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

《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馬德里逝世。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

塞萬提斯的一生經歷,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16世紀的西班牙,那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隨著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促進了殖民主義的興盛,西班牙逐漸成為稱霸歐洲的強大封建帝國,但是西班牙的強盛極為短暫,專制君主腓力普二世對外發動多次失敗的戰爭,既耗盡了國庫的資產,也使西班牙喪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國內,封建貴族與僧侶還保持著特權,各種苛損雜稅繁多,使得貧富分配不均的現象更為突出,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儘管專制王權與天主教會勾結在一起,利用宗教裁判所鎮壓一切進步思想與人民的反抗,但人文主義思想仍然得到傳播,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作家。

在這樣的背景下,塞萬提斯出生於一個貧困之家,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使他僅受過中學教育。24歲時參加了西班牙駐義大利的軍隊,4年後結束了軍旅生涯踏上返國的歸途。不信的是,在途中遭遇海盜,被擄到阿爾及利亞,在那裡塞萬提斯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卻均以失敗告終,但他的勇氣與膽識卻得到俘虜們的信任與愛戴,就連奴役他們的土耳其人也為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直到他34歲才被贖回。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國的塞萬提斯,並沒有得到腓力普國王的重視,終日為生活奔忙。擔任過軍需官,稅吏,又數度被陷害入獄,他那不朽的《堂吉訶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監獄裡構思和寫作的。1616年他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在塞萬提斯的諸多作品中,以《堂吉訶德》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和歐洲最傑出的作品。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經典段落摘要:

可憐的紳士被諸如此類的話語攪得神魂顛倒,為了弄懂和揣摩其中的涵義竟至徹夜不眠,其實,即使亞里斯多德專門為此而再世也未必能夠說出什麼名堂來。他尤其是對堂貝利亞尼斯致人和自身所受的刀劍之傷不能理解,因為,依他推斷,雖經高手調理,終究難免在臉上和身上留下累累疤痕。不過,儘管如此,他倒是對作者在書末留下將續寫那永遠講述不完的故事的承諾頗為讚賞,而且也曾無數次動過提起筆來,如書中許諾的那樣循其思路將之補足的念頭,若不是中間不斷產生許多更為重要的想法,他無疑會這麼做,而且也肯定能夠如願。

他曾多次同當地的神父卜位西古恩薩畢業的博學之士)爭論英格蘭的帕爾梅林和高拉的阿馬迪斯之間,到底誰是更為出色的騎士,不過,該村的剃頭師傅尼科拉斯認為他們倆誰都不及太陽騎士,如果說有誰能夠與之相比的話,也只有高拉的阿馬迪斯的兄弟堂加拉奧爾,因為此人充分具備各種品德,不是個忸怩作態的騎士,也不像他哥哥那麼動輒就涕淚縱橫,而論驍勇,卻決不遜色。

總而言之,他是那麼沉迷於這類書籍,以至於晚上從黃昏讀到黎明,白天從日出讀到日落。這般廢寢苦讀終於耗盡了他的腦汁,使他失去了理智。他的腦袋裡裝滿了從書上看來的什麼魔法、打架、挑戰、對陣、傷殘、調情、戀愛、憂喜以及其他種種難以想像的荒誕至極的胡言亂語,而且內心深處,還以為讀到的那些瞎編出來的異想天開的東西全都確有其事。對他來說,除此之外,世界上再也沒有信史可言。他認為熙德·魯伊·迪亞斯確實曾經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騎士,但又覺得他沒法同只是一揮手中寶劍就腰斬了兩個凶蠻的龐然巨人的火劍騎士相比。他更為讚賞卡爾皮奧的貝爾納爾多,因為他曾經運用赫丘利懸空扼殺地神之子安泰俄斯③的計謀,在龍塞斯瓦列斯將有魔法護身的羅爾丹置於死地。他還特別稱頌巨人莫爾乾特,因為傲慢無禮的巨人族成員中只有他溫文爾雅。

