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後感100字(一)
幾百年後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吳敬梓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後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讀竟乃覺日用酬酢之間,無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嘆。
儒林外史讀後感100字(二)
《儒林外史》掀掉了臉譜,代之以真實的細緻的描寫,揭示出人物的性格。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捨棄了章回小說長期沿襲的模式化、駢儷化的韻語,運用口語化的散文,對客觀景物作精確的、不落俗套的描寫。儒林外史》改變了傳統小說中說書人的評述模式,採取了第三人稱隱身人的客觀觀察的敘事方式,讓讀者直接與生活見面,大大縮短了小說形象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儒林外史讀後感100字(三)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非常古老的書,沒錯,就是《儒林外史》。「功名富貴無憑據,費勁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的開頭幾句話,也是這本書的靈魂所在。
真是這句話害了一批批的讀書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美嬌娘……」讀數,其實強調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讀書是人在不停的吸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地在於吸收,再轉化成為自己的力量。
儒林外史讀後感100字(四)
《儒林外史》裡描寫了好多讀書的儒家弟子,卻只注重「食」而不注重消化,就是不注重「用」。這些人,就是讀了一輩子死書,也不會獲得知識的力量。其中有一位叫王冕的讀書人就和他們有些不同。他從小就因為家裡面窮,家境很貧寒,為鄰居家裡放牛。在牛背上,王冕也不忘記讀書,他很刻苦,也很愛讀書。我想學習他愛讀書,還有刻苦的精神。
還有在拿起這本《儒林外史》品讀的時候,我常常為古時候的讀書人,甚至是有名的人的可笑而嘆息,為當時的貪官和黑暗的社會感到醜陋和憤怒。我高興我生活在現在社會,我有很好的讀書的環境,很好的學習機會,我要好好的珍惜。
儒林外史讀後感100字(五)
今天,我看完了《儒林外史》這本書,《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所表現的是作者吳敬梓親身的所見所聞,也寄託了他看重文行出處、鄙視功名富貴的高尚情操。
小說中的貧家少年匡超人,本來還樸實勤勞,孝順父母。後來,他考上了秀才,結識了許多招搖撞騙的假名士和豪吏潘三,()受了他們的影響,就漸漸脫變,變成一個寡情薄義、貪婪虛偽的無恥之人。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小說中的瑰寶。它以宏闊的社會歷史背景、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諷刺藝術、意蘊深長的思想內涵,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藝術宮殿,相信會給大家帶來難忘的。
儒林外史讀後感100字(六)
幾百年後的今天,我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它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我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作者吳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極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讀書人靈魂的玷污、人格的墮落。
《儒林外史》開篇描寫了諸暨縣一個鄉村少年王冕,因家境貧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卻勤奮好學,用每日攢下的點心錢買書看。由於王冕聰明勤勉,又博覽群書,還畫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歲,便成了縣內的名人。他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諮議參軍之職,他也不接受。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會稽山中,過著隱居的生活。像這樣淡泊名利的讀書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
在今後,我們也應該像王冕一樣,不要追求名利,而我們讀書是要報效國家,不是去滿足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