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建黨偉業影評

建黨偉業影評(一)

在近代史一百多年的苦難中,要把中國建立起來,擺脫各國列強的控制,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不再四分五裂,不再受人欺負,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都沒有做到,做到的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很多人可能今天還是會對國家存在的問題抱有不滿,但是,無論如何,中國擺脫了那一段屈辱的歷史,獲得了長時間的安定和平,共產黨功不可沒。言歸正傳。

一、演員

《建黨偉業》原本召集了178位明星出演,但出於片長考慮,僅留下了108位明星的戲份,而且戲份都不長。從第一個出場的任達華到最後一個出場的姜武,明星密集到讓人目不暇接,而像范冰冰、鄧超、呂良偉等成了不折不扣的綠葉,幾乎都是一晃而過,稍不留神就錯過了。影片中過多的明星蓋過劇情,娛樂性太強,一定程度上淹沒了電影的核心價值觀。電影為了照顧每個明星的戲份,也導致故事的線索太分散、零碎,進而影響了電影的故事性。「聚焦不少明星,只是種商業策略,而且我認為這是觀眾觀影習慣的問題,看電影還是應該先看劇情,再看明星。」黃建新說:「如果觀眾覺得明星太多眼花繚亂影響自己看劇情的話,可以看兩遍,第一遍看明星,第二遍看故事。」那當然好了,票房也好!

此片恢弘巨製大腕雲集,每一個鏡頭都精雕細琢,每一場硝煙戰火都驚心動魄,最讓人過目不忘的要數五大美女,驚鴻一瞥的范冰冰、端莊大氣的董潔、活潑俏麗的李沁、忍辱負重的楊穎、豁然開朗的周迅,每位明星都演出了各自角色的情感。

董潔用端莊周正的相貌演出了國母宋慶齡的大氣雅致,嚴肅準確地把握了宋慶齡的不怒自威,台詞雖不多,但眉眼的不事雕琢以及一顰一笑的沉穩均霸氣外露。

范冰冰扮演小皇帝溥儀退位之時在旁邊守衛的悲劇太后隆裕,在片中僅僅一個照面,一句台詞,一次端坐,但其美貌和氣概驚艷又驚世。

李沁演的楊開慧像一個能哭能笑的鄰家女孩,每個眼神和每一次喜怒哀樂都能讓人深深感受到其真情,少女時期的楊開慧那份天真使人動容。很純淨!

楊穎演的小鳳仙在蔡鍔說完「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後,兩行奪眶而出的眼淚和深深的擁抱,讓人不禁潸然淚下。她不似風塵女子的豪放,但那眉尖眼角的隱忍淚痕,卻別有一番俠肝義膽!

周迅演的王會悟弱不禁風卻外柔內剛,巾幗不讓鬚眉,影片最後她的旗袍裝與眼鏡造型以及清秀的面龐,被塑造得如同超然物外的神仙人物,放在嘉興南湖裡面,煙雲縹緲,格外美麗,令人沉醉!

劉燁扮演的毛澤東很一般,影片中非常震撼人的十數次演講中,他的演講最不給力。喊「開慧妹子」時以及兩人一起看煙花那段還有點意思。

周潤發演的袁世凱無論從外形、神態,還是語言上都相當不錯,那種狠勁、狡猾、貪婪,都表達了出來。特別是那句「誰要亡我國家,滅我種族,我就要和他血戰到底」,讓袁世凱這個人立刻豐滿起來,而且也讓人看到了一個與原來人們印象中不同的袁世凱。

劉德華演的蔡鍔很有力度,既不喧賓奪主,又能夠把角色表演得令人難忘。

陳坤在形象上跟青年周恩來還是比較接近的,但氣質不行。言談舉止間,只見陳坤本色,不見總理風采。

張震扮演的蔣介石,影片連字幕表明身份的待遇都沒有給他。雖然他在電影中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刺殺行動,但幾乎沒有台詞。

馮遠征(飾陳獨秀)、吳彥祖(飾胡適)、張嘉譯(飾李大釗)、陶澤如(飾張勳)的表現挺好。李雪健(飾楊昌濟)和劉佩琦(飾辜鴻銘)可以說最出彩。馮鞏(飾馮國璋)、趙本山(飾段祺瑞)、范偉(飾黎元洪)則或呆或傻。

二、有必要回顧近代史

看《建黨偉業》之前必須先複習課本,否則就連熱鬧都未必看得明白。

《建黨偉業》全景式地講述辛亥革命、護國戰爭、五四運動等歷史事件,準確地呈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背景。電影以武昌起義勝利開場。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到1917年7月12日張勳復辟失敗,短短六年間中國出現了兩次帝制回潮,換了三任大總統,爆發了四場內戰,出現了一批擁兵自重割據地方的軍閥。東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掠奪依舊,社會思想觀念陳舊腐朽依舊,而長期的軍閥混戰更是使得人民的苦痛和民族的危機極度加劇。

影片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軍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這三條主線相互貫穿,要找到這三條線的內在聯繫,非得熟悉中國近代史不可。不然就不會知道毛澤東參軍和辛亥革命有什麼關係,袁世凱簽二十一條和五四運動為何又前後呼應。

