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書活動讀後感(一)
讀了《剝豆》一文,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剝豆》講述了一位母親與兒子的剝豆比賽。母親盆里有底子,兒子卻沒有底子。比賽開始,母親瞻前顧後,小心翼翼,剝豆的速度隨著心理的變化時快時慢。不一會兒,一大袋豆很快被剝完了。母親贏了,兒子卻沒有沮喪。
記得有句話,叫「失敗乃成功之母。」是啊,沒有一次次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哪兒來的成功?《剝豆》中的母親也說,「對孩子來說,該承受的,該經歷的,都應該讓他體驗。」即使是失敗,去體驗一下,去承受一下,去經歷一下,又何妨?一棵小樹只有經歷過日曬雨淋,風吹雨打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如果我們的成長沒有經受一點兒困難、挫折、失敗,那麼我們只能像溫室里的花朵,稍受打擊就會一蹶不振,垂頭喪氣,失去生活的勇氣。
開始,學騎腳踏車的時候,我總是跌倒。不僅是身體跌倒,腳踏車跌倒,更是信心跌倒。每當我跌倒之時,就一屁股賴在地上號啕大哭。可父母一次又一次地鼓勵我,一次又一次地幫我分析失敗原因,我就一次又一次堅強地站起來繼續練。最後,經過無數次的跌倒和失敗,我終於征服了不聽話的腳踏車。
暑假裡,爸爸教我下中國象棋,剛開始,沒下幾步我就輸了,我急得常常掉眼淚,有時還賭氣摔棋子。但漸漸地,隨著爸爸教我的招式越來越多,只要他饒我幾顆,我還能和他抗衡。偶爾他大意,還能擺出殺招,讓他悔之晚矣。這就是一次次失敗和痛苦給我來的成績。讀過《剝豆》以後,我覺得以後無論學什麼,無論多麼艱難,我都要像那兒子一樣,「沒有賭氣,沒有沮喪」,因為賭氣和沮喪並不能助我成長,助我成熟。
生活是實在的,真實的生活有快樂,也一定有磨難。但我知道,磨練,自有它的價值。
暑假讀書活動讀後感(二)
我平時吃飯總是很隨意,一碗飯總是吃一半,倒一半,母親也常常地批評我,但我總也沒當回事。今年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華美德故事》,一邊遞給我,一邊意味深長地說:「書裡面寫的都是一些有名的故事,你自己用心看看吧!」
拿起《中華美德故事》,細細地品味。書裡寫的故事都很通俗, 有尊老敬賢、誠實守信等道德故事,有艱苦奮鬥、勤勞節儉等生活故事。使我感受最深的應該是節儉了,聯繫自己平時的表現,我不禁覺得有點臉紅喔。
在我讀到《儉樸篇》時,那一個個普通的故事真的使我難以忘卻。故事中講道:季文子「以儉為榮」,左權將軍「縫補破鞋」,周總理「神秘的箱子」、「破舊的衣服」等等。它充分表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節儉奮鬥的精神。這是用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寶物」。我深深地懂得了中華民族是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的民族。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說過:「儉樸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養革命的品質。」浪費,常常是一個人品行和趣味低下的開始,那些因為奢侈浪費而毀了前程敗了家業的人,就是很好的例證。
看看我們的身邊,除了家裡比較貧窮的同學還比較節約外,其他的同學大多花錢不心疼。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同學們一般都有很多零花錢。花完了要,要到了花。平時買起衣服來,從頭到腳都要名牌,生日還要大操大辦,有了這些還不滿足,甚至今天提出要買MP3,明天又想買MP4,花錢如水……他們根本不掂掂這些錢的份量,這些錢都是爸爸、媽媽,有些是通過打工,有些是通過加班,風吹日曬雨淋熬夜,辛辛苦苦賺來的呀!在學校生活中也常常能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吃不完的飯和零食隨意倒掉,有些人甚至把零食當垃圾,吃了一口覺得不好吃就毫不可惜地扔掉了,這樣做真是太不應該了。對照季文子、左權將軍的節儉行為,總理艱苦奮鬥的精神,雷鋒勤儉節約的美德,真使我們感到難為情。
當然這也並不能全怪我們不爭氣!現在,獨生子女很多,孩子成了父母的心肝寶貝,在家中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 我家鄰居的父母就這樣,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掌上明珠,不管有理沒理,只要孩子想要什麼,父母就給他什麼。其實這不是愛呀,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古人說的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許多看似不經意的小事,諸如丟一隻麵包,落幾粒飯粒,雖無大礙,但卻會養成一種不良的習慣,影響你的一生。「以儉為榮」——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經濟如何發展,文明如何進步都不會過時。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要接過前輩手中的傳家寶,繼承和發揚節儉、樸素的光榮傳統,建設我們更美好的生活。
暑假讀書活動讀後感(三)
讀書,()我個人認為它有兩層意思:第一,看書,看一本或一篇從未看過,也可以是重新看的書,第二,學習,上學校,多用於現代社會中,孩子出門前,都說一句:「我讀書去了!」
不想讀書不愛讀書的人如果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讀書(指課外書),80%的孩子都會回答沒時間,我想換成是我,也會那麼說的。其實,生活中,空閒的時間是很多的,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時候,在書桌前發獃的時候,玩瘋了需要平靜一會的時候,一個人閒著無聊的時候,……那些細小的時間,要靠你去拾掇。有一個作家說得很好,每天你就是再忙,看三、四頁書的時間總是有的,慢慢積累起來,將是一個很驚人的數目。「讀書」也就是「學習」,那「學習」又得分開說:「學」是學習新的知識,只有學了,才將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習」便是溫習學過的知識,學了,轉而又忘了,那等於白學,白學又不如不學,所以溫習不可少。學習後還得「思」,「思」便是思索學過的知識,不思,便不理解,不理解學來也無用。讀書必是自願,只有自願做的事情才更快樂,更有效果。別人逼你,你本身不願意,只懷著滿肚子的氣讀書,腦里便不能「思」了。比如說我吧,一本《家》,看了一個月還沒看完四分之一,我自己也火了,看不下去有何辦法?但同樣厚薄的兒童小說,僅一小時,便半本「下肚」。那時我還想:人生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嗎?在我眼裡,暫時沒有。
我想,看書是需要耐心的,名著的確不同於其他小說,慢慢琢磨,才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