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書中寫道,這個瘦削的、面帶愁容的小貴族,由於愛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然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洛稷南提,找到了一柄生了銹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要去遊俠,除強扶弱,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騎了驢兒跟在後面。堂吉訶德又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像為他的女恩主,給她取了名字叫托波索之達辛尼婭。於是他以一個未受正式封號的騎士身份出去找尋冒險事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他把鄉村客店當作城堡,把老闆當作寨主,硬要老闆封他為騎士。店老闆樂得捉弄他一番,拿記馬料帳的本子當《聖經》,用堂吉訶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著實打了兩下,然後叫一個補鞋匠的女兒替他掛刀。受了封的騎士堂·吉訶德走出客店把旋轉的風車當作巨人,衝上去和它大戰一場,弄得遍體鱗傷。他把羊群當作軍隊,衝上去廝殺,被牧童用石子打腫了臉面,打落了牙齒。桑丘·潘沙一再糾正他,他總不信。他又把一個理髮匠當作武士,給予迎頭痛擊,把勝利取得的銅盆當作有名的曼布里諾頭盔。他把一群罪犯當作受迫害的紳士,殺散了押役救了他們,要他們到村子裡找女恩主去道謝,結果反被他們打成重傷。他的朋友想了許多辦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繼續去冒險,又吃了許多苦頭,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參孫·卡拉斯科假裝成武士把他打翻了,罰他停止遊俠一年……他鬧出了很多愚昧的笑話,最後敗歸故里,但是可憐的堂吉訶德到死前才悔悟。

這個人物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他越瘋瘋癲癲,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桑丘·潘沙本來為當「總督」而追隨堂吉訶德,後看無望,仍不捨離去也正為此。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從許多章節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過這一典型,塞萬提斯懷著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義的終結。這一點恰恰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舊的信仰解體、新的信仰(資產階級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斷裂時期的社會心態。

書中除了堂吉訶德以外,他的侍從桑丘·潘沙也是一個典型形象。他是作為反襯堂吉訶德先生的形象而創造出來的。他的形象從反面烘託了信仰主義的衰落這一主題。堂吉訶德充滿幻想,桑丘·潘沙則事事從實際出發;堂吉訶德是禁欲主義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則是伊壁鳩魯式的享樂派;堂吉訶德有豐富的學識,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訶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桑丘·潘沙是一個農民,有小私有者的缺點,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島(實際上是一個村)的位置上時,他又能夠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貪污受賄。後來由於受不了貴族們的捉弄離了職。他說:「我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既沒有吃虧,也沒有占便宜,這是我同其他總督不同的地方。」朱光潛先生在評價堂吉訶德與桑丘·潘沙這兩個人物時說:「一個是滿腦子虛幻理想、持長矛來和風車搏鬥,以顯出騎士威風的堂吉訶德本人,另一個是要從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祿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們一個是可笑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是可笑的實用主義者。但是堂吉訶德屬於過去,桑丘·潘沙卻屬於未來。隨著資產階級勢力的日漸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訶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從創作方法上分析,塞萬提斯善於運用典型化的語言、行動刻畫主角的性格,反覆運用誇張的手法強調人物的個性,大膽地把一些對立的藝術表現形式交替使用,既有發人深思的悲劇因素,也有滑稽誇張的喜劇成分。儘管小說的結構不夠嚴密,有些細節前後矛盾,但不論在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歐洲在此以前的小說前進了一大步,標誌著歐洲長篇小說創作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歐洲許多著名作家都對塞萬提斯有很高的評價,如:

歌德:「我感到塞萬提斯的小說,真是一個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寶庫。」

拜倫:「《堂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伏壞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了瘋。」

海涅:「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在敘事、戲劇、抒情這三類創作里分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雨果:「塞萬提斯的創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謂天衣無縫;主角與桑丘,騎著各自的牲口,渾然一體,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極……」