《建黨偉業》反映的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風雲巨變,其歷史事件之多、登場人物之豐富、人物關係之複雜,絕非一部電影可以講清。普通觀眾即便是知道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一條這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張勳復辟、蔡鍔發動護國戰爭、孫中山護法運動、火燒趙家樓等等。在120分鐘表現這麼多歷史事件,影片只能選擇了片段式的表現手法,只展現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後果或用台詞或用字幕傳遞,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觀眾的近代史知識足以自動補齊省略部分,否則實在很難跟上影片節奏弄清來龍去脈,更別說欣賞電影藝術了。電影中不斷出現介紹歷史背景和事件原委的字幕,這當然幫助了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同時也沒忘了摘抄國中歷史書上正確的歷史觀點。我的確感覺編劇好像國中生。

三、值得稱道之處

影片給了黨的創建者陳獨秀先生非常充分的肯定。歷史對陳獨秀先生太不公平,他最終被開除共產黨籍,他在國民黨萬般利誘的情況下,從未背叛過,始終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中國的前途。影片給了這位具有大無畏的精神,並將其畢生奉獻給中國革命的學者、革命家一個高度認可。

影片並未因為以共產黨為主題,而對國民黨有絲毫的貶低,這也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孫中山及其跟隨者,包括宋教仁、于右任、廖仲愷、黃興這些對於辛亥革命具有重要貢獻的人物,影片都給了積極的視角。

影片居然給了辜鴻銘很多的畫面,並給以其發表見解的機會,幾個片段,簡直妙語連珠,終於讓這一位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奇人有機會被大眾認知。這位出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了東洋、仕在北洋的北大怪人,實在是應該被中國歷史記住的人物。影片讓陳獨秀、李大釗與辜鴻銘辯論,並讓學生提出尖銳的問題,更通過那些代表共產黨思想的人物與辜鴻銘的辯論,彰顯了辜鴻銘的獨特見解。

影片裡最為激動人心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段落是五四運動,在這場長達15分鐘的戲份中,請了很多的民眾演員,拍得氣勢如虹,拍得熱血沸騰。學生的遊行大隊沖向駐日公使章宗祥所在地,激情演講,撞門,翻牆……尤其是學生打進賣國賊的家裡一段戲,讓人看完激動不已。在這個段落里,原來那位一直以來背負歷史罵名的張國燾(李晨飾)曾經在五四運動中,在陳獨秀和胡適的講堂里,是多麼的激情不羈。張國燾確實在建黨早期發揮著相當大的領導作用,一直到紅軍長征,張國燾都是中共既有政治影響又有軍事權力的大人物。

建黨偉業影評(二)

清末民初至共和國成立,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段鼎盛時期,一度呈現出了康乾盛世,由封建社會最後的輝煌倏然間就一步步走向了滅亡,最富有變革性的是,在這個社會制度走向滅亡後,中國社會的制度一度出現了真空,一方面是舊有的封建制度不再能適應世界歷史的發展,西方國家陸續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封建社會被束縛已久的生產力被極大的釋放出來,西方文明通過巨炮利艦轟開了封閉已久的東方古國,西方世界的強大與先進刺痛了這隻沉睡東方的巨獅,令神州大地在封建制度下,無論如何也趕不上西方世界的富足與強大,古中國這個封閉的制度在被西方用大炮轟開後,就不再能自然發展,不再安貧樂道,國人的心被強大的西方國家給撩撥起來,在經歷了重創之後,神州大地開始思考更為深層次的東西了,就是社會制度,選擇什麼樣的社會制度,才能令我們的國家再度強大,再度屹立於世界。

有了這些深入的思考,有能為的國人和組織紛紛,在這段波詭雲譎的二十世紀,登上歷史舞台,來用實際行動、用思想證明自己的看法,在為深陷苦難中的神州大地,尋找自立、富強的良方。()於是就有了在清末擔任要職的袁世凱,走君主立憲(在中國而言,即是保留皇帝,但是卻通過制定憲法來限制皇帝的權力)之路,然而卻受到了來自昆明高舉護國運動旗幟的蔡鍔的反對,迫使袁世凱取消了帝制,後有張勳辮子軍的復辟,這些與君主沾邊的運動都歸於了失敗,再次用血的教訓證明了君主制度在神州大地已是不會再有生存的空間了,封建制度雖滅亡不久,但卻是真正的死去,無論後人再做人工呼吸,還是電擊心臟,都不能再讓它起死回生了。

再效仿西方國家,走資本主義道路,由孫中山創立的中華民國,卻一直處在動盪不安之中,內部派系林立(直系、皖系、奉系、桂系等),紛爭不斷(軍閥混戰),中國資產階級組成的中央政府並不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中央,在這種動盪的、軟弱的中央政府,註定了要為其他更有力量的黨派所取代。

在二十世紀,這些力量的紛紛登場,在制度層面為中國社會的發展作了充足的實踐,在新中國成立前,神州大地雖然走了許多彎路、流了很多血、碰了很多壁,但是這些鮮血沒有白流、彎路沒有白走,正是有了這些豐富的實踐,才用最有力的事實證明了共產黨,才是定海神針,能夠讓這紛繁蕪雜的社會塵埃落定。

筆者以為,看這種歷史題材的電影,對於我們認識當前的社會制度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也能夠讓那些非主流的意識形態,意識到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是經過歷史考驗的,是用無數仁人志士的鮮血換來的,雖不一定是最好的道路,但卻一定是最穩妥、最能均衡各方力量的道路。

正如金融、財務學家法碼的市場有效性理論,今日的股價是完全反映了過往的量價走勢的,而今日的社會主義道路也是基於過往經驗和教訓的最為有效的道路,即這是維持國家統一、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等各種要素綜合考慮下的一種選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