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張亞勤:識譜才能唱更多歌

張亞勤:識譜才能唱更多歌

有一本名為《張亞勤:讓智慧起舞》的書裡這樣介紹他:在企業家裡,他是科學家——他擁有60多項專利,並發表了500多篇學術論文和專著,被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稱做「一個靈感的啟示」;在科學家里,他是企業家——他將一個不到10人的微軟中國研究院,發展成為擁有3000個聰明頭腦的微軟亞太研發集團,被比爾蓋茨視為「微軟的寶貝」。但張亞勤自己卻說:「我的經歷不過是在大的背景下,正好踩在了點上,沒有恢復高考,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出國求學,也就沒有後來的我。」

自認「每一步都踩在了點兒上」的張亞勤的少年時代在今天看來似乎並不是很理想,正值「十年動亂」時期,學校基本不上課。曾被稱為「神童」的張亞勤毫無疑問地跳過級,但也留過級——9歲的時候,家裡又添了小妹妹,因為無人照顧,母親只得讓他回家照看妹妹。但即便是處於這樣不完整的學校教育中,張亞勤還是在12歲的時候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張亞勤把這一切首先歸功於他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並在那個特殊時期培養了一生受益的自學能力和堅韌的毅力。

如果學會了識譜,就會唱更多的歌

昏黃的燈光下,一位老人一邊做著手裡的針線活兒,一邊聽著年幼的孫兒咿咿呀呀地講述他看過的故事,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這是張亞勤記憶中雋永溫馨的一幅圖畫。

外祖母是那個時代少有的識字的女性。她拿著小人書給張亞勤講故事,《三國》、《西遊記》都是張亞勤童年的精神珍饈。剛開始,外祖母只是給他講,後來開始啟發他:「你要是認識字了,就可以讀到更多的故事。」那些精彩紛呈的故事激發了張亞勤的求知慾,3歲的張亞勤開始認字了。沒過多久,他已經基本認識了小人書上的字,又開始看家裡的其他書籍。

這種自主式的學習方法讓張亞勤在此後受益無窮,當他留學美國的時候,進入到高度自主化的美國教育體系中,他幾乎沒有任何不適就迅速脫穎而出。

母親是張亞勤另一位感念不已的啟蒙老師——她不僅是一位知識女性,而且還是一位堅強、豁達的母親。

張亞勤在一篇題為《放飛的愛》的文章中回憶了和母親的點滴往事。

他說:「從小我就喜歡讀書,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這同母親的引導是分不開的。她常說:『學習並不是一件苦差事,要用愉快的心態去對待,要學會去享受學習中的快樂。』所以母親常用講故事、說兒歌等一些有趣的方式來提高我的學習興趣。」

母親是老師,每天晚上母親備課的時候,張亞勤就在旁邊看書或寫作業,遇到問題就等母親備好課再問。母親不會給他施加過多的壓力,但要求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前作好準備,一旦開始學習就必須迅速集中精力,提高學習效率,不允許邊學邊玩。母親把培養自學能力比喻為唱歌,「教一首歌學生只會唱一首歌,但如果學會了識譜,學生就會唱很多歌。」

多年以後,張亞勤回首往事說:「雖然這些道理誰都懂,但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自學能力需要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和堅持過程。不是誰都能像母親那樣認認真真地去堅持做,最終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我之所以能用6年的時間完成國小及中學的課程,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就是這樣一路學過來的,而且還讓我在此後的學習、科研和諸多工作中受益匪淺。」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無論學業和職場,張亞勤總讓人感覺他能夠輕輕鬆鬆做到「最好」。他23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初涉職場,3個月後就給老闆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報告,而老闆居然要求:「你能不能放慢點速度?因為你的工作效率已經讓其他人覺得太有壓力了。」而在大學生心目中,張亞勤更是一位「神話」似的人物。

但張亞勤並不希望這種「天才」的說法誤導大家,他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智商只占20%,情商占50%,心態(也可以說逆商,美文縮寫AQ)占20%,運氣占10%。絕大多數人智商的差別都不大,關鍵是怎樣用好自己的聰明才智。身處這個時代的大學生面對不斷加劇的就業壓力,也面臨很多前所未有的機會,他希望學生不僅要擁有對未知的好奇心,不斷探索的激情,更要打好基礎,並培養自己堅韌的品格。

