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紅高粱電影影評

紅高粱電影影評(一)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讚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讚美生命,讚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讚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讚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繫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蕩蕩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觀眾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讚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讚。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與以往的探索影片不同,《紅高粱》雖然也承載了導演對生命主題的意念,但並不是完全像《黃土地》等探索片那樣淡化情節,靠純粹的電影視像語言的震撼力來直接表達導演的意念。張藝謀在這部影片中是從實處入手,從規定情境下的具體人物性格人手,編織一個完整、美妙動人的故事框架,從而使意念通過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為、動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來。在此,導演是如何通過具體的方法來達到這兩者的完美結合的呢?

首先,影片自身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但這條敘事線大部分由畫外音來完成。影片一開始,還是全黑的畫面時,聲帶上就傳來了「我」的敘述;「我給你說說我爺爺我奶奶的這段事,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還有人提起。」這是一個以現在時進行回述的視點,這個「我」在此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者。由於他沒有在故事中出現,按理是一個客觀的敘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後代,這又使得他具有某種參與意識,從而又具有被敘述的意義。因此,這個視點是非常奇特而又新穎的,它使導演在處理全劇時有了一種遊刃有餘的視點參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時,他的敘述的特點把故事拉遠,又具有歷史的間離效果。在此視點基礎上,導演在這開場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虛構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從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納入非現實的時空之中。

畫外音在影片中出現了12處。而影片中的人物關係、周圍環境、時間轉換等幾個主要情節轉折點,幾乎都是由畫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與痲風掌柜李大頭的關係,高梁地的「鬼氣」,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規矩,李大頭被殺,禿三炮綁走我奶奶的過程,羅漢大爺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場等。畫外音在此影片中還承擔了一種「預敘」的功能,如抬轎出發時畫外音就告訴觀眾,轎把式將成為我爺爺,這就增設了觀眾的「期待視野」,使畫面故事的進展更富有張力。在傳統影片中特別容易出戲的那幾段全被畫外音虛掉了,導演在電影的空間與畫面上也就能盡情揮灑,將大部分的畫面用在表現顛轎、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讓意念承附在具體的畫面上,依附於一個個具有強烈生命象徵意味的儀式之中,從而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境地。確實,畫外音在影片中是作為一個戲劇因素滲入故事之中的,它「縫合」了過去與現在、意念與故事。

其次,當我們面對《紅高粱》時,就會感知到全片都被那輝煌的紅色所浸透。紅色是太陽、血、高粱酒的色彩。在這裡,導演對色彩的運用是高度風格化的。影片一開頭就是年輕漂亮、靈氣逼人的我奶奶那張充滿生命的紅潤的臉,接著就是占滿銀幕的紅蓋頭,那頂熱烈飽滿的紅轎子,野合時那在狂舞的高粱稈上閃爍的陽光,似紅雨般的紅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後天地通紅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紅色籠罩。導演對這種基調的選擇幾乎完全剝奪了我們對戲劇情節的關注,而進入一種對一個特定的造型空間的純粹情緒性體驗了。這是一種對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與讚美。這不是一個完全現實時空的再現,而是我們內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結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紅色的擴張力獲得了一種凝固的近乎永恆的沉寂效果。黑紅色的高粱舒展流動充滿了整個銀幕空間,極為輝煌、華麗、壯美。

第三,影片的空間環境與造型處理,都在努力尋求一種色彩的單純化和空間的神秘與闊大。一切瑣細的對比協調和過渡都被拋開,造成一種崇高神聖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間。影片主要是兩個空間環境:高梁地和釀酒作坊,釀酒作坊體現出生命的遠古意識,如風雨剝蝕、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圓形門洞。而那片自生自滅的高粱地,則透著生命的神聖。當畫面上充滿了高粱地時,它是作為一個巨大的自然生命符號群,舒展、盛大、堅強、熱烈、寬厚。影片中三次對高粱的渲染都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生命的整一性。當我奶奶淚水滿面、仰天躺在我爺爺踩踏出來的聖壇上時,銀幕上一連出現了四個疊化的狂舞的高粱鏡頭。在這裡,高粱地是生命誕生的見證。而在日本人強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鏡頭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殘的震撼。影片結尾,我爺爺與我爹泥塑般立於血紅的陽光里,面對那高速流動的高梁的鏡頭,我們內心喚起的是一種對生命的自信和對熱烈悲壯的生命的禮讚。

