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路上觀後感(一)
這個故事發生在西部農村,它講述的是13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時間為自己掙學雜費的故事。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錢,王燕卻掙得很辛苦。要賣雞蛋,結果雞蛋被別人踩破,王燕好不容易向踩破雞蛋的人把錢要回來;賣原子筆,筆丟了,千辛萬苦才把筆找回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歷盡艱難,終於掙夠了錢。開學那天,她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看了《上學路上》這片電影讓我很感動,貧困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憐憫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閃光點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她敢於面對困難和失敗,還有她的勤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感到西北雖然窮,但人活得快樂充滿希望。讓我們向王燕學習,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鬥的失敗和成功;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陽光。現在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環境裡,有嶄新的書桌,有嶄新的課本,有嶄新的文具。可她有什麼呢?即使她什麼都沒有,可她上學的決心沒有絲毫的動搖。所以,同學們!抓緊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珍惜我們良好的環境條件,努力學習吧。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我們的父母老師,只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
上學路上觀後感(二)
今天下午帶女兒看了電影《上學路上》。故事的主人公王燕生活在大西北的一個貧困家庭。學校放暑假那天,王老師告訴大家,開學的時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塊八毛錢的學雜費上來。十二歲的王燕三姐弟上學,七十多塊錢對於這個貧困的家庭不是一個小數字。媽媽告訴她,為了保證兩個弟弟上學,下個學期她不要再去上學了。生活在一片漫漫黃土地上的王燕,只有通過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在暑假裡把自己下個學期的學雜費掙出來才不會失學。
王燕從十個雞蛋開始了她艱難而富有想像力的積累"財富」的過程。她把這十個雞蛋拿到集上換回了三塊錢。當媽媽逼她前去相親的時候,她從前來相親的男孩那兒用這筆錢買到了一支漂亮的筆。在老師那兒,這支筆賣到了五塊錢,她又拿這五塊錢到集上賒了一隻小羊,把養大的小羊賣掉以後,她掙到了去枸杞園的路費。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王燕攥著自己掙來的學費和其他孩子一起邁進了學校的大門。與此同時,隨著國家開發西部步伐的加快,當地孩子上學也得到更多外部的資助。也是這一天,而同樣還沒讀完國小的女孩三花卻屈從了命運的安排,輟學回家並聽話地出嫁。王燕送給她一隻筆,也給她留下了對知識的渴望。影片在歌頌綠色的小詩中結束,象徵著黃土地綠色的希望。
追求夢想的路是曲折的。影片向大家展示了一種精神。在貧困地區,資助只能讓很少的人受益,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得靠自己努力,靠知識改變命運。但這種努力只是孩子的智慧和想像力,而不是大人的沉重和老練。
上學路上觀後感(三)
寧夏,故事裡的小主人王燕為了交24.8元錢的學雜費,靠自己的智慧來掙錢。最終掙夠了錢,返回學校,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部電影在我校播出後,我和我們班的同學都用欽佩二字,來形容劇中的王燕。
王燕為了掙24.8元錢,背著媽媽賣了十個雞蛋。()在市場上,當一個人要買的時候,一位男人不小心踩到了籃中的雞蛋,把雞蛋踩碎了。對於王燕來說,掙錢的希望又沒有了。她想:我一定不能放棄,一定要想辦法掙到錢上學。
她再一次來到了集上,從一位小男孩的手中買了一隻羊,她拿回家以後,養了一個半月。然後又拿到集上賣,賣羊的老爺爺說這隻羊只能賣85元錢,她拿到了錢,坐著拖拉機回到了村莊。
當她跑回學校以後,把攥在手裡的85元錢交給了老師,老師非常的感動。
在我看來該片給了我們至少兩點思考:其一,在我們國家西部的貧困山區還有很多小孩,因為家庭的拮据而無法上學。相比之下,能夠安心在大學校園學習的我們真是幸運太多。感恩,奉獻,幫助,關懷……這是我們僅能為孩子們做的一點事,也是學習雷鋒精神的體現;其二,雖然已進入21世紀,但在中國,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女性要獨立,自強,爭取平等的權利,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知識改變命運,正如片中的小女孩所說:「為自己讀書!」在困境面前決不低頭,靠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能夠實現內心的願望。
積木成林,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眾人團結起來,共同出一份力,就會有星火燎原之勢,學習雷鋒精神,建設和諧家園,是中華兒女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