張亞勤國小畢業的時候僅9歲,很多人都知道太原出了個「神童」,甚至有學校請他去介紹經驗。而張亞勤與大家分享的秘密武器就是「求知慾」,喜歡刨根問底,不明白的問題一定要搞個清楚。下課了會追著老師問,如果老師已經回家了,追到老師家裡也要去問個清楚。

有一次他在老師的辦公室里看見一本三角函式的參考資料,這在當時是高中課程的內容。他向老師提出借回家看看。一個星期以後,他來還書,他不僅看了,還把裡面的習題都做了一遍。教研室的老師都驚訝了,有些難以置信,於是又出了幾道題考他,沒想到他全都做出來了。

這種強烈的求知慾推動著張亞勤只要是找得到的書就會去看,去學。後來在參加高考時,有一道很難的數學題,但恰巧幾天前剛剛做過。(勵志名言  )「如果不是因為我看到過,我可能做不出來。」張亞勤把這歸結為運氣。可是,如果不是因為強烈的求知慾使然,即便他曾經看到過,很可能也就因為太難而束之高閣了。

即便比別人聰明,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張亞勤的記憶當中,大多數時候母親都會用民主的方式和他溝通,尊重他的選擇,但有一次母親動怒了。張亞勤比很多孩子都懂事,但也有大多數孩子愛做夢、朝三暮四的天性。今天喜歡下棋,明天愛上畫畫,後天又開始拉二胡。但每一次都是虎頭蛇尾。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開始拉二胡。母親突然走過來,把二胡奪過去,並打了他兩巴掌。面對委屈哭泣的張亞勤,母親拿來了他的畫筆和畫稿:「你不是說要當畫家嗎?這才幾天,你又要當音樂家了?你是平常人家的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多年來,「要有一技之長」這句話常常迴蕩在張亞勤的心裡。

而後來當張亞勤12歲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大家的讚譽下忍不住有些小小的飄飄然時,母親更是冷靜地告訴他:「你沒有什麼了不起,你和別人沒什麼不同。」

獨立和寬容並不矛盾

有很多天才似的人物都會給人這樣一種印象:除了在某些專業方面超出常人之外,要麼自理能力極差,要麼性格孤僻偏執難以相處。

張亞勤有這樣一段話讓人頗受啟發:「從小一定要養成獨立的能力。獨立要不多不少,恰到好處。缺少獨立,就會形成依賴習慣,沒有自主的思考;而過分獨立,則可能會導向偏執或自負。」

張亞勤對7歲時的一段經曆始終記憶猶新,「經過了那件事以後,我的勇氣大大地增強了,無論以後再碰到什麼困難,都覺得可以克服。」

幼年的張亞勤經常往返於幾個地方,通常都是媽媽把他送上車,親戚去車站接他。但是7歲那年的夏天,意外發生了,親戚沒有收到母親的信。他獨自坐火車去奶奶家,下了車之後卻發現沒有人來接他。那個時候沒有電話,身上也沒有多少錢,再回去也不可能。短暫的大腦空白後,張亞勤決定憑著記憶走到奶奶家去。幾十里的山路,又下著雨。他一路走一路問,走了一天才找到奶奶的家。

張亞勤很感激母親這種「放飛的愛」。母親從不會把他捧在手心裡,許多事都放手讓他自己去做。上國小和中學時,凡是家裡與外界打交道的事,母親都儘量交待給他去辦。但母親不是純粹的放手,交待完任務之後,母親會問他怎麼辦?聽他講完之後,母親會給他一些提醒,補充他的不足。

12歲時他考入中國科技大學,轉糧油關係、買火車票、託運行李,幾乎所有的事都是他自己去辦。母親只是遠遠地看著,並不出面。張亞勤去託運行李的時候,工作人員瞟了他一眼說:「叫大人來,小孩不能辦理。」母親這才走過來說:「讓他辦吧,我不識字。」

如今身為微軟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的張亞勤不僅是傑出的科學家,還是傑出的管理者。很多和他共事過的人都被他折服,認為他有一種海納百川的胸懷。

張亞勤認為自己的性格、意志和品德就是在母親的培養和影響下慢慢形成的。他至今記得,在他8歲的時候,和母親悄悄說鄰居的短處,雖然只是一兩句無心的話,但母親卻很嚴厲地批評了他:「要善待別人,人有短處不能揭,人有隱私不能說。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在張亞勤看來,母親不僅教會了他學習、自立、自信、自強,也教會了他怎樣做人,同時也是母親放飛的愛助他一次次展翅高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