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感言(一)
生命因享受讀書而精彩。對我來說,讀書就和吃飯一樣,已經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餐不吃感覺餓,一天不讀感覺慌。
十歲前所讀之書,幾乎都是一些革命樣板戲的劇本,偶爾看到過幾本前蘇聯作家的小說,如獲至寶。第一次拿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興奮得睡不著覺,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是靠打著手電筒,偷偷躲在被子裡連續十幾個晚上看完的。其實那是一本繁體版的小說,對於當時我這個才讀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讀起來自然是十分費力的,靠著連蒙帶猜,竟也將那本厚厚的小說「啃」完了。所得多少自然可以不去計較,可至少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刻進了保爾·柯察金這個響亮的名字。
十歲後所讀之書,內容自然要豐富了許多,單就當代文學作品,從傷痕文學到反思文學,再到改革文學,最後到如今的各種文學潮流作品;從長篇巨著到微型小說,我逮到一本就讀一本。於是,一路聞著書香味,跟著時代的步伐,就這麼長大了,變老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因工作繁忙,無暇涉及太多作品,只三樣雜誌及時收藏於心中,那就是《讀者》、《小小說選刊》(或《微型小說選刊》)、《故事會》,看似平俗了些,但社會百態、人間冷暖、奇聞軼事盡收眼底。最主要的是文章簡短,不必為故事情節的曲折去費時費力。可惜每月只發行一期,於是每次看過之後,只恨時間過得太慢,好不容易挨過幾天,去報亭詢問,結果一般只會有兩種:要麼來了新的,要麼以為買了新的,拿回來仔細一讀——看過了的。不知從啥時開始,這些雜誌一月出兩期了,稍有緩解,可重複購買的現象依然還是發生過。
「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禮義不交,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不敢與古人同語,但允許我有同感。每當捧著一本心怡的書本,每當讀到得意之處,常會激動不已,有時甚至會興奮得徹夜未眠。總之,愛讀書是好事,不是壞事,也就罷了,無法改了,就隨著去唄!
讀書感言(二)
摯友曾經問我:「你看那麼多書,似乎把社會、人生看透了,會不會覺得一切都沒有意思了?」笑答不會。社會博大,人生無常,豈幾本薄書能鑽透。恰恰相反,讀書能發現許多原來自己篤誠認知的觀點,常在真相面前尷尬、羞慚得無地自容,於是笑世界神奇之意外,笑人群差異之巨大,笑堂皇作偽之醜惡,笑自負聰慧之幼稚,有時竟至於閱讀中情不自禁的笑出聲來。
人比人得活著,貨比貨得留著,再幼稚也不能因為別人的高明跳河上吊。但,要承認自己沒人家精明。據說國際銀行家就是人類最聰明的人群:耍手腕,弄權謀,說理論據而言之鑿鑿,設計騙人而絲絲入扣,從天下人囊中取利易如反掌,受騙的人反過來還要念他們的救命大恩,誰不服,恐怕大多只落得嘴硬。
保守估計,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達50萬億美元(號稱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身家500億),他們具有非凡的遠見卓識,善於構建利益關係,捕捉獲利機緣,實行嚴密的家族統治和密不透風的黑箱操作,輔之細雨潤物般的間諜滲透,猶如一架超級精密的賺錢機器晝夜運轉。老羅斯柴爾德的三兒子內森最具膽識,憑藉英法戰爭時戰略情報的收集和快遞系統,僅在股票交易所一拋一收,便狂賺了20倍的金錢,超過拿破崙和威靈頓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總和。
