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致青春》裡鄭薇說,人生真是諷刺,我們最終都要成為我們曾經討厭的那種人。這讓我想起歌德筆下的《浮士德》。這部著作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原因在於它簡潔明白地闡述了幾百年來的古老問題:我們如何從「陰影」里解脫出來,是寧願冒著被世界拋棄的危險還是選擇被世人接受的權宜之計?無論是哪種方法,我們都離曾經的自己越來越遠了。
在進入職場後的第一個鏡頭,鄭薇嚴厲批評下屬做事不認真。時光回到幾年前,那個朦朧的自習室,陳孝正把作業本摔到鄭薇面前,指責她的不認真,鄭薇不以為然地回答「喔,可能算錯了吧。」
曾經,陳孝正最厭惡別人抽菸;曾經,他在花園裡坐下都要用書墊著屁股。可後來,他學會了抽菸,他一身白褲也毫不猶豫地坐在了髒兮兮的台階上。
還是鄭薇說得對,「人生真是諷刺,我們最終都要成為我們曾經討厭的那種人。」
有沒有發現,你已經變得陌生了?
人與人的交往就是影響力與影響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我就是我影響你。看看,是不是他們改變了你?
同事
曾幾何時,你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劇本里的爾虞我詐你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明白。你單純地認為只要一心向善,就一定會好人好報。至於受了什麼委屈,遭到了什麼陷害,你都默默地承受了。你不想向任何人解釋什麼,並不是怕越描越黑,而是你生來就是一副和善的性格,你天真地認為只要安守本分,就不用理會其他人了。可如今,如今你已是職場上勾心鬥角的行家裡手。
家人
曾幾何時,愛情是你衡量生活品質的標準。那些到適婚年齡、卻仍孑然一身的人,固然令你惻然,但內心深處,你對她們更有幾許欣慰和欽佩。你知道,她們尚無歸屬,是源自內心的堅持——她們希望能找到從事業成就、素養品行等各方面為她們所認同、欣賞和遵從的理想伴侶。為此,你特看不上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可臨了,臨了在父母的催逼下,睡在你身邊的是個你都嚼著陌生的人。
伴侶
「我真不敢相信他會背叛我!我這麼信任他,把很多事情都告訴他,我一度以為我們可以就這樣一直順順地走下去──直到我在她家的陽台,看到他內褲的那天……」曾幾何時,你是那麼地憎恨感情不忠,為此,可以毅然決然割捨經營了多年的婚姻。可結果,結果你也開始頻頻和老公之外的男人私會了。
……
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都成了自己曾經恨之入骨的人了呢?我們不得不求助於榮格的「陰影」理論,或許,從中能找到些答案。
你討厭的人隱身在你的「陰影」里
陰影,猶如我們向光而行時,在地上投下的影子,但與廣泛意義上的陰影概念不同,在榮格心理學中,「它是自我無法控制的無意識心靈要素之一……在正常整合自我的人格中,若有某些部分因為認知或感情分裂而壓抑,就會陷入陰影。」陰影基本等同於弗洛伊德的「本我」,它是人類原始動物性的方面,是本性的真實顯現。
陰影常被認為是人格的黑暗面,也是人類的黑暗深淵,它遠離光明,一度是懶惰、驕傲、嫉妒、貪婪、邪惡、詭詐、背叛等一切不合道德、倫理和社會規範的代名詞,它使人類充滿羞恥感與罪惡感,因而一般不被自己內心接受與認同,於是,一貫被自我壓抑、厭惡、掩蓋甚至痛恨,被自我拒絕和防衛,因此通常被棄之於廣袤的無意識中。由此,「陰影無法由自我直接經驗,所以它被投射到他人身上」,通常被投射到自己討厭的人身上。
因為討厭就能擺脫或壓抑掉陰影麼?遠沒有那麼簡單。
這讓我想起歌德筆下的《浮士德》。這部著作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原因在於它簡潔明白地闡述了幾百年來的古老問題,這問題如同希臘文化中的俄狄浦斯情結一樣縈繞在人們心頭:我們如何從「陰影」里解脫出來,是寧願冒著被世界拋棄的危險還是選擇被世人接受的權宜之計?
無論是哪種方法,我們都離曾經的自己越來越遠了。
你討厭什麼,你就是什麼
陰影不完全受自我控制,具有自主性和動力性。陰影會自發地跑出來,占據和控制自我,而自我卻很少意識到它的存在。榮格認為,人的心靈及其每一個層面和子結構都具有能量,會找機會宣洩和釋放,並支配自我。「陰影也具有驚人的韌性和堅持力,它從來都不會徹底地被征服。」
若一味地排斥和壓制陰影,久而久之隨著其無法釋放的能量的不斷聚集,「我們身上的動物性只可能變得更富於獸性。」陰影會伺機報復,「這種本能的洶湧宣洩就可能進一步壓倒自我,導致一個人精神崩潰而墮入無能為力的境地。」
更要引起重視的是,過分壓抑著人的陰影原型,加深了心理中光明與黑暗的鴻溝,如此一來,人們也僅剩兩種選擇:試圖徹底擺脫黑暗面,此其一;其二,被黑暗面吞噬,我們變成自己所討厭的那種人。
然而,潛意識中尋求靈魂完整的願望,使我們對陰影產生又愛又恨的情結。正如榮格所說:當你擁抱了你的陰影,你就尋找到你完整的靈魂。()照此看來,「試圖徹底擺脫黑暗面」這條路已被堵死了,我們也僅剩「變成自己所討厭的那種人」這一個選擇了。
認識、接受並整合陰影
回到當下,我們如何使陰影朝有利於個體的方向發展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識、接受並整合陰影及其與自我的關係。
首先,認識陰影。認識了陰影,我們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如何認識呢?陰影是無意識,一般不易被意識察覺,但它還是留下了可以被追尋的痕跡。意識自我可以透過夢的分析、緊急情況和意外事件去窺探它們,用無意識投射原理去認識它們,或者通過與閨蜜談心,或藉助心理分析師的幫助。
其次,最難做到的是接受陰影,改變對它的態度。因為人們總是樂於接受自己好的方面,而不願接受自己不好的方面。「接受陰影問題是人格轉變的首要部分,其中包括意識的擴大。這並不意味著對陰影不負責任的屈服,這樣會導致致命的意識喪失。而是應對陰影態度改變,『超越善與惡』,承認自己包含一個黑暗面,實際上是出自對人類無敵的特性的一種深刻和謙卑的認識。」
整合陰影是最棘手的道德與心理問題。如果個人完全躲避陰影,雖然生活合於規範,但卻不完整得可憐。向陰影開啟的經驗雖然會使個人遭致不道德的玷污,但卻可以達到較大程度的整體感。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本我最真實的呈現,改變曾經的一貫態度,不過分壓制它,在合理的界限內給它一定的出口去釋放,這並不羞恥,因為陰影可以使我們的生命充滿活力與張力,是創造性的源泉,它使我們的人格具有整體性和豐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