當然,《紅高粱》在思想內涵和意蘊指向上也還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但作為我國電影的一部力作而載入史冊,卻是無疑的。

紅高粱電影影評(二)

張藝謀的《紅高粱》這部電影是最近看的,對這部電影感覺尤為深刻。這部電影是根據莫言的小說〈〈紅高粱〉〉改編,它曾經獲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5屆辛巴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故事片真實新穎獎,第35屆雪梨國際電影節電影評論獎,首屆摩洛哥馬拉卡什電影節導演「大阿特拉斯」金獎,第16屆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廣播電台青年聽眾評審會最佳影片等眾多獎項,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開山之作。

電影講述的是奶奶十九歲那年,曾外祖父為了換一頭騾子,把她嫁給十八里坡的痲子李大頭。轎子走到青殺口,突然竄出一個劫匪,劫了轎夫的工錢,又要搶我奶奶。轎夫也就是後來的我爺爺帶頭結果了那人,並且對我奶奶產生了好感。三天後,我奶奶回門路過高梁地,蒙面的爺爺將她拉進高梁地里,並發生了關係。不久,李大頭死了,並且死因也成了迷,我奶奶成了酒坊的掌柜並得到店夥計羅漢的幫助。我爺爺找到了我奶奶並惡作劇在一壇剛釀好的酒里撒了一泡尿,後來這酒成了好酒。我奶奶給它取名叫十八里紅,同時我爺爺和奶奶在一起了,喜歡我奶奶的夥計羅漢爺爺走了,後來成了抗日的共產黨。

我爹九歲那年,日本鬼子來了。他們為了修路,用刀逼著鄉親們踩倒高梁,日軍又將我羅漢爺爺吊在樹上,逼著肉店的夥計剝他的皮。我奶奶讓夥計們喝下了十八里紅,大家唱著《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我奶奶在家做了一桌子飯菜,等著得勝回來的我爺爺他們。我爸回去說是爺爺他們餓了,叫我奶奶送飯,我奶奶挑著擔子去送飯,被日本鬼子用機槍打死。高梁地里發出怒吼聲,我爺爺和眾夥計沖向日本軍車,日本軍車炸飛了,夥計們也死了。就只有我爺爺和我爸留了下來。

紅高粱對於中國電影藝術甚至對於改革開放十年來真正的思想解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愛情啟蒙

有人這樣說中西方對待愛情的差異。談到愛情,西方人說:「給我一張床。」而中國人卻說:「距離產生美。」中國人向來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羞於說愛,跟別提性了。建國後的17年裡,我國對文藝創作中的情愛意識是持排斥態度的,所有的文藝內容都要歌頌黨的領導,展現社會主義的嶄新風貌。因此我們看不到《紅色娘子軍》裡吳瓊花和洪常青的愛情;《戰火中的青春》原本應該有愛情,卻被活生生擠掉;而《早春二月》卻因為有小資情調受到嚴厲批判。現在看那時的電影人物,無論是林道靜、王成,還是李向陽、李俠,儘管都是鐵骨錚錚的英雄,但是由於缺乏感情描寫,使得他們過於脫離現實,形象乾枯,因而只能是浪漫主義式的英雄人物。在那17年裡,雖然也有《柳堡的故事》、《五朵金花》、《李雙雙》這樣略微「觸及」愛情的電影,可都難以擺脫「為政治服務」的影子。中國的愛情片幾乎為空白。

「文革」後,尤其是改革開放轟轟烈烈的展開,中國人的情愛意識終於開始覺醒,但是依舊經歷了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愛情片逐漸開始盛行,比如《廬山戀》這部影響了一代人的電影中就有了十分純潔美好的愛情故事,這種愛情不沾染性的成分,所以看上去依舊是80年代特有的「新時代愛情」。到了1988年,《紅高粱》中的一個鏡頭讓中國人完成了劃時代的性啟蒙。

