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愛情故事影評(一)
我經常的做一個夢,夢中我學會了飛翔,我沒有注意我是否長有翅膀,只覺得自己象春姑娘一樣,空氣象游泳池的水一樣溫潤,我在空中以游泳的姿式,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忽而又優美輕靈的向前,我感覺到微風的輕拂,我想我一定衣袂飄飄,宛若仙然;我以為我已經忘記了這個夢,《北京愛情故事》裡年輕學生懵懂初戀那部分劇情,就是帥帥小男生騎腳踏車忽然幻覺的那場戲,突然叫醒了我。陳思誠鬼才一樣,可能很多人認為這場戲不明所以,可有可無,但我覺得恰到好處,讓我感動的幾乎落淚,這是對真愛對自由的嚮往,這是小男孩純真內心的釋放,如果是我為導演,我寧願把這場戲放到最後,而不是中間的第四部分;
人生若只如初見,我們所有最最懷念的都是初戀,那為了愛願意付出一切的最初的情懷,影片的前三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別講了青年期的激情,結婚後中年的痳木、欲望與背叛,不惑之後相互的理解包容及對婚姻的重新理解,還有老年時的相濡已沫,這些部分都充滿了無奈與現實的殘酷,例如青年時金錢、地位、房子、車子與愛情,內心天秤中不斷的掙扎,中年時欲望、偷情、幽怨、自責、理智總也糾纏不清,不惑之後平淡、如死水微瀾,理解中或許有一些放任,輕視雖然也猜忌但已不那麼在乎,生活中稜角的磨平,老年中面對老去,面對夕陽,面對疾痛死亡,人生不過一瞬間的感嘆!這幾段都有太多的顧忌,太多的束縛,太多的羈絆,所以我寧願把第四部分放到最後,小狗式的愛情,純純的喚起壓抑的我們。
我在北京生活工作了14年了,每一個在北京生活工作的人,都有自己的感情故事吧!這麼多年,跌跌撞撞,感情一段一段,有刻骨銘心,有雲淡風輕的,過了而立之年,然後尋求一種穩定,然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結婚,安定下來,這是每個年輕人的必經之路吧。但不經意間,翻開日記,打開記憶的閘門,過往一幕幕,仍然縈繞在內心,揮之不去,愛,這個迷人的字眼,什麼又是愛,誰能參的透,請不要在這個城市裡不要迷失掉!
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愛有了雜念,我們的愛不再純粹?在這個肉慾橫流,物慾也橫流的社會裡,從我們踏入社會這個大染缸起,在北京這樣具有象徵性的充滿壓力競爭也充滿誘惑的大都市裡,我們便不再聰慧,我們身背後的光逐漸淡去直至消失,我們不再純真,我們隨波逐流,痳木的尋找我們的所謂愛情,我們為了戀愛而戀愛,為了結婚而結婚!
人又為什麼要結婚,人類做為動物出於生理心理的需求在一起,可是一旦結了婚,就背負了社會、道德、責任等多重框架的制約,不再自由,這也是所謂婚姻即是墳墓的解釋吧!我尤其喜歡王學兵和余男那一段戲,其實並不是不愛,只是愛也是有不同階段的,此刻愛累了,我不想為王學兵正名,但是我覺得我能理解他,現實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人,這樣的生活狀態,或許有些人認為是欲望的解讀,但我更認為是對自由的渴求,對一種平淡生活的擺脫和厭倦。
對第一斷陳思誠和佟麗婭的劇情其實不滿意,影片應更多鋪墊一下,這搞的一見就上床,乾柴烈火的,怎麼就那麼有真情了?而拒絕2小時2000萬的劇情更顯得立牌坊,說實話我不相信這樣的有人會拒絕這樣的條件,2000萬不說,況且人家耿樂有模有樣也有情的。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這文里也是提出問題,解決不了問題,不褒不貶,也無所謂正確錯誤,只是提出這種種的狀態。
而影片似乎傳達的是,愛不過就是這樣,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
對影片創作很贊,開頭字幕的設計就很用心,大家自己去看,我不劇透了。看到字幕這樣別出心裁的,以至於認為有更獨劇匠心的,以至於影片放映陳思誠和佟麗婭見面那場酒吧戲時,影院故障一分鐘的黑屏光有聲音,還以為是有意為之!