政治家與銀行家的聯合,更能得心應手地將財富集中輸送到預先挖好的幹渠。1973年5月,為迅速扭轉失去黃金支撐、各國紛紛拋售美元的頹勢,84位銀行家、跨國公司巨頭和一些政治家相會於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年會。會議形成一個看起來異想天開的計畫:設法挑動埃及和敘利亞進攻以色列,美國公開支持以色列故意激怒阿拉伯人,導致阿拉伯國家盛怒之下對西方實行石油禁運,讓國際石油價格上漲400%,促成世界各國對美元的需求激增,從而抵消拋售美元產生的副作用,美國再乘機大幅度提高利率,宰割中了過度貸款狠招的拉美及東南亞國家,一石几鳥,重新奪回金融戰場的主動權。於是,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於是,沙特第一個與美國達成合作,用石油美元購買美國債券;於是,在基辛格博士的誘惑、威逼下,歐佩克的部長們同意只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於是,石油貿易結算導致了美元需求的暴漲,而人民的血汗儲蓄慘遭洗劫……
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曾在1928年面對銀行家的演講中厲色說道:「你們是一群毒蛇,我打算把你們連根拔掉,以上帝的名義,一定會將你們連根拔掉。」80年過去,這群毒蛇仍在吐著舌信,覬覦著善良無助又攥著不多鈔票的民眾。
毒蛇離我們並不遙遠。前不久一個親戚買房,叫我去幫忙參謀把關。到了現場,對小區環境、居室戶型、使用功能、各項費用均比較滿意,但發現,由於「房源緊張」,此房是從別人手裡讓渡勻得,須在總價款近110萬元基礎上,額外支付「慷慨讓渡者」8.7萬元。我的第一感覺是,這裡的房子雖然賣得好,但尚不至於達到「奇貨可居」的程度,很可能有一雙黑手,企圖「空手套白狼」。只要房產中介(情報提供)、售樓處(內線)、讓渡者(主謀)三位連成一體,即可上演一出「熱情讓房、理當得利」的好戲。經深入調查,真相大白,果然如此。空手套沒有得逞,買主倖免於「白狼」的角色,理直氣壯的直接與售樓處簽定了購房契約,省下了8.7萬元。
家庭是龐大經濟體的基本單元,扔錢容易掙錢難,其收入高低和消費水平,是經濟體內的主要動力,對經濟運行和經濟成長模式反應敏感,也很容易成為「精明人」、政治家算計的對象。普通百姓不會甘當貨幣戰爭的炮灰,卻很難遠避漫捲的硝煙。很多金融活動就在我們身邊發生,拒絕誘惑需要理性,科學決斷需要智慧。如此說來,學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識還是大有必要的。
正是:
騙人圈套難提防,知識能築防火牆。
理性謹慎不盲動,免做入套大白狼。
讀書感言(三)
三百多年前的培根先生,將讀書治學的人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蜘蛛式,靠自己肚子裡分泌出的絲,織成經緯交錯的網路,在自己營造的一畝三分地里爬來爬去,捕獲小獵物,供自己生存。這是自給自足的,封閉型,經驗式的。第二種是螞蟻式,很勤奮,不遺餘力,但一味的集聚,沒有選擇,不求品位,死蒼蠅、大糞球也往家裡搬,甭管有用沒用,吃了有沒有問題,據為己有儲藏起來再說。這是盲目性的,不加甄別,沒有篩選,典型的全部照搬。第三種是蜜蜂式的,季節不分春夏,地域不限南北,聞著香味去,采了花粉回,再進行深度加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釀成蜂蜜。這是廣博汲取,去蕪取菁,為我所用,形成獨特的自我,這是最高的讀書治學的境界。
讀書一要精,二要博,三要合用,而關鍵的兩端,則始於質疑,終於開悟,貫穿其整個過程的,是帶著思考的博學和窮根究底的考據。書不精,品位不高,見識膚淺;讀不博,格局不大,眼界狹窄;不合用,徒用笨力,事倍功半;開悟,作為一種強大的學習能力,既是學習的目的,也是閱讀中不斷進行自我訓練的能力培養,而閱讀者在開悟時得到的那種七竅光焰的靈感迸發,是旁人無法體會到的愉悅享受。宋人張載說:「學貴心悟,守舊無功」,如果大家夸一個人悟性強,那這個人的學習能力一定非常了得。
