

作為剛剛從學校走出來步入社會工作的大學生,在社會這個複雜的大染缸中,如何做到處事不驚,不腐化墮落,迷茫沉淪,很是重要。

作為青年一代,往往容易重複「追求」「彷徨」「墮落」這個過程,大家都似蒙在鼓裡過日子,閉著眼睛醉生夢死,放棄自己的理想。

作為剛工作的大學生,我們必然要徹底地覺悟,拿出堅毅的意志力,腳踏實地,互助仁愛,為自己的理想打拚,為祖國的建設努力,為人民服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