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情書影評

情書影評(一)

青春的愛情是場祭奠。

男藤井念著女藤井樹,博子念著男藤井樹。女藤井樹需要的是回憶,而對博子來說,她需要的卻是忘記。因為無法忘懷,她會選擇向天國投遞情書;因為在意,她會嫉妒男友把自己當成另一個人的影子;因為難以忘情,她始終不能接受另一個好友的愛。

但是所有這些,即使藤井樹回憶起了那美好時光中藏著的深沉感情,即使博子忘記了短暫時光中的一個影子,有一個悲傷的事實在電影開始時就存在,男主角已然遇難離去。

岩井俊二無疑是唯美的,即使他能夠用《莉莉周》來撕裂青春的痴狂,但是他的《情書》始終以純淨的姿態,凝固在白色的世界。

背景的音樂除了一首松田聖子的日文歌,貫穿其中的始終是一個片斷一個片斷的鋼琴曲,修葺著如飛雪和櫻花般意象的傷感。直至謝幕,眼睛和耳朵都會輕輕地生疼。然後回憶起來,只有那個午後的圖書館,男孩在窗邊看書,女孩在忙碌著整理書目,外面是明朗的好天氣。風將白色的窗簾吹得飄起來,在男孩年輕的面龐前飛舞。多年以後,男孩已不在人世,圖書館裡依舊陽光明媚,白色的窗簾依舊在風中飛舞。

這便是似水年華,即使很多年後還是一樣的風吹到臉上,但是我們依舊能想起多前的那個午後,和那個人。

影片的結尾,一群女藤井樹的學妹告訴她《追憶似水年華》中的秘密。那幅藤井樹的側身素描,藏在最深的角落,也象藏在藤井樹的心靈最深處。藤井樹不說話,用手揩揩眼睛,倔強地不流淚。

此時碧空如洗,落葉繽紛。

影片《情書》是一個關於愛、記憶的優美故事,情節似乎相當單純。但是,如果我們細讀影片文本,就會發現,在青春劇偶像劇的表象之下,《情書》是一個充滿痛楚的青春篇敘述。

這則似乎淡薄而迷人的愛情故事,事實上是一則沒有愛情的故事,一個關於孤獨與里喪的故事。以下的分析將顯示,影片看似隨意的敘述,事實上有著極為精緻、細密的結構於其中。

影片中的每個情節段落,每個細節都相當準確地組織在影片韓而不露的意義結構中,幾乎達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

一:人與鏡

這個優美的愛情故事,始終可以視為一個人和一面鏡的故事,講述著一個人絕望地試圖獲得或達到自己鏡中的理想自我的故事:影片中的每個情節段落與影像構成,始終以欲望對象的缺席為前提。

影片序幕,博子獨自躺在雪原之上,近景,雪花飄落,博子睜開眼睛,仰望天空,起身,再次如尋找般地仰望天空,而後離去,大遠景,消失在景深處。作為影片的開端,它更像是一次假想式的微縮的死亡/殉情和再生的儀式:渴望追隨死去的戀人,但終於不能捨棄生命

博子在雪中假想死亡,投向天國的目光,久久滯留在墓碑前的悲悽,表明拒絕接受愛人已死的事實。

另一個細節,她先要將國中紀念冊上的地址寫在手掌上,繼而改變主意寫在手臂內側:構成可一種寫在自己的身體上,寫在自己的隱秘中的視覺呈現。

而後,她向這個地址發了一封寄往天國的情書,平凡的問候語中透露出巨大的悲痛:拒絕死者已逝的事實。這封信具有雙重意義:

(1)博子希望沿著缺席抵達在場。

(2)她真正希望著的是印證缺席,博子需要用這封註定無法送到的信要自己相信,死者已去。

博子拒絕遺忘,這無疑是一份忠貞的愛情,但是在精神分析中,忘我的他戀,同時也是強烈的自戀。當人們墜入情網時,感到自己深深愛著對方,人們也愛連著戀愛中的自己和自己深切、沉醉的愛。同時,戀愛中的人在愛人那裡獲得的正是某種終於完滿的理想自我的鏡像。就自戀而言,沒有比戀人的目光最好的鏡子了。