一般而言,知識面窄的人悟性必然差,因為可供他思維參考的資源匱乏,解決問題的途徑單一。王安石在《答曾子固書》中認為,「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故某自百家諸子之書,至於《難經》、《素問》、《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農夫女工,無所不問,然後於經為能知其大體而無疑。」光讀經典,就不能真正理解經典。觸類旁通,必須廣博地汲取。工作和生活中常常發現,有些人總是把簡單的問題辦複雜了,友善的問題辦對立了,美好的事情辦砸鍋了,與思維的僵化、情緒的偏激有直接關係。知識面寬了,心腸寬綽,情趣優雅,辦法多多,利害輕重權衡得既快捷又明白,很多棘手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但現在市面上書出的不少,泥沙俱下,垃圾穢物混雜其間,選書已經需要好眼光,高境界。朋友大鵬有言:「『糟粕嘗來愚更愚』,知識不等同智慧,亂讀不等同博學,唯有從真理、良善的深度汲取和利用知識方為正道。」好比人的饑渴,總要先選擇一下那食物和飲水,對身體有沒有害處。暫時飽了口腹,卻染沉疴在身,恐怕誰也不願幹這樣的傻事。對書的選擇,比這要複雜的多。受每個人職業需求、性格志趣、審美取向、人生觀、價值觀、學識水平和修養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對同樣的書可以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評價。
被胡適先生譽為「世界上偉大小說」的《醒世姻緣》,我卻覺得可以忽略不看。近一百萬字,翻來覆去說一個惡女人怎麼打丈夫:用洗衣的棒槌打六百下,險些打死;將一堆燒熨斗的紅炭從丈夫的領口倒進去,幾乎燙死。講來講去,最終是要說明那男人之所以受這非人的罪過,概因為前世他曾經殺死了一個母狐仙,今世托胎成他的太太來因果報復,所以要往死里整他。你小子想解脫也沒門,只有一邊忍著,一邊念經向佛多行善事。這不是胡說八道嗎?前世的孽債誰能證實,如此慘無人道的家庭暴力誰能容忍,這樣的書能給人「偉大的」益處嗎?
可同樣是胡適先生,卻稱中國經典不過是一堆雜貨,這個論點我倒覺得很大膽,因為我對所謂的經典從來是不迷信的,你越說「必讀」,越說「非讀不可」,我就偏不讀。你拉出一長串「人生必讀」的書目,我憑什麼聽你的?那些東西不是嚇唬人,就是教訓人,要麼就有商業目的,不屑一顧。說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且不說它到底是不是孔聖一人所寫,若是死讀書,讀死書,整天熟背《論語》的人,把自己的家治理好已是阿彌陀佛了。
「書少非君子,無讀不丈夫。」秦皇漢武,文采還是有的;唐宗宋祖,風騷亦不平常。說劉邦是個大老粗,可他衣錦還鄉時,還領著孩子高唱自己親自創作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說朱元璋是個大文盲,可看看台灣出版的《故宮書畫錄》中的朱元璋親筆手諭,便知道「數風流人物」,並非獨看今朝。倒是有一點值得注意,今朝的人如果不讀書,不研習,不與時俱進,照樣會讓歷史的車輪倒退。
記得英國教育家吉朋說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接受著兩種教育,一種是外來的,一種是自己的,而自己的教育更為重要。」相比外來的教育,自我教育將貫穿於生命的始終,更需要自覺的主動,良好的習慣,意志的支撐,靈動的悟性。每個人都以鮮明的個性、獨特的心智模式,優劣互見的活躍在社會和家庭的舞台,每個人都需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每個人也都在有意識無意識地塑造著自己,而如何塑造最好的自己,決定著我們生命的高度和質量。讀書影響著心智,心智左右著思維,思維統帥著格局,格局決定著命運。若自願盡畢生之心智,致力於塑造最好的自己,書,是唯一永遠不離不棄、召之即到、伴則傾心、無怨無悔的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