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毋庸置疑,父母的愛,決定了親職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富有愛心的父母,善於審視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觀的判斷。他們也可能在面臨痛苦抉擇時,與孩子一道經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當然會逐漸意識到,父母甘心陪著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們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卻可以領悟到痛苦的內涵和真諦,他們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媽媽願意陪著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壞的事。我也應該承擔責任,面對屬於自己的痛苦。」——這就是自律的起點。
2、最好的決策者,願意承受其決定所帶來的痛苦,卻毫不影響其做出決策的能力。一個人是否傑出和偉大,視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
3、相當多的人對認識事實缺乏興趣。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製地圖。他們原有的地圖窄小、模糊、粗略,對世界的認識狹隘而偏激。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聖不可侵犯,對於新的信息和資訊,他們也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4、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覺到進步。不愛自己的人,絕不可能去愛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自我完善。我們推動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會停滯不前。我們強化自身成長的力量,才能成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們終歸會意識到,愛自己與愛他人,其實是並行不悖的兩條軌跡,二者之間越來越近,其界限最後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滅。
5、愛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於愛著與被愛著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6、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苦難耿耿於懷了。
7、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2、放棄人生的某些東西,一定會給心靈帶來痛苦。3、失去平衡,遠比放棄更為痛苦。我想不管是誰,經過人生旅途的急轉彎,都必須放棄某些快樂,放棄屬於自己的一部分。迴避放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永遠停在原地,不讓雙腳踏上旅途。
8、批評他人很容易,不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評當成家常便飯,可是,大多數批評只是出於一時的衝動,不滿和憤怒,不但沒有啟發和教育意義,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亂。真正具有愛的人,絕不會隨意批評別人或與對方發生衝突,他們竭力避免給對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動輒與所愛的人發生衝突,多半是以為自己在見識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愛別人,就會承認對方是與自己不同的、完全獨立的個體。
9、人人都有這樣的傾向,問題一旦出現,就要立刻解決,不然他們就會思緒煩亂、寢食不安,這樣的心態顯然不切實際,但一廂情願地等待問題自行消失,這種心態更為可怕,通常不會帶來任何好結果。()
10、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問題慌不擇路、望風而逃,有的人選擇拖延時間,幻想問題會自行消失;有的人選擇對問題視而不見,欺騙自己認為問題與己無關;有的人選擇娛樂、酒精或毒品,想把問題排出在意識之外,讓自己儘量忘記問題的存在,以換得片刻的解脫。我們總是逃避問題,而不去與問題正面搏擊。我們總是想遠離問題,不想承受解決問題要經過的那段痛苦。
11、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12、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對愛的誤解,就是講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心理醫生天天都會碰到此類問題。這種情形,多出現在因情感失意而極度沮喪的病人身上。他們無法忍受孤獨,甚至產生輕生之念或以自殺相威脅。他們痛苦地說:「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沒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活著還有什麼樂趣?我是多麼愛他(她)啊!」我不得不告訴他們:「你描述的不是愛,而是過分的依賴感。確切地說,那是寄生心理。
13、大部分的恐懼與懶惰有關,這句我深以為然。我們常常會害怕改變,其實都是因為自己太懶了,懶得去適應新的環境,懶得去學習新的知識,涉足新的領域,但如果總是這樣的話如何能讓自己成熟起來呢?
14、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苦的旅程。
15、一個人越是誠實,保持誠實就越是容易,正如謊言說得越多,就越是要編造更多的謊言自圓其說。敢於面對事實的人,能夠心胸坦蕩地生活在天地間,也可藉此擺脫良心的折磨和恐懼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