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論讀後感(一)
《反杜林論》既總結了馬克思主義誕生後無產階級革命的經驗和自然科學發展的成就,又闡述了無產階級關於戰爭和軍隊的基本理論原則,《反杜林論》是一部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同時又具有極重要的理論價值,為無產階級軍事科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
失敗乃成功之母,而《反杜林論》則誕生於馬克思主義跌跌撞撞的發展史中一次錯誤的摸索。19世紀70年代杜林打著「社會主義」這塊金字招牌,並冠以「科學」的偽裝的「杜林論」誕生:杜林著書立說,並且發表了一系列著作,以假亂真,反對馬克思主義。杜林認為,人類認識的出發點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而是某些「原則」,他主張「原則在先」,即先有思想後有物質,否認物質世界的客觀性,把人的意識看成是純粹思維的產物。這使當時的德國黨面臨一個十分艱難的抉擇:是以杜林主義作為黨的理論基礎,還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此時馬克思為了扞衛科學社會主義的學說,使剛剛統一起來的德國黨沿著正確道路前進,他必須批駁杜林主義。於是,在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寫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國黨的機關報——《前進報》上陸續發表。1878年7月印成單行本,這就是著名的理論巨著——《反杜林論》。在《反杜林論》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思維和意識所具有的獨立性是相對的。意識一旦產生,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然而這種獨立性只是相對的東西。不應當使物質世界與思維相適應,而應當使思維去適應物質世界。思維、意識來源於實踐,它們也必須同實際情況相結合,如果離開實踐,它就會成為不可想像的東西。在此,我認為《反杜林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取得的成就絕對離不開恩格斯與杜林兩人的針尖對麥芒,他們二人一人抨擊馬克思主義,一人批駁杜林主義,在這個過程中恩格斯不斷完善《反杜林論》並最終完成一次質的蛻變。
在《反杜林論》一文中恩格斯提出了很多的觀點,但是最令我感興趣的還是恩格斯提出的對於「世界統一於什麼」和「經濟與政治暴力的關係」的觀念給我帶來的印象尤為深刻。
恩格斯認為:「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有力的概述了世界上的現象無論多麼千差萬別,都是根源於物質的統一性,都是物質的表現形態,都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恩格斯這一觀念狠狠地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統一於存在的折衷主義:杜林認為,因為人的思維是統一的,所以現實世界才是統一的。杜林所說的「存在」,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存在決定意識」這個命題里的「存在」,含義是不同的。我們所說的「存在」,是指客觀存在的東西,它與「自然界」、「物質」等,是同一系列的概念。而杜林所說的「存在」,是十分含混的,它的含義相當於「有」這個概念。按照杜林的說法,「精神」、「上帝」都是「存在」的。杜林這一模糊不清的觀念脫離了客觀事實,註定被推翻。
恩格斯在文中曾指出:歷史上基礎性的東西不是暴力,而恰恰是經濟。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就是為了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例:私有制產生的根源即在於經濟領域,而不在於暴力;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也不是暴力作用的結果,而是商品生產進一步發展的產物;暴力是以武器的生產為基礎的;恩格斯通過對經濟與政治暴力的全面分析正確詮釋了這二者之間的關係,最終認為暴力在具體歷史條件下確實能起到積極作用,但不能違背經濟的規律。
反杜林論讀後感(二)
百年以前,恩格斯發表了《反杜林論>>這一重要文獻。雖然時間久遠,但是,它充分體現了恩格斯的自然科學辯證法的總體思想。百年以後,我們身處於社會主義新時代,回首人類社會發展的一些經歷和過程,突然發現恩格斯思想的高度概括能力和對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指導作用。事實上,《反杜林論》一書中,恩格斯就現代社會主義給出了解釋"現代社會主義,雖然實質上是由於對現存社會中有產者和無產者之間,工人和剝削者之間的階級對立進行考察而產生的。但是,就起理論形式來說,起初卻表現為十八世紀法國偉大啟蒙學者所提出的各種原則的更徹底更進一步的發展,社會主義的最初代表摩萊里和馬布利也是屬於啟蒙學者之列的"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知曉科學社會主義的來源。
而從"絕對真理,理性和正義在每個學派的創始人那裡又是各種不相同的;而因為在每個學派的創始人那裡,絕對真理,理性和正理的獨特形式又是由他的主觀理解生活條件,知識水平和思維發展程度所決定的,所以,解決各種絕對真理的這種衝突的辦法就只能它們互相磨損。"實際上,上述文字既體現了恩格斯思想的辨證性又對"絕對真理,理想和正義"作出了批評和解釋。並對一些非正義學派的謬論作出了抨擊。而在辯論的激流中各種學派創始人的比較溫和的批評意見就像溪流中一樣地磨光起鋒利的稜角,這種混合物就愈加容易構成。所以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的創立是為了使社會主義變成科學就必須把它置於現實基礎之上的。當自然觀的這種變革只能隨著研究工作提供回響的證實的認識材料而實現的時候。當然,恩格思自然辯證法結論對比作出了明確且辨證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百年以前的《反杜林論》一文,對後來的社會主義發展的預言性和概括化,我們可以了解到恩格斯思想的正確性。
在對未來社會主的構想上恩格斯也在《反杜林論》中作出了相應的詮釋。他指出全部原料,生產工具和生活資料,從特權階級的支配中奪過來,並且把它們轉交給全社會作為公共財產,這樣才把它們變成社會基金。