博子寄給死去戀人的信,事實上寄給了「自己」。藤井樹(女)和博子由同一個演員扮演並完滿地呈現出一種鏡像關係。寄往天國的情書是為了想像死者的生,也是為了印證死者的死;就「哀悼的工作」而言,那在死者身後延續著的不能自已的愛,同時是一種強烈的修復自我、把握住生命的自戀衝動。博子接到「天國」回信,她當然知道這無疑是某種陰差陽錯的產物,但她卻不去追問,而是沉浸在欣喜之中;但就是在這欣喜地體悅著死者猶在的時刻,她放任秋葉茂推進了他們之間的戀情,

當博子來到小樽發現了藤井樹(女),她曾經受困的想像王國因而出現了裂痕,她痛苦地意識到自己的愛情或許是他人的投影,同時意識到自己的愛情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般的想像。

故事的主體部分:少年時代的青色初戀中,「藤井樹愛藤井樹」的故事,是另一次自戀的投影,是少年樹對少女樹——這個能與自己分享同一能指(即姓名)的異性的、擴張式的自戀。女藤井樹則始終對他人投來的愛戀的目光視而不見,當她終於領悟到自己曾經擁有的愛情,那愛人已經故去。她所獲得的愛情的證據是畫在借書卡背面的一幅素描:是少年樹勾勒的她的形象。她在看到了自己的時候,方才體認到曾經被愛。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即他戀的故事,但同時又是一個沒有愛情的故事,即自戀的故事。自戀一詞:Narcissus來自希臘神話中美少年納喀索斯,他愛上了自己的倒影直到憔悴而死變成水仙花。但這個故事往往被人忽視了前半部分:林中仙女Echo(意為回音),她最擅長講故事,但天后赫拉嫉妒她是她喪失了語言能力,她無法開口說話,除非別人先開口,而後她才能重複別人的字句。遭受咒語禁錮的Echo在林中看到了Narcissus,情不自禁地愛上他,但她無從表白,必須等對方先開口,但Narcissus對她不屑一顧,Echo心碎而死,化作了山中的回音。回音——聲音的影子,Narcissus因此遭到懲罰,讓他愛上了自己水中的影子。於是,這個傳說故事表明:純真的他戀,同時是露骨的自戀。

我們不難看出這個故事與《情書》之間的聯繫。博子所在的位置,是Echo的位置,她和她的愛只是一則舊日戀情的回音。她一直一襲黑衣,我們有道理相信這個代表喪服,她固執地一直為戀人服喪。影片結尾處,博子忘情地對著群山呼喊,黑色的大衣滑落下來,就「哀悼的工作」而言她終於獲救。

二:記憶與遺忘

從某種意義上說,藤井樹才是這部影片的女主角。女藤井樹始終是視而不見的,不論是對博子還是少年樹。她在初戀故事中扮演的是少年樹臨水自照的影子,一個永難獲取和達到的自我的投影。但影片真正講述的並非這段初戀故事,而是女藤井樹從視而不見到終於看到的心理過程所呈現的豐富的意味。

就這一主題而言,博子是一個記憶之墓的叩擊者。她的來信給女藤井樹帶來的困惑超過了應有的程度。她內心所經歷的困擾顯然不僅僅由於收到了陌生人的來信,而是這封信啟動了她內心中徹底封存了的記憶。那不僅是成長的困窘與尷尬,更是一個被遮蔽但尚未被遺忘和治癒的心理創傷-----驟然間失去父親的經歷。

