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南平紅荔觀後感600字

南平紅荔觀後感600字(一)

今天觀看了一部電影──《南平紅荔》,感慨良多。回家後我在網上查閱了關於詹紅荔的事跡,詹紅荔從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審判庭工作10多年間,所審結的500多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成功感化幫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個瀕臨破碎的家庭。

由這部電影我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詹紅荔的工作對象是少年犯,而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學生每天跟父母和老師接觸是時間是最多的,在兒童時期孩子需要父母和老師是指引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孩子在學校裡面犯了錯誤我們不能一味的指責,而是需要寬容和耐心,我們要讓他們知道錯誤,要讓他們誠心悔改。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青少年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我們要像朋友一樣跟他們促膝長談,讓他們認識到事情的本質,而不是小小的懲罰或者嚴厲的批評之後就置之不理。一個成功的老師並不是因為他的學生的成績有多好,而是這個學生離開校園之後能不能做一個好人,能不能融入社會。電影裡講述了一位有盜竊前科的孩子在回到社會後,由於過去所犯的錯誤,被人用有色眼鏡去看待,被貼上了盜竊犯的標籤,餐廳老闆的不信任,去福建之後由於有前科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後對社會絕望了,從十六樓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在對待學生千萬不能如此,不管學生犯了任何錯誤,都不能讓學生心靈受到打擊,不能用諷刺學生,不能給學生冠上任何不好的名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用有色眼鏡看他,會讓他心情抑鬱,最後慢慢被大家孤立,最終導致學生不專心學習,對一切事物不感興趣,漸漸走上歪路。我認為老師跟學生的關係可以不用那麼刻板,我們可以多與學生溝通,多了解他們心裡所想,給他們「解惑」。記得我們班有個同學經常拿人家東西,有學生向我舉報,我當時叫來了這個學生,並且當著大家的面直截了當的問他有沒有拿人家東西,我並沒有直接說「偷」字,但是事後班上就開始流傳這位同學偷東西的事情。事後覺得我當時的處理方式是有問題的,我們在處理這類事情的時候最好是單獨和學生談,而不是當班上同學的面來說,一方面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杜絕了其他學生對他的語言上的傷害,畢竟他只是個孩子。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作為老師我們身負重任,請善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留下任何污點。

南平紅荔觀後感600字(二)

5月20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電影《南平紅荔》。

失足的少年就好像活在黑暗的天空下,需要尋找那朵指引著光明的向陽花,而法官紅荔就很好地履行著自身的公平、正義,來為這些曾經犯過錯誤的孩子開闢新的人生。

《南平紅荔》雖然是一部主旋律的宣揚政法先進事跡的電影,卻處處充滿著感情與理性,更留下很多的現實思考。該片沒有沿用以往宣揚先進事跡的手法,而採用主線與突出核心相結合的敘事方式來表達,隨著劇情的發展,也推動著法官去深刻思考社會,最終推動確立未成年人輕度犯罪前科封存制度。

影片只要以三個失足少年為線索,()以他們不同的命運來構築其核心故事:懵懂無知的很剛在一次打架鬥毆中不慎刺死了另一名少年,兩個家庭遭遇了滅頂之災,但他是幸運的,在多方面愛心的澆灌下,能積極接受改造。新生後的李成龍和方超卻沒有那麼的幸運了,前者因為受到同學的排擠,先是輟學,然後流連網咖,以致翻入銀行的防火牆,觸犯法律,再次鋃鐺入獄。而一心向上的方超,因為老闆戴著有色眼鏡看人,最終遠走福州,卻也沒能逃脫社會這張勢利網的歧視,最終無法忍受他人的排斥,從十六層的高樓上躍下,結束了花季的生命。

三個失足少年的不同結局,其實也在襯托出社會關愛的需要,有了溫暖,才能融化人心。就像方超最後所說的,「我認錯了,我後悔了,我改正了,我以為一切都會像沒事一樣,重新開始。」假如我們能去理解,能去包容,或許這樣的慘劇就不會發生,方超也會像向紅荔所保證的那樣當上主管,開起分店了。對於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愛,就應該向紅荔一樣,在平凡中追求偉大,在平靜中充滿熱情,在平常中增強責任感。

影片中用平靜的語言述說著,卻如同江水在我的心中激盪,大愛無聲,愛的天空寧靜,是因為它有了人間最真摯的感情。影片中一遍又一遍的出現著的廊橋,正是指引人們在工作中要堅持的公平和正義,願我們都做一朵指引著光明的向陽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