整體故事有張有馳,節奏緊湊,故事關聯度也都很強。影片最後醫院中那場戲尤其贊,鏡頭晃動不斷切換生活中存在的人們,他們的愛,他們的喜怒哀愁,配上音樂歌曲很感人。
我仍然最喜歡小男生小女生那段戲,那似有似無的,朦朧純真的愛,還有那段自由的飛翔!
北京愛情故事影評(二)
在最忙碌的日子,看完了《北京愛情故事》。對於電視劇,自己一向都是比較滯後的,除非有N個人在自己的身邊說它好看,除非自己真的閒得下來而且有這個心情,才會去觀看。我是一個不擅於觀看連續劇的人。這一次,看著看著,就轉化成得空,就會停下來欣賞它,或者熬上個大半夜。如果是因為電視劇本身吸引自己,那還不如用更準確的說法——借著劇情反觀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歷程。
看了太多的情感類的影片,對於愛情,或許已經很難再有影視片會打動自己。這幾天的觀看,自己會沉迷在《北京愛情故事》裡的友情、愛情、兄弟情里。甚至有時候遭遇某些劇情,自己都會有輕輕的鼻子發酸的感覺。其實,相較於其它的影視劇,它的劇情並沒有那麼的突出,它的拍攝方式也並沒有那麼的出類拔萃,反而可以感覺陳思成第一次做導演而又些許的稚嫩。但是,無論如何,它吸引了自己觀看,乃至於有了一定程度的共鳴,它就已經成功了。至少捕獲了某一位觀眾的駐足。這也正是自己曾經做主持人時的一個想法,不奢望影響大眾,但至少能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讓某個孤寂的角落的某個人產生共鳴。
友情,是本片最打動自己的。每一個人的出身都不盡相同,自然每一個人的生存方式都會有不同。其實,談不上誰對誰錯,只是在成長的道路中看每一個人自己的選擇而已。石小猛的墮落,尤其是在一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錯。社會的逼迫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他又能如何?社會不會因為個體而改變,只能是個體去適應去融入這個社會。但是這又並不代表吳狄的堅持就錯了。反而是因為有了吳狄這樣的人存在,這個社會才存在著溫暖,存在著情感的延續。兄弟反目,這是劇情發展的必然。可是,想一想這三者的個性特徵,想一想他們各自在這個社會中的生存狀態以及因此而導致的價值觀的變化,這難道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再現嗎?朋友間確實不該存在階層,但是朋友間存在著各自的生活通道,這就直接導致了後續的生活軌跡的變化。人生在世,擦肩而過的人有很多,有些人在你身邊留了下來,有些人只是給你留了點印記,還有些人就純粹只是過客。朋友,我們得珍惜。但是,朋友,我們更應該有選擇。
吳魏和吳狄這兩個人物我不知道該怎麼具體的描述,但是他們卻真正代表了社會上存在的兩個觀點。很多時候水火不容,卻在很多時候我們又想最大可能地去融合。追求利益並不可恥,堅持夢想更不可恥。只是我們最終該如何選擇,該如何平衡。做事,不能太過極端,不能被欲望左右一切,要不然石小猛最終的苦果也會擺在我們面前。金錢與情感有時候是矛盾的,但是它未必就是矛盾的。麵包會有的,愛情也是會有的。但是我們得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去收穫,而不是交易。更何況原本我們根本就沒有交易的資格,憑什麼拿別人的幸福來交易呢?反過來,沈冰所說的「能買走的東西,誰也留不下;買不走的東西,誰也拿不走」更是將這種交易抨擊地體無完膚。
在看《北京愛情故事》的過程中,好幾次有衝動拿起電話撥給自己身邊的幾個好友,可是卻不知道該說什麼而讓自己打消了這個念頭。有時候很羨慕故事裡的三兄弟。一個球場,一個飯館,見證了他們曾經的喜怒哀樂。一起喝酒,一起打球,一起談心,一起帶著各自己的全部。這種友情的表現已經不是用融洽這個辭彙可以描述了。隨著成長,隨著變遷,朋友間的這種相聚越來越少。也就開始羨慕影視劇中各種深沉的友情了。真正的友情,真正的愛情,真正的親情,都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
北京愛情故事影評(三)
寒假轉眼之間就快結束了,假期除了當好家庭主夫,洗衣買菜做飯做好老婆的後勤部長以外,閒來無事陪老婆看了幾部電視連續劇(《換樂無窮》、《缺宅男女》、《重案六組4》、《北京愛情故事》)。《北京愛情故事》看到最後幾集時,老婆被感動得稀里嘩啦,用光了半包抽紙。《北京愛情故事》其實講述的就是我們這些80後北漂們在北京打拚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在劇中角色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難怪老婆入戲如此之深!