女藤井樹拒絕醫院----這無疑是一處關於心理創傷的存在:醫院聯繫著父親的死亡,未能挽救父親的生命。影片中藤井樹在醫院的一幕顯示了記憶阻塞的時刻,雙重的喪失-----她在驟然失去父親的同時,失去了她拒絕承認、卻未必從未體驗到的初戀。

女藤井樹的被遮蔽的記憶由於博子的堅持和索取漸次顯露。她的記憶處在一種「屏憶」的狀態之下,即對傷痛部分的完全遺忘,但對某些事件、細節的記憶依然保留著。

從她與博子的通信中可以看出這一點:她寫給博子的信只是屏憶中允許出現的部分:

國中三年中同學們的嘲笑與哄鬧,男藤井樹的種種怪誕行為和惡作劇……;但作為畫外音並伴隨畫面所顯現的回憶卻並非如此:飛揚的櫻花、少女們輕盈的身影、圖書館中窗簾下少年若隱若現的身影……

當她從老師那裡知道男藤井樹的死訊時,父親的死於少年樹的離去重合在一起,男藤井樹的死訊再次喚起了父親驟然辭世的傷痛。兩次死亡在她心中重疊在一起。

博子迫使女藤井樹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她絕望地試圖沿著缺席抵達在場,獲取愛人生命中她不曾與之分享的段落。但她的這種努力卻只是再一次印證了愛的缺席:不僅她那不曾分享的歲月中的愛之屬於女藤井樹,甚至她曾經擁有的愛的歲月,也只是作為女藤井樹的影子而擁有的幻覺。因此她歸還了女藤井樹的全部來信,歸還了屬於她的記憶。

三:拯救與孤獨

女藤井樹一家看起來平凡溫馨,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掩蓋起父親的逝世。影片中,藤井樹的感冒終於轉換成肺炎(從另一角度看,那是她從不曾明言的、過遲的體認的愛或離喪的傷痛所致——她正是在給博子寫信之後起身暈倒。)又是一個同樣的暴風雪之夜,爺爺立刻用毛毯裹起樹要背她去醫院,母親在這個時刻爆發了:「你還想殺死這個孩子嗎?」-----這無疑是一個真情流露的時刻,母親顯露出深埋的怨恨。但這次她獲救了。

獲救的意義並不在於挽救了女兒的生命,而在於他們終於治癒了心理的創傷:祖父的內疚,母親的怨恨。於是,母親放棄了遷入新居的考慮,他們和爺爺一起守著故居,守著歲月和記憶。然而,在表面完美的結局後,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孤寂的寓言。影片中沒有任何一段完美的情緣:秋葉茂愛著博子,博子卻無法忘懷藤井樹;秋葉茂的女弟子愛著老師,又深知自己沒有機會取代博子;少年樹試圖引起少女樹的關注,少女樹終於了悟並懷抱著同樣的愛時,對方卻已經離世;小樽的郵差顯然愛著樹,但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再加上中年喪夫的母親,年邁的爺爺,這幾乎是一個被孤獨者所構成的世界。

結尾時,樹從爺爺那裡得知,庭院裡還有一棵和她同名的樹,這就顯露了另一層含義:如麥卡勒斯在《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寫道的:愛者與被愛者其實置身於兩個世界,愛一個人,猶如愛一棵樹、一塊石。影片《情書》因此書寫了一個別致的故事。並完滿了一個現代人的自我寓言。所以,永遠不要說電影簡單,簡單的只有你自己。

情書影評(二)

這是一個埋藏了多年的秘密,這是一段塵封已久的回憶。

當片尾的鋼琴曲悠悠地響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憂傷漸漸漲滿我的心房,漫在空氣中,散了一屋,濃得化不開。我想起影片中那個清秀而羞澀的少年,那木訥可愛的少女,那間灑滿陽光,飄著白色紗簾的圖書館,那張小小的借書卡背面淡淡的素寫,那透著些許傷感的琴聲優雅地穿越回憶的冰窖,那青蔥歲月,無悔的青春,還有那一句愛到深處,卻再簡單不過的問候:「你好嗎?我很好。」一段埋藏多年未被揭示的摯愛,一段至死不渝的真情,死亡造成永恆的失去,失去之後帶來特殊的懷念,愈懷念愈是回憶。一切從回憶開始,回憶很多時候比現實本身更美麗。讓我們再一次跟往事乾杯,重睹青春的風華絕代。

