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故事影評(一)
費城故事(ThePhiladelphiaStory)是1940年由導演喬治·丘克執導的經典喜劇。改編自百老匯的舞台劇。由詹姆斯·史都華、凱薩琳·赫本、卡萊·葛倫聯合主演。《費城故事》是有關三角戀愛、離婚又複合的喜劇電影,在1930至1940年代,這是非常典型且受歡迎的影劇題材。然而此片之所以在當代及後世都被認為是傑作主要原因,在於導演、編劇、3位男女主角、2位男女配角的整體表現傑出,劇中人物的心理、彼此之間的互動,刻劃得細膩且傳神。費城故事(1993年)重拍。
這是一部奧斯卡影帝、影后聯手出演的愛情巨片,女角由三屆影后《驚才絕艷》、《猜猜誰來吃晚餐》、《非洲女皇號》主演凱薩琳。赫本擔任,男主角則為《浮生若夢》、《史密斯先生赴華盛頓》主演影帝詹姆斯。斯圖爾特。
費城名媛特雷西與丈夫迪克特離異後,準備再嫁。婚禮前夕,迪克特與《偵探》雜誌的記者麥考利,麗茲拜訪特雷西,並邂逅了特雷西緋聞滿天的父親西斯。於是,一段段親情,愛情的告白,在影片幽默,諷刺的言語交鋒中展開。迪克特一面冷靜地護衛特雷西,一面在冷嘲熱諷中透露自己深藏的感情。麥考利從對上流社會的冷嘲熱諷,到不自覺地投入特雷西愛情的漩渦。未婚夫喬治則在婚禮前一刻表達了與特雷西相同的神聖婚姻觀。她該如何抉擇?一番多角戀愛的角逐後,特雷西悟到了愛的真諦,情路跋涉,終點亦是起點。
費城故事影評(二)
好片!經典……估計每個人評價一部影片的時候或多或少的都要用到這樣的詞語的!我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但我可以把自己對看完這部影片後的感受告訴大家!這部影片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打動人的不僅僅是感人的故事,還有故事中安迪為了維護自己權益,運用法律武器,挑戰這個社會種種的不平(對同性戀的歧視,對愛滋病患者的……)。是呀!人生中充滿了很多曲折,我們每一天可謂都在挑戰和面對這些困難。但真正戰勝困難的又有幾個人呢?就像我現在,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售後問題,大部分是我沒有碰過的,我不懂的,可如果我中途放棄了,我以後永遠都不會懂,甚至以後面對各種曲折和困難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都會是:要不要放棄?我覺得很多現在的年輕人都存在這樣的人生選擇——到底要不要放棄?如果還是感覺迷惘,那不妨看看這部兩大影帝主演的電影《費城故事》吧!相信看完之後,你會得到更多!
費城故事影評(三)
好萊塢一向是娛樂電影的廣闊天地,嚴肅題材影片因為缺少商業效益而不被看好,各大影片公司都不願花錢投拍。然而,94年,這一情況卻突然有所迴轉,一批對歷史反省,對社會關注的嚴肅題材影片出現,其中以《費城》最受矚目,反響巨大。
《費城故事》講述了一個愛滋病患者用法律維護自己權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稱為「好萊塢面對愛滋病」的影片。它標誌著好萊塢不再逃避社會現實,而正式向泛濫美國的愛滋病宣戰了。影片號召人們關心幫助愛滋病人,同時讚揚了愛滋病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
時代在向前發展,我們對於道德的理解也在不斷更新,有很多觀念的接受,我們首先是從看熱鬧開始的,我們以為那些事情與我們無關,但當它們對傳統觀念進行挑戰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正是迎接他們挑戰的人。
《費城》向我們講述的並非一個簡單的愛滋病人爭取權益的故事,它直面同性戀,哪怕是在美國這樣的社會中,同性戀依然是一個受到正統道德鄙夷的行為,影片中安德魯是因為同性戀而染上愛滋病的,因此他被上司視為道德敗壞,並被拋棄,於是他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訴諸法律,影片由此而展開。
片中的故事及其結局並不複雜,但他卻向世人提出了一個道德問題,對於愛滋病人應該象其它病患者一樣給予愛護和幫助,這在哪裡都是被認可的,但對與同性戀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在影片中,安德魯和他的「戀人」並沒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對待,但是社會的偏見依然存在,哪怕他最終勝得了這場官司,但並不等於他獲得了社會的承認。影片正是在這樣一種沉痛而又無奈的氣氛中結束。它敢於大膽的向社會提出這一問題本身,就標誌著這個社會正在前進。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在電影中表現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動。為了演好愛滋病患者的瘦弱體形,他用節食的辦法將體重減輕了30磅,並親自與同性戀者、愛滋病人接觸,直接體驗生活;為了演出愛滋病人獨特的絕望心態,他每天都進行造型訓練,但回家後又得恢復自我,忍受著內心的煎熬。更可貴的是,他所演出的不僅是一個病人,更是一個堅強的奮鬥著的愛著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業和整個社會的偉大角色。正因如此,湯姆·漢克斯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和第4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銀熊獎。
大概是因為湯姆·漢克斯演的主角安德魯,並且演的是一個逐漸走向死亡的人,因此觀眾很容易對他產生同情。漢克斯的這個角色是他的連續兩次獲得奧斯卡影帝中第一次。看的出,它為此付出了不小的工夫,有很多細緻感人的表演。影片中「安德魯」是一個頭腦精明,口齒伶俐的人物,與下一年中的「阿甘」形象對比鮮明,表演風格也與《阿甘正傳》截然不同,正是「安德魯」和「阿甘」兩個人物的塑造,使漢克斯的「演技派」形象深入人心。因此看看這部他第一次獲得奧斯卡影帝的影片還是值得的。
以上是《費城故事》中JOE和ANDREW在法庭上的一段對話。我看過三遍這部影片了,但是,每次聽到這段對話,都覺得很震撼,心情複雜,有對ANDREW的崇敬之情,還有一點,用ANDREW的話說,是thrill,振奮!
