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資本論讀書筆記

資本論讀書筆記(一)

第一次看見這本書,是在父親的書櫥里,很厚的精裝本。

那時,父親是解放軍政治學院政經教研室的副主任,掛著將銜的教授。專門給那些到這所軍隊高等院校來進修的團級以上政治主官,也就是政委們,講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小時候我很好讀書,曾經翻遍了父親,還有母親的書櫥。為此曾經遭到父母親的嚴斥,而且把書櫥上了鎖。因為他們的書櫥里,不僅有諸如《資本論》,《馬克思全集》、《恩格斯全集》等等的馬克思主義經典,還有像《紅樓夢》、《西遊記》與《戰爭與和平》一類的世界文學名著。他們不希望我過早去接觸這些錯綜複雜的東西。可不管他們將鑰匙藏在哪裡?我總有自己的辦法找到。於是,他們的書櫥,還是被我徹底翻閱過不止一遍。後來,我才知道,我們兄弟姐妹六人,只有我才會如此的大膽與離經叛道。其他,包括三個大我很多的姐姐,在書櫥被鎖後,再也不敢去偷看裡面任何一本書籍。我是翻閱這些書櫥最全面的人。

當然,一個國小三四年級的孩子,不可能對《資本論》這類書籍感興趣。吸引我的是裡面像《紅樓夢》《西遊記》《戰爭與和平》等大批的文學作品。

第一次知道《資本論》是寫的什麼?大約在國中二年級。我走進書房時,看見父親在讀這本很厚的書,便隨口詢問了一句。父親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我,那時一本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教科書,也是一本馬列主義教科書。作者就是卡爾。馬克思,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我曾經不經意的朝著那本放在父親案頭的厚書撇過一眼,僅此而已。

第一次接觸到這部書的實質內容,是文革開始以後,我已經去了寧夏的建設兵團。在連隊發生「關於真理」的大辯論時,常常在那些高中生的嘴裡,還有他們那些大字報上,聽到和看到關於「資本論」中,可能是被斷章取義,或者完全肢解後的隻言片語。

第一次自己翻開這部經典著作,是我走進大學校園以後。我是讀中文系,像這類教科書並不是我的必修科目。只是因為讀中文,也要讀些諸如哲學、政治經濟學的副科,曾經做過最簡單的翻閱,幾乎連一頁字的讀書筆記也沒有做過。

歸根到底,我從來沒有真正讀過《資本論》。

這些天突然打算從頭到尾認真閱讀和學習《資本論》,其實並非無的放矢的一時間心血來潮。很長一段時間,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已經不再被人提起。尤其是在一般人中間,恐怕更是少有人會去讀這樣的專著。馬克思主義思想正在,甚至已經在廣大民眾中嚴重缺失。更加令人擔憂的還是,在當今思想領域,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學說,正在遭受到嚴重挑戰,正在受到來自不同角度的詆毀、篡改與攻擊。

我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但一直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個信仰馬列主義的人。於是,我決定認真地從頭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基本理論,我想通過學習來弄明白,中國未來的路,究竟在哪裡?當然,我就算真弄明白了,也不過自己明白了而已。可我想對得起自己一生的信仰,總還是一件好事。

既然如此,要讀的第一本書,理所當然應該是《資本論》。

資本論讀書筆記(二)

在馬克思哲學課上第一次接觸到了卡爾馬克斯的哲學,而這本《資本論》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結晶,是資本主義經濟的解說。為此,我在課餘時間閱讀了《資本論》,在深深感嘆馬克思傑出思想的同時,又提升了自我的思想境界。瀏覽《資本論》全章,大致有商品貨幣、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三個階段、工資、資本積累、資本形態、資本周轉、利潤、等方面。

第一卷

商品和貨幣

在第一章商品與貨幣中,我了解了什麼是商品,以及它的產生、發展。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占有統治地位,社會財富表現為商品的大量堆積。商品是為交換而產生的勞動產品,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方面,缺少其中一個就不能稱為商品。而商品的價值凝結在人們的勞動中。這是對商品的描述。在我看來商品之所以為商品,它從原本的物品表現出了特有的交換價值,從而被人們用於交易。而商品的價值量和該商品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生產它的生產力成反比。所以,商品花費了更長的生產時間,那麼其擁有的價值量就越大。