張藝謀可謂有膽有謀,「我爺爺」在高粱地里的一跪仿佛一個炸雷,在當時的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這個不算很直白的鏡頭,伴隨著「我奶奶」緩緩的倒下、血紅色的夕陽、隨風而舞的高粱以及神聖嘹亮的嗩吶聲鐫刻在了很多人的腦海中。可見,對於性事,影片表現的猶如一個隆重的儀式一般,這是生命的傳承,而那幅畫面成為了民族延續的圖騰。「我爺爺」和「我奶奶」的這段故事隨著這個跪地而真正開始了。

片中基本的性愛意識就已經很開放了,很多對白中出現了隱晦的性暗示。這是一種原始的野性,一種當時的人們難以理解的豪爽。「我爺爺」算是把「我奶奶」從患痲風病的李大頭那裡搶奪來的,還索性殺了李大頭,自己成了「名副其實」的丈夫。而「我奶奶」敢於向傳統的包辦婚姻說不,還愛上了這個有些痞氣、有些無賴的嬌把式。這在當時是要犯禁忌的,這種衝破封建觀念的做法很有勇氣,而要表現他們更需要勇氣。

「我爺爺」性格中有陝北人所特有的大氣豪爽。為了老婆不受欺辱,一人單挑當地的土匪禿三炮。可是他的無賴性格也著實讓人無奈。喝多了酒指著「我奶奶」大嚷著:「這是我媳婦」把「我奶奶」氣得把他的東西統統扔出了屋子。而「我奶奶」九兒溫柔賢惠,勤勞肯乾,一手把酒作坊扶植起來,讓「十八里紅」遠近聞名。而她又是堅強剛毅的,轎夫們顛著轎子折騰她,她儘管害怕卻始終沒有吱一聲。羅漢大叔被日本鬼子殺害之後,她果斷決定要為羅漢大叔報仇,眼中看不到一絲恐懼。她具有中國傳統女性與新型女性的典型氣質,是一位理想化的農村婦女。張藝謀多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這樣的女性形象,如《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和《一個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就都是絕不屈服的剛毅女子。

這樣看似不搭的組合卻維持了一段長久的感情。最後日本人進犯,殺死了「我奶奶」。那一刻,「我爺爺」目光呆滯,一動也不動的佇立在她身邊,如同一位守望者,忠誠而又堅定的堅守著那份失去的愛情。

民族精神

如果說本片是愛情片,沒錯,但是不是純粹的愛情片。張藝謀是想通過這個不一般的愛情故事來展現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在莫言的原著小說中,這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羅漢大叔一直都在燒酒鋪里當家,十八里紅釀造出來之後,羅漢大叔就離開了燒酒鋪。後來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的浪潮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是他還是被日本鬼子捉到了,他臨死依然毫無畏懼,體現出中國人不屈的民族骨氣。這個很不起眼的角色是一個典型的中國農民,他淳樸善良,有多年的釀酒手藝,可以說九兒的燒酒鋪沒有他的幫助就不會有後來的興盛。而且他還有很高的思想覺悟,在國難當前之時放棄了安定的生活,遠離家鄉,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羅漢大叔的死,以及日本鬼子的霸道行徑激起了十八里坡人民的反抗情緒。「我爺爺」他們自制了一門大炮,設好埋伏,要炸日本人的軍車。可是,在戰鬥時,大炮很不爭氣的沒有響,但是幾個老爺們手裡握著火罐,還是將日本人的軍車炸毀了。然而「我奶奶」卻中彈身亡了。一輛軍車對日本侵略者來說其實算不了什麼,他們這麼做就是向他們伸出拳頭,讓他們知道「士可殺,不可辱」,這樣的屈辱絕不能再讓中國人背負。惡戰後,「我奶奶」躺在血泊中,天空發生了日食,整個世界變成了紅色,這意味著紅光普照的世界終將會到來,生命的代價不會白白付出,正義戰勝邪惡後就會是光明。一個悲劇投射出了博大深厚的民族精神,讓每個觀眾的心裡都會為之顫動。