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兩年前登山遇難,她無法抑制心中的思念,按男友少年時的地址寄出一封去往天國的信。信上寫著:「你好嗎?我很好。渡邊博子。」博子卻意外地收到回信,寄來回信的是一個也叫藤井樹的女孩,於是她們開始通信。博子漸漸得知,這個女孩藤井和已故的男孩藤井樹是中學同學,並且整箇中學時期男孩都深愛著女孩。博子按地址趕到,發現一個秘密,女孩藤井竟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隨著回憶的不斷掀開,博子執意要弄明白的是,這麼多年來,藤井樹(男)一直深深愛著的,究竟是那個也叫做藤井樹的女孩呢?還是貌似那女孩的自己呢?兩個容貌酷似的美麗女子,一個深愛而不能得到,一個被愛卻並不知道,如果不是因為死亡,她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多年以前那一首無聲的戀曲會是如此美麗而憂傷。

故事發生在日本以雪景出名的小樽市,漫天白雪無聲地訴說一段深深的愛戀,一次無奈的擦身而過。藤井樹(男)的少年之戀,博子對未婚夫的深深眷戀,藤井樹(女)漸漸發現以往所不知的愛情真相……直到最後,博子終於放棄了對男孩是否真愛自己的追問和折磨,因為他曾是她深深愛過的人,她愛他,他們有過美好的回憶,那就夠了,還需要什麼解釋呢?她來到他遇難的山上,站在及膝的積雪中仰望黎明時的山頂,向安睡在山那一邊的他告別:「你好嗎?我很好」寒冬下依然溫暖的濃情世界,讓人落淚……導演把這兩組鏡頭跳接,暖意也漸漸消融了冬的寒冷,似乎預示著與回憶的了結,季節的新生暗涌著一種生活態度的改變。

或許,這部電影並不算是岩井最優秀的作品。而我卻始終對《情書》保持著偏愛。我覺得那裡寄託了一份希望,米蘭。昆德拉在小說《慢》中,稱之為「整個人類乃至宇宙的歸宿。」它有個好聽的名字——愛。導演對現實與回憶的重新拼接,竟縫合了一片未曾開啟就散落的花靈。

同名同姓的男孩女孩,這樣的際遇與巧合是否真的隱藏著某種溫柔的可能?面對博子的疑問,女孩藤井樹則不以為然,在她看來和男孩藤井同窗三年的回憶都是因為同名而造成很多尷尬和不好的回憶,但真的是如此嗎?若真如此,那為何在兩個女孩的字裡行間我看到的分明只是流連和沉醉呢?

憶起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圖書館內,作為圖書委員的男孩和女孩正在整理藏書,女孩抱怨他總是偷懶,而少年藤井卻不言不語,安靜地捧著書站在窗邊,微風輕輕撩起白色紗簾,半掩著清秀少年的側臉,少女抬眼望去,簾兒搖曳,拂起又落下之間,少年的側影在金色的流光中若隱若現。在我看來,這或許正影射著少女藤井和少年藤井之間懵懂的愛情,或者,是比愛情更美好,更雋永的一種感情。很久以後,少年轉學離去,圖書室只剩下少女樹一個人,她仍然會凝視那被風吹起的窗簾,只是那窗簾背後,再也沒有少年的影子,剩下的,只有那一絲不易察覺的淡淡哀愁。人生百年,光陰荏苒,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當年的純潔少女已成古稀老嫗,在某個似曾相識的明媚晴天,她會想起那些青澀年代,那個清秀少年,恍然間光影重疊,他早已幻化為心頭的硃砂痣,那個白紗簾後若隱若現的身影,雖然永遠是淡淡的、遠遠的站在那裡,卻始終未曾離去。

