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影評(一)
很多人喜歡這種類型的電影,和《蒙娜麗莎的微笑》、《放牛班的春天》類似。因為他們總是會在影片中產生一對矛盾體,即解放的思想與保守的衝突、對立,並且,結局總是,前者占據了心靈上的重要地位。
這裡不說《蒙娜麗莎的微笑》。因為這個片子雖然看過,但是卻很慚愧,忘記得差不多了。就說《死亡詩社》和《放牛班的春天》。個人覺得,就影片而言,後者要明顯好看一些。因為後者的敘事較為集中,再加之音樂的美,使得整個影片久久韻味迴蕩。其實《死亡詩社》也不差,影片詩情畫意的部分構圖精美,儘管音樂不夠精良。但是影片刻畫了好幾個人物形象,又不能面面俱到,否則就是羅嗦沒有重點;但即使是編劇認識到了這一點,影片還是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缺憾。我就覺得那個名字有點怪的男生可以刪去,因為自始自終沒看見他有什麼成長、變化,對影片的進程有什麼影響。有時候我覺得這是東西方思維的問題,尤其是在看《蒙娜麗莎的微笑》、《死亡詩社》這樣的影片的時候,對於電影中傳達的很多很「西」的東西並不是理解的夠透徹。所以有距離感。也正是因為如此,我一直主張較為集中的敘事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
從這三部影片來看,結局部分總是保守勢力的勝利。比如說《放牛班的春天》的教師離開,《死亡詩社》裡面也是。儘管我們說在心靈上,解放的思想衝擊了人們的靈魂,成為一種嚮往,然而他也只能是嚮往,因為前進者的軀體離開了,他失敗了。孩子們站在課桌椅上向老師致敬,確實很感人,可是不也只能感人一下麼?孩子們給老師摺紙飛機,用一種無言的情感去傳遞內心的激動,但連頭也沒敢伸出來一下。最後呢,最後是什麼呢?最後是,大部分的孩子還是要生活在那個囚籠般的世界裡,正如我們一樣,整個影片給我們的只是一種精神慰藉,甚至連精神慰藉都是虛幻的,電影裡都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性的結局,生活中的結局。走出電影院的人們會感嘆生活中沒有那樣的老師,不能帶領我們解放思想,但這也只能是感嘆。不是嗎?
所以,其實對於這種傳統思想的衝擊和突破,這些片子還沒有《鐵達尼號》做得好。因為在這部電影中,至少我們看到了生命垂危之時的真諦無悔的選擇,看到了對舊的腐朽的一切的衝擊的力量。儘管導演聰明地將它毀滅在一場世紀的天災之中,但這卻成為了一種永恆的回憶和美麗,而不是《死亡詩社》給我們的遺憾的美。
《死亡詩社》裡面,導演對想演戲的那個男孩子死時的刻畫,那是一個壯烈。仰視、光影,不記得音樂是什麼樣了(汗,看的哪門子電影喲,呵呵),反正就是一個突出,突出這種死是一種無言的抵抗,用最為珍貴的生命去挑起反抗的大梁。包括在死後,這一幫曾經很歡樂的男孩子們,再一次集體出現背影的全景時,影片是無聲的。
死亡詩社影評(二)
影片主要講了一群學生在基丁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反抗給予他們壓抑和束縛的教學體制,但又以一個學生的自殺和基丁老師的被辭為結尾。情節的安排行雲流水,沒有任何花哨,只是在喜劇式的上半場走到沉鬱的結局時,多少讓人有點心情黯淡了,但正是這種被現實挫敗的感覺,和著最後一個場景里抑鬱中的高潮,升華了該片的寓意。回過頭細細品味時,影片豐富的內涵甚至會讓人分不清,究竟誰是該片的主角,基丁老師?學生?還是如鐵屋般禁錮人的心靈的體制或者說是這個現實的世界?
社會發展到今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革,計算機及信息技術也廣泛的套用到教學中來,師生之間已經不完全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了,學生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取知識,有時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的還多,教師的權威地位受到了威脅,不再象以往那樣直接以權威的身份向學生傳遞經驗,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實現文化傳遞,他以各種方式調動和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自己精心設計的環境中進行探索。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遞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而有可能同時作為學生的同伴、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和幫助者等等,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向多重化方向發展。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不那麼單一了,教師的角色也多元化了。
在基丁的世界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育人者如何在體制和教條下成為放逐者的故事。如果說,這部片子裡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象徵著束縛和壓抑的現實世界,另一個是體現了自由和激情的夢想的世界,那麼,基丁就是這兩個世界的聯繫點。他是現實世界裡的老師,是擁有現實世界裡諸多光環的人,但他更是指引著學生髮現並珍視內心夢想的舵手(船長?),幫助學生坦然面對自己,面對生命的友人。()他教會他們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樣的自己,挑戰那些在別人眼裡是金科玉律的教條,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無論是讓學生撕掉權威關於詩歌的評價用自己的心去品讀,還是讓他們看到自己是如何隨著別人的腳步改變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著這一群在禁錮里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飛翔的勇氣和嚮往飛翔的激情。但屬於基丁自己的結局是被校方因為「毒害」學生思想為名趕走了,似乎和遙遠切近的時空裡,那些個挑戰者,背叛者的悲劇式命運無奈地呼應了。
現在的教師的師生關係觀,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夥伴關係、朋友關係。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案;另外,教師還要從事一些與自己的教學有關的科學研究,從理論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就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思維具有超前性和獨創性。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新課程的多樣性、選擇性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新的課程,具備有多樣的選擇性,在共同基礎上設量不同的系列課程,以供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發展的選擇。整個課程體系,包括課程設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都將致力於根據學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徵以及未來職業需求和發展需要,向他們提供側重於不同方面的學科學習內容和學科實踐活動。這就要求教師有能力勝任不同的課程,既能教基礎課程也能教系列課。教師不僅是解惑者,還應是問題的診斷者,學習的啟發者,還要求教師能了解所教學生的個性發展。指導幫助學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選擇所學課程。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並通過他"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作為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