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董明珠:剛與柔

董明珠:剛與柔

「董明珠走過的路不長草」這是坊間形容格力執行長董明珠強勢作風的一句評價。

再見董明珠,是2011年11月份在格力珠海總部舉辦的「格力20年品質見證大使」的頒獎典禮上。那天,董明珠特意穿上了一襲紅裙,外罩一件黑色的針織衫,脖子上戴著那串她最喜歡的珍珠項鍊,齊肩的捲髮配上簡單修飾過的妝容,優雅又不失莊重。然而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的過程中,這位女強人將從容果敢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又讓記者想起那句評價。

「真正的財富不在於擁有多少億的資產,而是取決於創造了多少社會尊重、解決了多少就業與困難這是我一直堅持的理念。」在董明珠看來,「剛」只是手腕,「柔」是情懷,而剛柔並濟才能兼濟天下。

剛的捍衛

在董明珠的世界裡,一切都要清澈見底,她不接受任何一點點的「灰色地帶」。

關於董明珠的強悍,有太多經典的橋段。2008年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個老朋友的電話,他希望能夠重返格力。這個人此前供職格力期間,發明眾多,後被競爭者以重金挖走。然而,他得到的卻是董明珠強硬的拒絕。

在格力,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如果從格力離開,就永遠不要指望再被這家公司接納;另一方面,只要是從同行其他企業出來的,無論多能幹,原則上不收留。「不是說別人不優秀,但如果僅靠別人培養人才,本身就是一個貪婪的行為。」董明珠說。

在董明珠的世界裡,一切都要清澈見底,她不接受任何一點點的「灰色地帶」。格力電器(000651,股吧)總裁令中赫然寫道「行賄、受賄者一律辭退,情節嚴重者交由司法機關處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這種強硬的作風深深地影響著格力的企業文化。

有人問董明珠,國有企業的「婆婆」多,不會有人干預你的決策嗎?董明珠的回答一如繼往,「我是珠海的納稅大戶,我每年要繳那麼多的稅,我就是要將企業搞好,他們為什麼干涉我?」

據說,格力某年廣告招標,有一家廣告公司是某政府領導推薦的,但招標第一輪就被董明珠刷下來了,董明珠還底氣十足地表示,「(這個公司)連報價系統都不完善,憑什麼來招標?」當時很多人替格力捏了一把汗,而後來的事實顯示,格力並未因此付出什麼代價。

董明珠認為,企業家發展一個企業,一定要呵護自己的員工,要捨得付出:「格力員工待遇很高,不是員工提出來的,而是由管理層提前想到,然後通過制度落實的。」但同時,嚴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道高壓線,誰也不能碰,否則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就像行人不能走機動車道一樣,否則就亂了,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董明珠說。

董明珠相信,對於一個企業、一個社會來說,制度都是剛性的,不能模稜兩可,說變就變。

她常舉這樣一個例子:幾年前上海剛剛出台了一個交通制度,如果行人闖紅燈被撞,司機將不承擔責任。但是制度剛出台沒多久,一輛計程車撞死了某高校一位老師,由此引起爭論,最後司法判決下來,還是要司機承擔責任。「這就是朝令夕改的典型。」(名人名言  )董明珠認為,「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制度,怎樣規定就該怎樣執行,這樣才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在董明珠看來,沒有制度僅靠自覺是不行的,自覺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制度建設不到位,許多人就不得不隨波逐流,結果就是好人變壞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這樣制度才能執行下去。

「忠誠」是董明珠最愛的兩個字在格力的八字廠訓中,忠誠是第一位的。「忠誠不是簡單地理解為"我聽你的話",而是服從"規則",忠誠於這個企業,實際上是服從於大"道",正道。」董明珠這樣解釋。

柔的崇尚

格力堅持培養一種奉獻精神,董明珠認為幸福感和價值觀在於能夠讓更多人幸福起來。

對於當下正熱的企業公民的問題,董明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對一個企業來說,最大的慈善是對股東負責、對員工負責、對消費者負責,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機會為社會奉獻更大的價值。」董明珠說。這就是古人所倡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念。

2011年11月,格力電器在成立20周年之際評選出20名「品質見證大使」,他們是格力電器從在全國各地徵集到的13101名15年以上老用戶中,按使用年限排序評選出來的。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調為18年,最久的空調長達25年,生產日期為1986年6月(格力電器前身海利空調器廠生產)。對於長達25年的使用時間,董明珠坦言「沒有想到」,「但這充分說明了格力服務用戶,用戶成就格力的共贏法則」。

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一層大廳的一個角落裡,展示著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明珠寫的兩本書《棋行天下》、《行棋無悔》,及以此為題材拍攝的《行棋無悔》的電視劇碟片。書的旁邊是一個「愛心助學」捐款箱,一側的愛心提示卡片上標註了書及影碟的市場價格,並寫著「您的認購將全部捐助教育事業」。

對於「愛心助學捐款箱」,在董明珠看來,自己著作的收入,本來就是應該回饋社會的。以前,董明珠受邀出去演講,經常會把自己的書送給聽眾。後來,董明珠索性將「贈予」改為「銷售」,然後將書款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同時,有許多來格力參觀學習的單位或供應商,也希望拿一些格力的資料回去學習,於是格力索性辟出這麼一個角落,隨人自取,並不刻意推銷。「每年會有一萬多元錢吧。」格力電器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格力電器的員工介紹,迄今為止,董明珠已將自己兩部書的稿費全部用於捐助公益事業,建設了貴州平浪國小、安徽希望國小和福建特殊教育學校3座國小,設立了山東大學「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師大珠海分校「董明珠獎助學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兒,資助了幾十名貧困兒童、學生、身處逆境中的人。

對此,董明珠認為很平常,「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僅是單向的外部傳遞,在內部更是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文化。

格力更多倡導文化教育,而不是經濟交易。在董明珠看來,如果一個人的著眼點就是為了能掙更多的錢,以自我為中心,永遠帶一種貪婪的心情去做事,很難建設好企業文化。

「格力員工都有一種愛心,在格力無論誰有不幸,或者災難,格力員工就會在小範圍或者大範圍,主動捐款幫助他。」格力公關部的人士介紹。

從周圍的人做起,格力已經形成這樣的文化:哪個分廠、部門,有人生病或者重大事件,就根據其需要或困難的大小來決定對他進行幫扶,形成幫助、關愛別人的企業文化。

「慈善這件事,靠我一個董明珠是做不了的,應該所有的人都去做,這才是有意義的。當你的行為能夠感動和帶動別人的時候,你就是有價值的。」董明珠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