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古詩誦讀讀後感

古詩誦讀讀後感(一)

「讀經典古詩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讀古詩文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我愛讀古詩文。

從開學到現在,我又讀了不少經典詩文,比如《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這些古詩不但讓我領略了經典古詩文的美妙,更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讀了這首詩,我眼前仿佛出現了在烈日暴曬下的農民們,不怕勞累、不怕炎熱,流著滿頭大汗辛勤鋤草、耕地,汗珠兒一串串滴進了禾下的泥土裡的情景。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一粒米飯,都飽含著農民的勞苦,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誦讀完這首詩,必定會對糧食的來之不易發出由衷的感慨。農民伯伯為了讓大家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自己在烈日當空的正午下田給禾苗除草,這是多麼感人的舉動啊!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們都忘記了節約是這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不知道節約、不懂得節約。我想大聲呼籲: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那可是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啊!

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古詩誦讀讀後感(二)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于謙即使是千錘萬鑿,烈火焚燒也毫不畏縮,定要把清白留在人間的意志。做一個無比堅強、正直清白的人。

正統十四年,蒙古族瓦刺率部攻入中原,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朝危在旦夕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在中國的歷史上,記錄了輝煌的一頁。于謙又升為總督軍務。後來英宗獲釋,發動了奪門之變復辟,1457年2月,于謙又以」謀逆「之罪被冤殺於北京,1457年5月義子於康將于謙遺骸安葬在杭州西湖。 真正意志堅定的,剛強的革命英雄不也是這樣,為了親人,為了民族,為了國家。他們甘願付出生命,緊要關頭,也毫不畏懼,毫不退縮。比如中國近代的革命英雄董存瑞,在執行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時,炸毀了4座炮樓,5座碉堡,但由於炸橋型碉堡時有困難,他就毅然的肩負了爆破的任務,由於沒有放置炸藥的地方,他便用手托起了炸藥包,用生命開闢了前進的道路。 雖然我們不能保護北京,雖然我們不能擊潰勁敵,雖然我們不能炸毀堡壘,但是,我們應該有堅強的精神,不被困難嚇倒,努力奮鬥,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祖國!

古箏曲 高山流水 讓人浮想聯翩,心情激盪;」伯牙摔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更是千古流傳,佳話知音。古往今來,如伯牙那樣感慨世間險惡,知音稀少的大有人在。唐朝詩人孟浩然有過:」知音世所媳 的感嘆;南宋抗金將領岳飛也寫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其他古人也留下:「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 」誠然,在爾虞我詐的舊社會,古人由於受到階級與歷史的局限性,尋覓真正的知音確實有些困難。

然而,曉春對此有自己的感想:伯牙摔琴謝知己,固然表明了他忠於友情的可貴精神;但另一側面也說明他不善交往、視野狹窄,自恃清高、落落寡合的一面。他把知音與摯友看成是極個別的人,把友誼局限在很小的圈子裡,並認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難道諾大的中國,除了鍾子期就再無知音而言了嗎 難道舍此一人,就一生無友可交了嗎 生活中與網落里,也常看到聽到這樣感慨地詞句,期間傷感之情頗深,甚至催人淚下,好似人間再無知音可尋。果真如此嗎

歷史發展到今天,社會高度文明,科技發達,交通便利,特別是數字時代與網路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範圍更為廣闊了,性情相近、志趣相投的同道之人並不為稀。這也取決於每個人對知己良朋的理解與標準了。就我本人而言,接觸網路一年有餘,從最初的單純網聊到文字的切磋與思想的溝通;從情感人生談到人對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態度。工作學習,興趣愛好…那種來之心靈的交流,讓人振奮,更有相識恨晚的感覺。相知相惜的情意,美好而溫馨;高山流水的知音情結,深刻而感動。有真情有遺憾,體驗深刻,受益匪淺。也令我打開了眼界,拓寬了視野,心境也仿佛豁然明朗。以更平和的心境來面對生活與網路,對於知己朋友有了更深的理解,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

現實生活中也好,虛幻的網路也罷,都會有一些值得感動與快樂的事情;也會有令人無奈與傷感的記憶。面對生活、面對親情、面對愛情、特別是面對友情,需要我們用更深遠的目光來審視,用更明悟的思想來理解,你就會發現,原來生活充滿陽光,志趣相投,品行相近的知己良朋並不缺乏。有些時候,是我們自己感受不到罷了。

古詩誦讀讀後感(三)

「竹竿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牙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時同學們又在背誦古詩文了。

每天下午課餘時間,我們都陶醉於古詩文之中,大家被優美的語句、高雅的詩韻所吸引。我們每背一首古詩,老師不但引導我們讀出它的韻味,理解它的內涵,而且還要根據詩的意境繪畫出風格不同的圖畫:像《遊子吟》中為兒子「挑燈補衣的依依慈母情」,《小兒垂釣》中的「蓬頭稚子學垂綸」,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光,還有金戈鐵馬的塞北沙場都成了我們描繪的對象。通過誦讀,我們理解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刻,蘇軾的豪放和李清照的婉約……在那一讀、一誦、一寫、一畫之間,我們領略到古典詩詞的永恆魅力。我們將詩的意境與自己的情懷融為一體。

通過誦讀,我們體會到,古詩文中風格不同的優秀篇章都植根於生活的土壤,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精神面貌和豐富的思想火花。

葉聖陶爺爺說得好「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境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