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端影評(一)
一旦有人在我面前提起「紳士」這個詞,我腦中第一個出現的形象就是喬治克魯尼GeorgeClooney。尤其在《十一羅漢》等系列當中,即使跟光彩奪目的其他眾星相比,一種優雅的、來自成熟男人特殊氣質還是能使喬治克魯尼鶴立雞群。
影片《在雲端》中,喬治克魯尼固有的特點讓他所飾演的角色多了幾分真實感,也使影片更易於貼近現實並被觀眾所接受。
《在雲端》的故事發生在金融風暴下的美國社會。在失業率劇增的情況下,一門通知員工失業的職業開始發揮作用。喬治克魯尼飾演的瑞恩賓厄姆正是這樣一位裁員專家。說到裁員,這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最近聽說一項科學調查:一個人失去工作的痛苦程度往往要比失戀更加刻骨銘心。而裁員專家要做的就是對被裁者做思想工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被裁者的思想負擔。
由於裁員專家需要不停的往返於美國的各個角落,所以長年奔波的瑞恩給自己定下了一個飛行1000萬英里路程的目標。就在瑞恩樂此不疲的飛來飛去時,挑戰者出現了。年輕氣盛的職場新人娜塔莉出現了,並且帶來了她的見面禮——網路裁員方法,顧名思義這種方法是通過網路視頻通訊的方式與被裁者交談,通知對方失業。乍一看,視頻通訊節省了路費、住宿費等資源,但是對於被裁者來說,這樣的方式是否會顯得草率和欠缺人道主義精神呢?瑞恩態度很明確——這樣做是行不通的。在接下來的帶著娜塔莉熟悉工作之旅當中,瑞恩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先來說說裁員專家這種職業,我沒聽說過國內有哪家公司會為了安慰被炒職工而聘請裁員專家的。說是裁員專家,其實就是有針對性的做思想工作,應當屬於是心理醫生範疇。而為一個即將失去工作的人聘請一位心理醫生,實在是充滿了人文關懷。試問這種時候,誰不需要安慰呢?希望國內的用人單位也學習這種方法。
影片的另一個主題就是瑞恩的世界觀。瑞恩是一個單身主義者,他雖然有房子,但更習慣居無定所,很少回家。他有個妹妹,但是妹妹對他能去參加她的婚禮都感到很意外。他覺得一個人很方便,而家庭就像沉重的包袱,他認為無論兩個人在一起有多幸福,最終還是要分開的。
在影片的最後,瑞恩試圖為一個女人改變自己,他以為這個女人跟他志同道合、同樣喜歡在雲端的生活。可是當他發現自己弄錯了的時候,他再次選擇了一個人飛行飛去,選擇了在人群中獨自過活。
我覺得這部《在雲端》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告訴人們學會珍惜——雖然對我的感觸不大,但是推薦我看這部電影的哥們兒卻因為這部電影決心好好的上班工作,至於他是不是怕被裁掉才這麼說的就不得而知了。最後,借這部影片的嚼頭,祝暫時沒找到工作的朋友們早日遇到伯樂,祝單身的朋友們很快得到幸福!
在雲端影評(二)
本片獲得了不少獎項,年度最佳影片最終讓他得的也確實讓人心服口服、理所應當,與其他獲獎片比較,《在雲端》要比它們簡潔很多,如同旅館中收拾整齊的客房一樣,簡單瞭然的布置卻生活用品樣樣俱全;它在劇情上又很好被理解,沒有過大扭轉整體結構的起伏,就像穿在片中克魯尼身上的西裝一樣,從頭到腳都很筆挺、很規矩,從而沒有感到不拘小節,顯得非常順暢。
影片對原著進行了很大的改動,僅僅保留了原著中人物及其性格以及一些細小方面,而在其他部分的變化則異常明顯,差不多可以形象的將原著小說比成一台小型夾娃娃機,而雷特曼更像是使用夾子夾取了其中的幾位人物,之後他用這些「戰利品」加入到了自己大幅度改編的劇本中,也可以理解成自身創意勝於原著。這次影片的成功,有百分之七十全歸功於雷特曼的自身的創造天賦,作品不多卻不可忽視其地位的效應足矣證實這點。
整體本片確實可以分為很另類的一部分電影,或者說視角選擇很獨特,人物的職業、性格,題材的選擇等都是劃為本類電影的原因。一個大半輩子幾十年呆在飛機上的大齡公司精英以著裁其他公司的工作人員為自身工作,過安檢如家常,用看似不正常的習慣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能講開故事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再加上其中恰到好處的喜劇元素、愛情元素的加入展現,類型多卻都可以講好,看似雜亂可一點不拖沓,喜劇笑點拿捏穩準,很多次都可以笑出聲來;愛情也有總有分,同時也做到了一般佳片所具備愛情的主線分線均有曲折,雖然主線的轉彎地點有些生硬,像是僅為了製造起伏而故意的安排,感覺有些不自然,可既然人家沒有將這作為主要類型來講,就直接忽略掉好了。