作為一名律師,他所從事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生計,更是興趣所在。正是如此,他學習勤奮,工作努力,忙碌中感受著工作帶給他的樂趣。他工作的動力,正如他所說:「我愛法律,我了解法律,我善於從事這一行;我最愛法律的什麼?就是有時,不是時常,但偶然,我是促成公平的一份子,這真是一種令人振奮的感覺。」聽著他的話,我為自己而感到由衷的驕傲,因為我,我們,就像ANDREW一樣,也可能是促成公平的一份子。這是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是對社會的貢獻。這種精神上的愉悅是任何物質享受所不能比擬的。
但是,我們並不能保證所有的法律人都像ANDREW那樣熱愛法律,信仰法律。想起行政法課上老師講的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一個法學專業的學生,居然請教老師「有人出2萬元請我替考,我去還是不去?」一個學習法律的人,了解法律的人,居然連基本的道德觀念都沒有!學習法律的人不遵紀守法,我們似乎司空見慣了。報紙上鋪天蓋地的新聞,我國有那麼多律師、法官違法犯罪,和國外,尤其是一些法制健全的國家相比,數量實在是多得有些不可思議了。在這些報導的影響下,普通百姓對法律工作者的評價似乎越來越差了,而法律工作者自己也對自己的職業缺少職業自豪感和捍衛職業尊嚴感了。
著名法學家伯爾曼曾經說過:「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如果連學習法律,了解法律,運用法律的人本身都不信仰法律,那麼,法律究竟為什麼而設立?在實踐中有能起什麼作用?有與沒有又有什麼區別?有人說,中華民族是缺少信仰的民族。也許這是一個影響因素。但是,我們這些學習法律如此多年的人,難道會對法律沒有絲毫感情嗎?我不相信。因為當我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時,我和絕大多數同學一樣,首先想到的是運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當我們看到報刊上的案件時,我們會用法律思維去思考、分析這些問題;甚至在生活中,很多玩笑都是有關法律的。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法律,運用法律,這難道不是對法律的熱愛嗎?難道不是一種對法律的信仰的體現嗎?普通百姓並不了解法律,讓他們建立對法律的信仰並不容易。但是對於我們,對於學習和以法律為職業的人來說,是承擔樹立法律信仰責任的最佳人選,也是最應該的人選。只有法律人自己信仰法律,才能影響周圍的民眾。
在第一次開庭後,記者問ANDREW:「Do you see this asagayright sissue?」ANDREW:「I'm not political.I just want compensation for being fired.」很簡單的回答。ANDREW沒有怨恨,沒有報復,沒有其他的想法,只是簡單的,維護自己的權利。「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清楚的真理,但是面對AIDS,卻完全不同了。因為AIDS,律師事務所非法解僱了ANDREW;因為AIDS,JOE一開始拒絕了ANDREW的案子;因為AIDS,圖書館管理人員要求ANDREW到另一個房間查閱資料;因為AIDS,JOE代理ANDREW的案子受到了很多騷擾和恥笑……在那個愛滋病剛剛被認識的年代,愛滋病人的平等權是那麼難以實現。
在這樣的背景下,JOE一開始拒絕了ANDREW的案子,似乎合情合理。因為ANDREW他得愛滋病並不像那位女士一樣,是因為輸血,而是同性戀發生性行為導致。同性戀不被當時大眾所接受,而JOE自己也是個對同性戀有偏見的律師。JOE的回答與前邊拒絕ANDREW的九名律師相同,他們似乎已經痳木,因常期處於城市煩躁獨立的生活方式里而變得謹慎和小心,很難敞開心關注身邊的人,亦不懂得理解彼此,距離越大隔閡越深。但是,作為一名律師,他的職業倫理和大眾倫理是不同的,他自己應該深知這一點。像劉涌案,田文昌被很多大學生指責,說他以前為弱勢群體做代理,現在變了,竟然為犯罪分子、壞人作辯護。當時聽到這個訊息時,很多同學都哭笑不得。法律人所遵循的倫理與大眾所崇尚的倫理是有所區別的,法律家對待道德問題的方式也是有其獨特之處的。善於關注道德問題的法理學家朗。L.富勒曾就律師的職業道德談到這樣一個問題:在一件刑事案件中,律師替一個他明知有罪的人辯護是完全妥當的。非但如此,而且律師還可以收取費用,他可以出庭替一個他明知有罪的人辯護並接受酬勞而不感到良心的譴責。富勒說:假如被告所請的每一位律師都因為他看上去有罪而拒絕接受辦理該案件,那麼被告就猶如在法庭之外被判有罪,因而得不到法律所賦給他的受到正式審判的權利。……假如他因為認為一個訴訟委託人有罪而拒絕替他辯護,那末他便錯誤地侵占了法官和陪審員的職權。()更何況ANDREW沒有罪,他是一個工作勤奮、熱愛家庭、有責任感的完美男人,他只是在維護自己的權利。無論什麼人,都有權辯護,請律師代理。簡單的道理,卻在大眾的倫理觀面前變質了。在圖書館,在人性善的驅使下,JOE許久之前封閉的良知被ANDREW的堅強、堅定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