可見,說老謀子的這部電影是「紅色電影」是有道理的,不僅因為片中布滿的紅色。

紅色的華彩

張藝謀對電影中的色彩的發揮格外有自己的見解。相比於《英雄》中分塊式的色彩劃分,本片就顯得不那麼繁複。整部電影似乎只由黃色和紅色組成。在黃土高坡上,黃沙漫天,特別是顛轎這個段落,幾個轎夫連唱帶跳,帶起了滾滾塵土。這些黃沙就是土地,是中華民族的實地所在,是它們孕育了我們。身為西安人的張藝謀用潑墨式的表象風格向它們表達著熱愛之情,那些黃色的土地正是他所要朝拜的對象。而紅色則更加出彩,除了比人高的「紅」高粱,還有「我奶奶」的紅蓋頭、紅轎子、紅鞋子,窗上的紅窗花、碗裡的血紅的高粱酒、紅彤彤的爐火,還有最後日食時那徹底變成紅色的世界。中國人似乎對紅色更加的崇拜,因為那是血液的顏色,是流淌在數十億人口身體中共同的血脈。這份鮮艷的色彩的出現,更能表達出陝北人的熱情與豪爽,呈現了中國農民向上的精神狀態。張藝謀在運用色彩上的技巧和靈感尤其值得研讀。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讚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讚美生命,讚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讚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讚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紅高粱電影影評(三)

得不說,張藝謀的電影總是那麼質樸、純粹,總是有著簡單不拖沓的劇情,不浮華,亦不莊重,透著一股淡淡的歲月的味道,沉澱著歲月的香味,歷久彌香。

不知是心血來潮,還是冥冥中早已註定,在這個壓抑、昏暗的下午,我欣賞了那一段愛情的壯歌——《紅高粱》。

沒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亦沒有硝煙瀰漫的戰場,有的,只是一個個細微的眼神,一串串平淡無奇的動作。也許,愛情就是這樣。來了,擋也擋不住;而若註定沒有,更是無法強求。

影片中,新娘看著轎夫穩健的步伐,久久深情的注視,哪怕只是一雙被塵土飛揚覆蓋的腳。就在那一刻,便緋紅了少女的臉蛋,電流全身。愛情就這樣來了,毫無先覺,亦不知是否有後文。

被歹徒劫走的那一瞬,又是那樣充滿希望、略帶幾分挑逗的眼神,便早已將兩人的心緊緊牽在一起,那樣真,那樣深……從此,兩人的命運開始一次又一次的交集、重疊,一直到最後的緊緊相連。

愛情,來得如此匆忙,卻也來得如此浪漫,如此戲劇。新娘出嫁,但新郎不是他,他只是一個轎夫,註定將心愛的女人抬向遙遠的與幸福無關的深淵。我不知道,新娘的那一位病秧年長的痲風新郎是否成為了愛情的祭品,但我只相信,愛情是美好的,當然,他的力量也是無窮的!

在那一片密密的高粱地,清風吹拂下的大片高粱,窸窣作響,像是在吹響一曲愛情的壯歌。()一波又一波的高粱,淒淒抖動,似是在互訴衷腸,共同許下長相守的的諾言。此情、此景、當然少不了那赤膊的漢子和那位一襲紅襖的美人。從此,升騰出一波又一波火紅的激情與故事。

任何美好的愛情註定擺脫不了那殘酷的歷史現實。在血與火的戰爭里,註定愛情無法完美到底。在日本軍隊的侵襲下,大片大片的高粱倒了下去。當那一襲單薄的身軀倒在代表現代文明的機槍之下,當那火紅的高粱酒灑落一地,當那熊熊的大火燃燒了日本軍車,我讀懂了生命的意義,我似乎看到了噴薄而出的對自由的嚮往和希望。

血紅血紅的高粱酒、滿天紅色的火焰、短暫日全食過後火紅的太陽、還有那一朵朵鮮血染出的生命之花,將那一刻的世界染成了永恆的紅色。就這樣,那一片火紅永遠定格在了男主人公的心中,從此,他的眼中一片鮮紅!

當然,片子的靈魂所在,還有那低沉轉合、婉轉悠暢的中華古曲和那一首熱情奔放充滿激情與男性魅力的敬酒歌。在那一曲曲攝人心魄的《顛轎曲》中,心靈不斷與那躍動的音符共同起舞、跳躍、震顫,升華出一曲愛情的壯歌。那恢弘灑脫充滿野性的敬酒歌更是直擊心靈,引起對野性的呼喚、對力量的渴望和對自由的嚮往。

久久難以忘懷那一片火紅!記憶中,早已複製了那一抹火紅的印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