回憶是一種很炫的東西,它可以抹去悔恨遺憾,記錄美好和感動。回憶的時候,人們都愛選擇性地回想,在記憶中只挑選幸福的片段,細細地回味和品嘗,不自覺地美化,姑息著心底深處那份不捨,讓它一點點地蔓延和蕩漾開來,明知故犯地拿起卻又放不下,讓自欺變得浪漫起來,讓逃避也變得積極起來。在相聚時被忽略了的細節也都一一想起,並且在心裡反覆地溫習。說過的每一句話在回溯時都有了一層更深的含意,每一段景物的變化在回首之時也都有了層更溫柔的光澤,回憶,很多時候比現實本身更美麗。女孩樹對少年藤井的回憶正是如此,曾經在她看來「不好的記憶」,如今想起也漸漸變得明麗親切了。那些久遠泛黃的年少時光,它們是濕漉漉的樹桿上歡笑的花朵,它們是乾枯的眼瞳里明媚的太陽,在那麼藍得透明的天空裡,迴蕩著稚氣單純的笑語,少年樹憂鬱的側臉在藍色的搖曳中時隱時現……

「我的愛隨風而逝……」,這是男孩藤井樹登山遇難時,在彌留之際哼唱的歌。他落入深深的谷底,沒有人找得到他,寒冷的白雪漸漸將他吞噬,在生命的邊緣,他反覆吟唱「我的愛隨風而逝……」山谷的回聲憑弔他的愛情,淒冽的寒風奏響他最後的戀曲。此時的男孩阿樹,你想起的會是誰呢?是溫柔清麗的博子,還是多年前那個長發飄飄的同名少女藤井樹?《情書》中的愛情雖然隕落了,卻又不是完全絕望,愛的感覺剎那會變成過去,但是回憶永遠不會消失,盲打誤撞中仍會慢慢累積,流離於心間。或許不說的情話,會是最窩心的痛,不曾探知的愛,是不可承受之輕的憾,但含蓄婉約的美麗只有自己才能珍惜和品嘗。愛情總在呈現兩種可能性,得到或失去。得到的時候教會我們珍惜,失去的時候又逼使我們回憶。追憶似水年華,我們始終有回天乏力的嗟嘆,唯有回憶才能教我們振作起來。對兩個藤井樹和博子如是,對我們也一樣——唯有回憶。剔除了酸甜苦辣,沉澱了青春歲月,留下來的必定都是值得珍藏的好時光。

一如那個夏日的夜晚,借著老式手搖燈微弱的光亮,女孩搖著手把搖到手酸,但為了男孩能就著燈光核對試卷,縱然矜持的埋怨,也是帶著一點甜蜜的心甘情願吧!忽明忽滅的燈光,少年認真的表情:「原來break的過去式是broken啊!」女孩翻出了男孩那張從前因為同名同姓而拿錯了的英文考卷,他的不及格的考卷,布滿灰塵的泛黃的考卷背面那個出於少年藤井樹之手的性感女郎手繪圖令她不禁啞然失笑:「噁心!」可是,那又是多麼可愛多麼可愛呵——!曾經的那個人,那些事,無比溫柔的往日時光,如一闋晚唐短詞,注滿長長短短的心情。

想起片中那一處很令人感慨的小細節:少年藤井總喜歡借閱許多罕有人愛看的書籍,在借書卡上樂此不疲地寫上自己的名字「藤井樹」,木訥又可愛的少女樹覺得「那真是一種怪癖」,多年後博子寄給女孩樹信中的一席話「我覺得,他在借書卡上所寫的藤井樹,是你的名字。」一語點醒夢中人呵!窗外櫻花翩翩落下,少年一遍又一遍的寫著:藤井樹,藤井樹,……是心愛的女孩呵,藤井樹,藤井樹,……是無怨無悔的青春與愛戀,藤井樹,藤井樹,……是那麼甜蜜,那麼酸楚;那麼喜悅,又那麼憂傷,心中那個百轉千回的名字,仿佛就這樣一遍遍默默地寫著就是好的就是好的就是好的啊!

