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一)

第一次拿起這本書,就因為那一句《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所以我停下了我的步伐,輕輕的翻開第一頁,裡面似乎有吸引我的地方,不覺中就翻到了最後一頁了。感觸很深。自身本來就是那種會藉助外在原因,而對於一件事情的沉思在其中的。讀完了後心靈像受到衝擊一樣,其實每個人在最初都有著一樣的本質,但都隨著環境慢慢改變…我大概也是如此,檢討著曾輕的青春,我是如何虛度了。而接下來的生活,我應該如何重新審視自己、尋找自己。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是韓國著名作家金蘭都所寫,在書中,畢淑敏所推薦。作者金蘭都首爾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消費者研究系主任,韓國總統辦公室、三星集團、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企業專業顧問。我們都會不自覺的發生感嘆,偉大的成功人士。年輕時,也和我們一樣,迷茫過,痛苦過,不知自己追求的方向,也曾墮落過,放棄過,偉人之所以人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走出了「沼澤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就像作者這樣訴說自己青春一樣,我們也經歷了別人走過的彎路,我們有努力過,雖然結果未如我們意,但是我們也有堅強的走了過來,經歷著並承受著,關於愛情,夢想,挫折,迷茫,擇業……

每一個人都在經歷過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後,還能發出這樣一句——這就是我的青春。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堅強與勇敢,但同為青春的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呢。我們剛踏入社會不久,我們對自己的將來有著美好憧憬。當在工作上,生活上,感情上,遇到不如意,然後就開始自暴自棄,然事負面潛意識不到增加,我們就會開始害怕,恐慌。甚至開始害怕。我們慢慢就是會丟失自我。糟糕一點,部分的人們選擇脫離生活的痛苦,而放棄上帝賦予我們的生命。好傻的做法。我只能這樣子說。生活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壞。因為好的一面。我們忽略了。相比作者的人生經歷,我們經歷的少之又少。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生活著。當我讀完《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我不得不用慚愧來形容。因為不安,所以叫青春,因為迷茫,所以叫青春,因為彷徨,所以叫青春。因為孤獨,所以叫青春。因為忐忑,所以叫青春。多麼美的藉口,是在為我們的墮落尋找藉口嗎?

本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我們的希望在哪裡;二部分:年輕,所以傷得起;三部分:奇蹟是靠點滴積累而成功的;四部分:我們該用青春追尋什麼。同時也包括著序與後記。作者一開始就用奇妙的想法把人生與時間做了這個的詮釋:假如人生壽命是80歲,將人生設為24小時,24小時相當於1440分鐘,而將些分為80年,1年就相當於18分鐘,10年相當於3個小時,以此作為類推……我們不會在抱怨我們沒有時間,我們已經老了,許多想做的事情已經從我們指間消消離去,就像《班傑明,巴頓奇事》中的一句台詞:人生從不會嫌太年輕或太老,一切都剛剛好,我們不能只心動,有時必有需要行動,就像象牙塔中的那種清麗之美,是水泥和玻璃打造的現代建築所不能比擬的,只有身處自然之中,才能感受這種身心沐浴,同樣我們是否能選擇正確的路,作者把其分為兩類:一類是箭派,對自己未來胸有成竹,一類是紙船派,迷茫不知自己追尋的方向,不論是箭派還是紙船派,它們都存在著弊端,箭派不管對錯的只瞄準一個方向,不能根據自己以及時代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目標,而紙船派如此迷茫不定,隨波逐流,最後終究淹沒在時代之中。我們應該箭派與紙船派之間尋找一個平衡的姿態,才會更好的飛翔。時間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棉裡的水,只要你擠就會有。成功人士一天會有25小時,而失敗之人一天是23小時。我們應利用好雞肋時間。創造出更多的價值。1+1原則更是可以改變世界,一天投入一個小時,堅持投資一年相信一定會有所成就。支起成功除了時間還必有具備三個非常重要的要素:目標,方法,實踐。三者缺其一都會讓人生的三角形失去一邊。為了達到三者這間的平衡,我們需要不斷的自我省察,並撐起三角形的中心點。

羅馬之所以是羅馬,全憑風雨,是呀。只有我們經歷了歷練之後,才能茁壯成長,放棄並不等懦弱,有時也需要勇敢的墮落。愛情,一個永遠存在的話題,愛情不是購物,不能貨比三家。按方案篩選,更不能適用魚塘管理。雖然每段感情都經歷相識,相知,相愛,分手,和好,再分手,最好形同陌路的宿命。但感情是神聖的,我們言人真對待感情,永遠想信終究會尋求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幸福。親情,永遠不會變質的情感。在你呱呱墜地的一瞬間。親情就開始伴隨我們成長,無論我們多大,父母都會把我們當成孩子來對待。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但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因為愛。我們不可以一味的叛逆,違逆父母,我們也不可以像個小綿羊一樣。自己的人生任憑父母左右。我們應權衡好兩間之間的關係,更好的做出選擇。