在隨後的閱讀中,我了解了商品擴大的價值形式,舉個例子:20匹布=1件上衣或=十磅茶葉或=1盎司金或=其它的商品,由此商品的價值形式逐漸擴大了。

總之:我們可以發現,商品,價值,交換價值,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至貨幣,如果不歷史地考察,是沒有直線進入資本的途徑的。馬克思解釋說是生產力在起作用及各種歷史機遇在起作用,但重點在講解各種歷史機遇。這裡,生產力的作用只能是個模板,提供了滿足人的歷史活動的物的條件,這個物很大程度上不是量,而是質、一定歷史階段上的質(在起作用),不可想像是奴隸社會階段的質。當然物很大程度上是「人造自然」,包含著文明積累、文化積累。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在此章,他講述了勞動過程和價值的增值過程、不變的資本可變資本、剩餘價值率、工作日等部分。在這裡我感受到了:生命獲取、消耗事物並使其實現價值的過程,就叫勞動。它具體分為獲取勞動和消耗勞動兩個部分。其中,獲取勞動獲取物及其價值,而消耗勞動則消耗物及其價值。所有的勞動過程,都是生命使用生命體或生命體的替代物來完成的。而獲取勞動和消耗勞動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概念。這一部分,在我理解的資本主義經濟吸取了過多的勞動剩餘,占據了工人的勞動,從而達到了獲取更多的目的。

工資

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格,表現為對一定量勞動支付的一定量貨幣。在這裡,人們說勞動的價值,並把它的貨幣表現叫做勞動的必要價格或自然價格。另一方,人們說勞動的市場價格,也就是圍繞著勞動的必要價格上下波動的價格。

資本的積累

1、資本積累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資本化。把剩餘價值作為資本來使用就是資本積累。資本家所以能夠積累資本,就是因為他剝削了僱傭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這也就是資本家能夠不斷發財致富的秘密所在。

2、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主要源泉,資本家為了不斷發財的目的,加上互相競爭的外部壓力,他是不能把全部剩餘價值吃光用光的,總要把剩餘價值的一部分積累起來,擴大他的生產,改善生產的技術。所以,資本積累是由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決定的。正因為這樣,資本主義再生產是以擴大再生產為其特徵的。

第二卷

第二卷講述了資本的循環,勞動期間、擴大生產等方面。在這裡我了解了,資本的增值的智慧型,就必須不停地運動、循環,形成資本循環。產品由商品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固定資本轉移到產品中的那部分價值變為貨幣,是和他的價值承擔者商品轉化為貨幣同時進行的。我了解了w-g的轉化過程。資本的循環周期的時間,作為下一次重新回到這個起點花費的時間。在我看來資本周期循環一次那麼就體現了資本增值的過程。

第三卷

第三章講述了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率、利潤轉化、商資本和貨幣資本轉化、利潤利息、資本主義地租、各種資本主義收入等問題。

而每大章又可以分為很多小部分。通過本部分的閱讀我大致理解了。剩餘價值和利潤是相似的,人口過剩和資本過剩之間的矛盾問題是加劇國家內無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矛盾的、殖民地與宗主國的矛盾問題。

剩餘價值和剩餘價值率

例如: 假定有甲、乙兩個資本家,他們的可變資本都是6000元,剩餘價值率都是100%,甲資本家的可變資本每年周轉2次,乙資本家的可變資本每年周轉10次,這樣甲乙資本家一年中獲得的剩餘價值總量不同。甲資本家一年獲得的剩餘價值總量是6000×100%×2=12000元,而乙資本家一年中所獲得的剩餘價值總量為6000元×100%×10=60000元,可見,可變資本周轉越快,年剩餘價值量就越多,年剩餘價值率就越高。