泰戈爾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少年藤井默默地愛著少女藤井,她是他心靈深處的秘密花園,盛開馥郁絢爛的鮮花,她的芬芳蔓延他身體的每一寸,她的一切是他小小的甜蜜心事,他總是對她漫不經心,他總會在她面前做些奇怪的事情,他總是找機會欺負她。羞澀靦腆的少年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愛意,那個腦海里日夜思念的身影,然而,當他面對她,奔騰的千言萬語都融化為羞澀的笑容與閃爍的眼神。於是,這份暗戀,最終也沒有解開。直到多年以後,母校的學妹們送來一本舊藏書,那本少年轉學前托女孩代還的書,她打開書的最終頁,看著寫有「藤井樹」的借書卡片,多年以前那張親手放回書裡的卡片,在經歷了怎樣世事的變遷,歲月的流轉,再次拿回手上。卻赫然發現卡片背面用鉛筆勾勒的素描是怎樣一張與自己依稀相似的容顏,卡片上與自己相同的名字又是怎樣一種親切的呼喚。這才知曉這一生曾經擁有過這樣不可承受之輕的情感,那許多年前錯過了怎樣一次被期待地輕輕翻轉。這是影片最後結束時的一個經典畫面,女孩藤井樹望著手裡,當年少年曾經夾在書裡親自交還給她的最後一本書的借書卡,也是第87張寫有他們共同名字的借書卡,感慨萬千,淚盈與睫。整整87張卡片,寫著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深愛的少女「藤井樹」的名字。雖然遲了很多年,但終於翻到了背面,那遠在天國的愛人也會因此而盈淚含笑吧。也許拋棄了所有瑰麗和浮華,愛,用最簡單的形式來表達,也就是一張小小借書卡背面淡淡的素寫,經過這麼多年的沉睡,如今看來仍是滿載著令人驚心動魄的沉甸甸的思念。而那本以愛作簽的書的名字叫——《追憶似水年華》。

清新、淡雅、樸素、雋永,這就是岩井俊二為我們營造的經典《情書》,那是膠附在天邊的一抹晚霞;是午後飄過的慵懶的白雲;是散得澄明的悠遠晴空;是人們靈魂深處的一片淨土。這樣的一部電影是簡約的,像一塊懷舊色的牛仔布。每一次觀看都會令我傷感得在心裡落淚,也許這部電影只留存了對生活點滴的拼湊。()在這樣一個感情看似瓦解的年代,這片愛的投映,是導演的精神歸屬。猛然抬頭,天空竟也浸染過紅色的痕跡,那是愛的痕跡,斑駁中訴說了某次停留的真實性。

當這個世界寂靜無聲的時候,

我總是能聽到你在我耳邊低語。

那使我常常要忘了我們活在凡塵間,

而誤以為天地中果真有

無人之境——影片就像這樣一段低語,漸近尾聲漸不可聞。可是那如泉琴聲仍低低迴旋,不忍醒來。

那一朵,還沒開過就枯萎了的花,和那樣倉促的一段韶華;那一張,還沒著色就遺忘了的畫,和那樣不經心的一次別離,追憶似水年華呵——在每一縷溫暖的陽光里,在每一個陰霾的雨夜,在開滿鮮花的山岡上,在蜿蜒綿長的小徑深處……無論我曾經怎樣固執地等待過你,也只能給你留下一張小小的卡片,紀念我深深的愛戀,而在驀然回首的憾嘆里,亭亭出現的是你我熙熙的年少時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