年輕即是一種功能,就算按錯了一個按鍵。機器也不會癱瘓。並非因為已經過去,而是因為將來,不是因為絕望,而是因為希望。不是因為挫折。而是因為潛在的可能,青春才能如此美麗,因為痛,所以才稱的上青春。

我們沒有理由在墮落。沒有理由在虛度我們的時間,我們可以適當的迷茫。因為20幾歲就是用來迷茫的不安的。但不是忘記,迷茫過後,我們應回到自己奮鬥的路上,開始我們新的征程。

因為痛,所以才稱的上青春。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二)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這本書首入眼帘的是這個新鮮的題目,青春有人說像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有人說像一場流浪的遠行;還有人說像沒有落幕的話劇……而我卻認為青春想一場絢麗的煙花,美麗卻短暫。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也不會做了。年輕的時候就要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乾自己喜歡幹的事情。即使失敗了,回頭再找份安穩的工作過日子也無妨,至少曾經為了理想而努力過,我想等老了也不會有太多的遺憾。」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年輕不怕錯因為我們曾經為了理想而努力過,奮鬥過,即使做錯了,我們也不會後悔,因為這是我們所追求的。有人曾說過:值得我們後悔的從來不是做錯的,()而是沒有做過的。讓我們展開雙臂在屬於我們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青春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孤單。因為我們都長大了所以我們學會了叛逆;因為我們長大了所以我有了自己的見解;因為我們長大了,所以我們變得不可理喻。這一切都使我們變得孤獨,但是我們學會了獨自承擔,我們學會接受一切,面對一切——從容對待。

別人都說,我們00後是寄生蟲,是只會玩樂的一代,別人不看好我們。但又有誰看到我們的失落,我們不是沒有努力過,只是你們沒有看到罷了。讀完這本,我找到了共鳴。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後感(三)

他是首爾大學教授,他是博士生導師,他是韓國總統辦公室、三星集團、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企業專業顧問……他就是金蘭都。但提到他,更被人們讚頌的是一本改變亞洲億萬年輕人的療愈經典,是他寫給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鳴的書——《因為痛所以叫青春》。

書中作者如實地把為人父母的成年人們所不曾來得及去了解的這代年輕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現了出來。作者幫助他們診視這些無法向他人傾訴的苦痛,並告訴他們如何才能從這種苦找到為未來打拚的能量。

無論在什麼年齡,都應該對人生充滿希望。如果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時間比作一天的24小時,假設人的平均壽命為80歲,那麼大學畢業時的24歲頂多等於早上7點24分,所以,請不要對青春中的你的失去信心。即使現在的你還沒有大紅大紫,但請相信,你也有自己綻放的季節!雖然來得遲那麼一點點,但當它降臨的那一刻,你絢麗的人生之花,將不遜色於任何早開的花朵。在人生的某個節點上,你終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人生最重要的是成長,但成長所需要的養分時間,卻被一一浪費掉,就如同被小偷偷掉一樣,那麼花在重要事情上的時間就會越少作為一個人存在的分量也就會越低。所以我們要戒掉那些沉迷網路的壞習慣,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學會蒐集雞肋時間來做大事情。

做人做好自己安分守己就好,不要總是羨慕別人,覺得自己是最不幸的。永遠不滿足自己的現狀,盲目地將別人的幸福放大,對自己的幸福縮水。是自己陷入焦點主義中。其實,或許也有人在偷偷的羨慕著你。做一個樂觀主義者,不要過度自卑和自滿,上帝賜給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均等的。

步入社會後,在職場上打拚,靠的不是優異的成績,不是名牌的大學,不是光鮮亮麗的履歷,而是自己學習以外的社會能力,一個企業需要的是對企業的成長有所貢獻的人。簡歷只不過是在無法判斷一個人的貢獻能力時,對其打分的一種指標而已。企業真正需要的,是這些指標背後的實實在在的能力。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的第一份職業,而是最後一份。誰能笑到最後,走得最遠,才是勝利者。所以,步入社會後要學會吃苦,不論你來自哪所名校,請暫時放下你那高高在上的尊嚴,最初的犧牲是值得的。雖然在開始時,你並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但人生是場馬拉松,以後的路還長著呢,堅持到終點飛快衝線的人,才是第一名。

因為不安,所以青春;因為茫然,所以青春;因為彷徨,所以青春;因為忐忑,所以青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