總之,剩餘價值率所表現的關係與年剩餘價值率所表現的關係是不同的。剩餘價值率是表示剝削程度,而年剩餘價值率則表示預付可變資本的增殖程度。這是一個例子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商品的增值。

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是不同生產部門之間資本競爭的結果。當某個部門利潤高時,必然引起大量後續資本投入,導致產品供大於求,價格下跌,利潤降低;某個部門利潤低時,資本家必然不願意投入資本,導致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利潤上升。兩者作用的結果,就是各生產部門利潤平均化,即形成平均利潤,利潤與該部門投入預付資本成正比。意義就是,表面上看來利潤只和投入預付資本大小有關,與工人勞動無關。西方經濟學家於是認為,價值是由資本家的預付資本產生的,而不是工人勞動產生。從而掩蓋了剩餘價值的來源。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就是通過這一理論解釋了利潤平均化的原因,揭示了剩餘價值是由工人創造,而被資本家瓜分的實質。

信用

在閱讀本章的時候,我想起了經濟危機時經常聽到的信用兩個詞。所以我關注了本節的問題。正像金融危機中銀行發放過多虛假債券一樣。當銀行擴大時,可以從事大量貨幣的信貸工作,打破了商人的資本限制。由此,大量的信貸為銀行提供了所需利潤的來源。通過讀書我知道了信用是有兩面性的,一方面減少了資金的局限,加速了發展,又為資本主義加大了矛盾。信用的發展使社會財富為少數人所占有,並加劇了各個部門之間的不平衡,信用和金融的膨脹又帶動了金融危機的發展。

資本主義地租

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分成因素有土地、資本和勞動,而且資本主義生產中資本處於中心地位,資本租用土地,僱傭勞動,土地產品的價值分成分別為利潤、地租和工資。隨著技術水平(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僱傭的勞動人數不斷減少,因而勞動對土地產品價值的分成占很少一部分。地租又是確定的,所以土地產品的價值的大部分為資本的利潤,為資本家占為己有。資本主義地租與封建地租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它們都是對土地產品分成,都是土地經營權或占有權的經濟實現,非本質的差別表現在地租形式上的不同:一個是實物地租或分成,一個是價值分成或地租。地租表現為土地的價格,這是資本主義地租的特殊形式。土地的買賣實際上是地租的買賣,土地的價格就是地租,是契約中規定的土地使用年限內的地租的預付。土地的買賣是在定額地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土地的價格是以一定年限的地租和利息來確定的。即:

土地價格=一定年限的地租/利息

因此,「土地價格不外是資本化的因而是提前支付的地租」。地租是土地價格的前提。沒有地租,就不會有土地的買賣,也就不會有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地租——土地價格。土地價格,對土地購買者而言,是資本投入,貨幣資本轉變為土地資本,也即土地資本化了,投入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超額利潤;對土地出賣者來講,是地租的貨幣化,土地兌換為貨幣,地租轉化為利息。

總結:

這是我了解的大部分內容,總而言之,通過閱讀《資本論》,我體會到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缺陷。()《資本論》不僅是一部不朽的經濟學著作,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融為一體的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全書,並且它又是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兩大貢獻,即歷史唯物論和剩餘價值理論的完美的統一。實際上這部以剩餘價值理論為基石的經濟學巨著,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具體論證和生動體現,即具體的歷史唯物主義論著。《資本論》創建了一個嶄新的思想體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於德國哲學、早期社會主義理論和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像黑格爾一樣,相信能夠用一個辯證法公式概括人類的進化歷程。他認為,所有哲學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於解釋世界,但他同時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改變世界。他在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之上,顛覆了傳統的「形上學」,建立了一個現實中得以實踐的最大的思想體系,一個影響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體系。

恩格斯說:「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像我們面前這本那樣,對於勞動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資本和勞動的關係,是我們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賴以旋轉的軸心,這種關係在這裡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說明,而這種說明之透徹和精闢,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到——這個人就是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係全部領域一覽無遺。」

感覺這本書不適合在這樣寒冷的季節里研讀。其間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讓人不寒而慄。儘管如此,我還是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起碼知道了,原來錢可以是那麼複雜的東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