正是因為社會主義這公共享有物質和權利的特性,才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的價值,使長期處於下層生活中的人們享有人人平等,物質公有的權利。這是百年以來所有權利的一個巨大突破。自史以來,除了原始社會早期,其餘的社會都存在著不平等現象,人們多多少少都在受著壓迫沒有做到人人平等,但是社會主義做到了。這也正是社會發展的最終階段讓人人平等的權利。當然恩格斯的貢獻不只是這些,他還明確了"未來將決定,土地只能歸國家所有"事實上提地國有化和消滅舊式分工和城鄉對立同等重要。因為社會一旦占有生產資料,它們會直接以社會化形式把它們套用於生產,每一個人的勞動無論起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從一開始就成為直接的社會勞動。並且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恩格斯也正確且辨證的闡述了它們之間的關係。"除了封建貴族和市級等級之間的對立,還存在著剝削者和被剝削者,遊手好閒的富人和從事勞動的窮人只的一般對立"所以,就由此可以得出無產階級是最適合領導人們的階級。因為無產階級不會剝削人們和欺壓人們,為真正實現社會主義作出了實質性的進展。
所以《反杜林論》一文中,恩格斯不僅辨證的對待了問題更提出了許多問題的發展動態,並且處於現代社會主義的我們映證了恩格斯的觀點的準確性和預見性。恩格斯思想的高度概括能力和對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指導作用,是我們受益非淺。
反杜林論讀後感(三)
全書共分五個部分,即序言、引論、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反杜林論》總結了馬克思主義誕生後無產階級革命的經驗和自然科學發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在書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驗主義方法,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和研究社會倫理的基本原則;論述了平等觀的歷史發展;闡述了社會中的隸屬關係和公民權利等問題,為建立馬克思主義社會倫理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一、關於《反杜林論》中的人權
人權觀念,作為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是資產階級為了適應發展資本主義的需要,在反對封建制度的鬥爭過程中提出的,它是完全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務的。
在《反杜林論》中,針對杜林搖旗吶喊的「一般人的主權」、「個人的主權」等抽象的平等、絕對的自由,恩格斯給予了尖銳的批評,認為這些都是沒有實質內容的空話。在恩格斯看來,人是具體的,是存在於一定社會關係中的,只要階級制度還存在於人類社會,這種抽象的平等和權利就是不存在的。因為在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宣稱的「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是最基本的人權,然而對於僱傭工人來說,靠自己的勞動得來的東西僅僅夠勉強維持自己的生命再生產,他們並不擁有所謂的「私人財產」,經濟上的不平等,地位的懸殊,必然導致社會地位、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因此,資產階級大力鼓吹的「人權」,事實上只是虛無縹緲的。
二、關於《反杜林論》中恩格斯的平等觀念
「人生而平等」是自十八世紀至今廣泛傳播的命題,從人類學的意義上說,人作為同類具有相同性,應當是平等的。這裡所說的抽象的平等性,是人應當平等的一個自然性根據。但是,從辯正唯物歷史觀來看,這個提法是不正確的,人生來是什麼樣子,這是一個自然事實。這個自然事實與人們在社會上是否被一視同仁的對待這一政治和倫理原則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它是不可能解釋人在社會上為什麼不平等的根源。
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強調,研究社會現象,包括研究道德現象,只能遵循辯證唯物史觀,運用科學的方法,才能得出客觀的、正確的結論。
恩格斯指出,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社會權利決定著人們取得生活資料的方式,所以人們是否具有平等的地位,一方面在於社會發展的必然性,既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條件;另一方面在於實際的社會權利,包括既得權利以及權利實現的形式。
三、關於《反杜林論》中批駁杜林的先驗主義
杜林在研究社會問題時,使用數學方法的先驗論,()將社會現象公式化,他把每一類認識對象分為最簡單的元素,再把同樣簡單的公理套用於這些元素,然後得出結論。他認為對待社會問題、道德問題也像對待數學問題一樣,應當以個別的簡單的基本形式、公理來解決。杜林的「最簡單的要素」就是兩個抽象的「人」。按照他的說法,「兩個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首先向另一方提出肯定的要求」。這樣,就有了道德的正義和法律的正義。恩格斯則尖銳地指出,杜林的研究方法就是先驗主義研究方法,其基本特點是:研究某一對象的特性不是從對象本身去認識,而是從對象的概念中邏輯地推論出來。這樣研究的結果,導致不是概念和對象相適應,而是對象去適應概念。而杜林所謂的「公理」不過是幼稚的、膚淺的主張。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他指出研究社會生活領域的問題不能用先驗的方法,而是要首先尊重社會,會事實及其歷史發展。
恩格斯這部《反杜林論》真不愧是一部經典的馬克思主義巨著,通過研讀使我明白了世界上絕沒有抽象的、孤立的公正,更談不上建立在階級社會中的絕對人權,要想判斷公正平等,就一定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人在社會中的發展和聯繫。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人權的口號成為資產階級維持其利益的藉口,才能真正地實現人在社會中的全面發展,體現人權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