片中一直有一個克魯尼所創建的「背包理論」很吸引注意力,出現次數也很多,在每次克魯尼有演說的時候都會有這個理論出場,每次克魯尼也都是用差不多的話語來為台下聽眾講說這個比喻形象的理論概念和其主要含義;要是換到大多數人這個角度來看就覺得這確實是一種「逃避主義」,可適當想一想這也有其正確的深一層的一面,自身責任隨年齡逐步增加,「背包」也會越來越重,有這樣的意識也屬正常,誰不想減輕些負擔呢?誰又想讓這「背包」壓的自己直到喘不過氣呢?能發現這種「逃避理論」再想通它,說服自己也是一件不好辦的事,可這時大家能夠明白,至少能夠激起自己思考這點的神經,這應該也是能喚起大家共鳴博得台下掌聲的一大原因。
一種很簡單可不多見的方式展現出了一部很有意義、很有意思的劇情片,每個步驟都處理髮揮的流暢,給人感覺很舒服。片中克魯尼以著自身的工作導出了自己的生活,創建了自己的理論,能這樣對待生活很理想。怎樣對待生活?最重要的一點是:「與其讓生活操縱你,不如由你來掌控生活」。
在雲端影評(三)
《在雲端》告訴我們要下來到塵埃找歸宿,但萬米高空之上是否下得來也就是影片的另一個譯名「懸而未絕」。大到失業危機,細節到機場安檢,看到了高處不勝寒的美國人的憂慮和自我撫慰。
喬治·克魯尼飾演的瑞恩作為公司的裁員專家,一年322天都要飛到到各地去解僱分公司的職員,這個了無牽掛自有一套愜意生活方式的獨行者幾乎每天都漫步雲端,過的是名副其實的"雲上的日子"。但對於面臨解僱通知的人來說他無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催命判官"。影片把大量的鏡頭對準了數十位下崗職員的面部表情,他們那近乎央求的訴苦,甚至有點真實採訪記錄的錯覺。這不妨可以看做是美國對世界發的一個大牢騷,當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抬頭仰望著這個"在雲端"的國度時,他們也無奈的表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硬道理。
一成不變甚至看似痳木的生活在漸進中給瑞恩來了個措手不及也折射出許多不同的面孔。()事實上公司的大學畢業新生娜塔莉便是對瑞恩的第一個衝擊,她發明的網際網路遠程會議系統便意味著對瑞恩的工作的威脅與對其工作存在價值的質疑。網路視頻裁員既方便又節省了人力資源,但這個小插曲背後的意指是資訊時代對於人際關係發展的憂慮,視頻裁員讓本來就很殘酷的裁員變得更加無情讓人們幾乎淪落為流水線上的下架產品。而劇情本身實際是呼籲我們反對人際關係僵化的,所以這個毛頭大學生在瑞恩的調教下,設身處地的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性,給了所謂的紙上談兵一記迎頭打擊。
如果說許多人看不慣美國人如此賣乖的話,機場安檢的一幕雖然篇幅不長,但美國人的憂慮縮影的確可以窺見一二。從瑞恩接受案件如此痲利的身手和機場緊張忙碌的氛圍來看,效率問題的確是當今人們所要面臨的一大考驗,高節奏的生活已經不允許高高在上的愜意了。再就是安全問題,從脫鞋檢查到瑞恩頗有心得對娜塔莎講排隊經驗,大鬍子的中東人的確是美國人心頭的痛處,國際形象上一向跋扈的美國,在機場這個"是非之地"都不得不敬而遠之。結合從"江闖闖吻癱美國機場"那條爆炸新聞,惜命的美國人確以達到了類似神經質的地步。
凡此種種,瑞恩不得不覺得在雲端也並不很舒適,他開始躁動起來,當遇到旅途中的驚艷邂逅--知性成熟的亞歷克斯給他帶來的溫馨感覺,當他化解了妹妹結婚的小風波看到有情人成為眷屬,當他說出了「人生需要副駕駛」這種點睛的哲理之言時,當1000萬英里的貴賓卡發到他手裡卻發現這根本代表不了什麼時,他似乎意識到時該降落的"人間"的時候了。
看到瑞恩從演講現場中途退出一身釋然的奔向亞歷克斯的家時,那種好萊塢的大團圓結局若隱若現,可這又是一個小圈套,亞歷克斯其實有自己的家庭,而瑞恩才真是人家的一個意外,相互消遣變成了被消遣,瑞恩一下子跌入了局外人的無助之中。這精巧的尾聲讓人叫絕。結尾,之前的許多的事業者都找到了新的方向,這也是該劇的一個自我鼓勵吧,真正的圓滿是不存在的,失意於得意的山重水複成就了墜落與轉機,更多的懸而未決正待迫降,而瑞恩便是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