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感動學生的「心靈教育」
一、行走在精神的桃源聖地
教育渙發人的生命的潛力首要,在於教育者有所信仰;而生命的美好期許,是教育賴以出發的基點和得以迴響的歸宿。恰因如此,人們才能在教育自身存在的困難和難解應試教育難題的當下,看到還有更多可資挖掘的「活力」,從而獲得更多的教學勇氣。
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天職感和範本作用被日益凸顯:教師始終把教育當做自己的天職,執守教育的真善美;並以範本的姿態,帶著更多豐富的、優雅的、獨特的人文素養,使「知識」擁有更為高貴的魂靈,使師生的生命在課堂這個「現場」被互相成全、潤澤。
比如教師在學生作文或隨筆上的一段批語,就學生的感悟一起互動,就讓學生可能深思良久,這不是不知所措的沉默,也不是單純的發獃,而是一種震撼,被教師的真誠感動,被教師的情感所欽服,這遠遠超出了寫日記寫作文的技巧。孩子的心中輸進的是「真與善」,激起的是「情與思」,這是真正的教育,是一種心靈呼喚,我發現身邊還有很多小事很精彩。
二、走近走近,溫暖地注視
任何的教育行為都是一種冒險。教育實則是一種個體生命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自我塑造和相互塑造,自怨自艾、顧影自憐和相互同情、相互攀比的事業。教育是母性的,教育的首要是要把關注點從外在的成績,回到孩子的生命狀態--教師要有一種被召喚感。
不是誰在發出呼喚,而是呼喚始終都在繼續著,需要你用心去傾聽,需要你「責任的在場」,猶如熟睡的母親,常常會因為嬰兒一個輕微的翻身而驚醒過來。( )被召喚賦予我們一種記憶體的警覺,一種特殊的聽力。也只有如此,我們對教育的全部期許,才能因溫暖地注視而被孩子全部感應。
期待意義在於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一旦教師對孩子有了美好的期待,就能以平和、自然、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教師以溫柔的目光注視著學生,特別是那些有著不足的孩子時,他們的心底就流淌著絲絲暖流,體驗到生命的尊嚴,有了前進的動力。如果他們一旦犯錯,就臭罵一頓,就失去了一次教育的契機,這是師生共同的悲劇和遺憾,而期待改變了「劇情」,表現出驚人的力量。
三、以雪的方式灌溉
教育是慢的藝術。因為即使是知識的獲得,經常也是一個困難、艱辛、緩慢的過程;人的成長更是曲折、艱難,有自己的規律,一點也勉強不得。教育其實也是一種相互尋找、發現,彼此增進理解的過程。經常,我們要等待一個兒童的成長:智慧的覺醒、力量的增強、某種人生信念與價值的確定。
也許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邊界意識,同時還有樂觀的態度、積極恰當的行為能力(一種臨場智慧)。教育的「慢」使教師從容的姿態更接近於雪的方式,也使教育的大地更容易灌溉出「人」
有一次,聽到某位教師說:「這個學生毫無希望,他的命運就是這樣--永遠的差生。」這時我想起了亨利·海涅說過的話:「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滅。( )每一塊墓碑下面,都躺著一部整個世界的歷史。」(蘇霍姆林斯基)
可以說差生是當前教育的一大難題。我們以單一的標準給他們貼上了標籤,忘卻了他們是有感情、有尊嚴、有潛力的學生。也許偶而發現一個平時被我們忽略的孩子身上綻放的奪目光彩。聆聽「心開的聲音」,需要是不僅是教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對每個孩子同樣公正無私的愛心。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心一旦打開,釋放出來的能量是無限的,那種自豪感和自尊感將有利於他們未來的成長發展,甚至改變他們的一生。
推薦閱讀:[教育孩子的十種錯誤做法] [關於親職教育對父母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