別林斯基:「在歐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從藝術成就上來分析,《堂吉訶德》乍看似乎荒誕不經,實則隱含作者對西班牙現實深刻的理解。作者採用諷刺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現實與幻想結合起來,表達他對時代的見解。現實主義的描寫在《堂吉訶德》中占主導地位,在環境描寫方面,與舊騎士小說的裝飾性風景描寫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詩般的宏偉規模,以農村為主要舞台,出場以平民為主,人數近700多人,在這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繪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聯繫的社會畫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虛實結合的,否定中有歌頌,荒誕中有寓意,具有強烈的藝術性。對此奈及利亞著名作家奧克斯頗動感情地說:「人生在世,如果有什麼必讀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訶德》。」

本書脫離了傳統的騎士文學的悲壯和典雅;表現出了另類的騎士文學荒誕,仿佛是周星弛的無厘頭電影這般那般。如果把《堂吉訶德》這部小說說是為了抨擊騎士小說的話,那是把它放在當時的文藝復興的文化氛圍來說的,也許是剛好應了時事的發展。但是從更深入的角度去分析,作者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了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百科全書。由此看來書中所展現的廣闊的社會畫面和流溢出的豐富的思想就遠遠不是出自要掃除騎士小說這麼一個簡單的動機。

其次,從藝術角度講,塞萬提斯通過《堂吉訶德》的創作奠定了世界現代小說的基礎,就是說,現代小說的一些寫作手法,如真實與想像、嚴肅與幽默、準確與誇張、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進小說對小說指指點點,在《堂吉訶德》中都出現了。比如在堂吉訶德身上,愚蠢和聰明博學,荒唐和正真善良,無能和勇敢頑強就這樣矛盾地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可笑但並不可不惡,甚至是相當可愛的幻想家。桑丘,這位侍從的性格特點與他主人之間,既有相同方面的陪襯烘托,也有相反方面的襯托對比,而且又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相比之下,如果堂吉訶德是幻想型,那麼這位侍從則屬於現實型。他無論幹什麼,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現實利益,即使冒傻氣時也不例外。他更不是一味的傻乎乎,在「總督」任上的那一番審案,也頗有那麼一點智慧的閃光,如果說:堂吉訶德是一位聰明的傻瓜,那麼桑丘則應該是傻瓜中的聰明人。()除了這個兩個個性突出,對比鮮明的主人公外,書中還塑造了700個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時代、反映現實,它所帶來的意義,也許對於整天充斥著音樂影象電子多媒體合成的各種多維刺激的現代人感受不深,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唯一娛樂方式就是挑燈讀書,因而能早在17世紀——文學剛剛啟蒙復興的時代,塞萬提斯就寫出了《堂吉訶德》,它給予近現代小說的發展就是深刻的、革命性的影響。所以說他是現代小說第一人,正因為他是第一人,他的《堂吉訶德》對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乃至整個世界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堂吉訶德》是一部史詩,而堂吉訶德是這部史詩中的英雄。堂吉訶德要維護的正義是和現實衝突的,然而他並不在乎他的目的(不論是否虛構)最終能夠達到。拋開外表的滑稽,這部書講述的是一部悲劇,正義在被捉弄的情況下產生的悲劇,英雄失敗了。然而,更深的悲劇在於,英雄沉湎於自己假想的失敗中,世俗的人繼而調戲這種失落和悲傷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堂吉訶德》必然具備著史詩主題,這種視角在堂吉訶德身上體現出一種真實性。他沉浸於自己的夢幻,不許任何人打破在肉體的摧殘和言語的論爭方面,堂吉訶德都是作為一個英雄的形象存在的。

《堂吉訶德》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使它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無論談及理想和現實,主觀與客觀,人性的複雜,宗教式的信仰還是別的什麼,我們都可以在其中發現,任何事物因為複雜因素的存在而變成唯一的。

一部經典著作,永遠給人以不同的感受,給人以新的啟迪。不同時代的人,不同生活經歷的人,不同人生理想目標的人,都會有著不同的理解。這樣的作品,才會不僅當時會被譯成多種文字,而且隨著時代的演進,不斷會有新的譯文出現,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堂吉訶德》就是如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