《北京愛情故事》的主要演員許多都是《士兵突擊》裡的演員,剛開始我一時之間很難接受他們身份的轉換,特別是飾演石小猛的演員張譯在《士兵突擊》裡飾演的史進班長是一個多麼好的人啊,在這裡竟然變成一個魔鬼;看到陳思成我就想起他在《紅旗渠的兒女們》中飾演的角色,咋看他都不像富家公子哥,後來才慢慢接受他的轉型。()對於劇中人,我和老婆一致喜歡那個率真、善良、仗義、樂觀的林夏,希望她和程峰(綽號「瘋子」)能夠最後在一起,可惜她還是撂單了;對於堅持愛情至上的吳迪和沈冰,他們其實是一路人,面對愛情與麵包的抉擇時都毅然選擇了愛情;吳迪和伍媚不是一路人,他們分開是明智的,長痛不如短痛,伍媚和吳魏才是一對,但是最後吳迪和紫曦重歸於好很難令人,我覺得楊紫曦的愛慕虛榮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她還是會再以後傷害吳迪的,楊紫曦是麵包和愛情都想要的人,為了麵包寧願選擇愛情;瘋子起初遊戲人生,但是最後浪子回頭,難能可貴,為了追沈冰,那份執著令人感動,為了朋友敢於兩肋插刀;石小猛最後以悲劇收場在我的預料之中,他是一個為了麵包不惜放棄愛情的現實主義者,與吳迪的理想主義正好相反,他的命運既可悲又可憐,但是他幹的那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又著實可惡,就說最後吧因為嫉妒沈冰和瘋子在一起,派人給瘋子設陷阱挑撥瘋子和沈凍的關係,最後導致沈冰發生車禍,自己也痛苦萬分,絕望之下投案自首。
關於麵包和愛情的抉擇,讓我想起了博弈論里的囚徒困境那個遊戲,其實石小猛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困境。他面臨麵包和愛情的雙重誘惑,他最終倒向了麵包,捨棄了愛情,他不確定沈冰會做出怎樣的選擇,他自卑他害怕他會被沈冰拋棄,屆時他將一無所有,而捨棄愛情卻可以換來足夠多的麵包,但是他最終可以躺在麵包上面睡覺的時候他卻失眠了。導致石小猛選擇麵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他家庭出身所帶給他的自卑感,更有楊紫曦捨棄吳迪而帶給他的強烈的刺激,他不想吳迪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但是他沒有想到沈冰和楊紫曦不是一路人。當瘋子的父親開出條件要石小猛出賣自己的愛情時,他完全可以帶著沈冰回老家去發展,沒有必要為了京城那套38平的房子和所謂在京城紮根的迷夢苦苦掙扎卻毫無結果,他和《蝸居》裡的郭海萍是一個樣子。
今天是又一個情人節,又想起了《北京愛情故事》裡關於愛情與麵包的抉擇,捫心自問當我們面臨二者的抉擇時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會是石小猛、楊紫曦、吳迪、程峰、林夏、沈冰、吳魏他們中的哪一個呢?你能保證你的另一半會做怎樣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