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孔子周遊列國讀後感

孔子周遊列國讀後感(一)

《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主要是講孔子。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出生在魯國陬邑,三歲時,他父親去世了。據說,孔子從小很愛禮節,讀書很刻苦,對古禮特別熟悉。當時,讀書人都要學回「六藝」,也就是禮節、音樂、射箭、駕車、書寫、計算他都比較精通。孔子做事很認真,漸漸出名了。後來他從事教育事業,辦了個私塾,一共招收一千多名學生,帶著他們去周遊列國。

讀了這個故事,我非常佩服孔子。首先,孔子從小愛禮節,讀書很刻苦,對他一生有很大的影響。我很佩服,這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一定要有禮節,不懂得禮節的就如野人一般,有時候還可能會鬧出一些笑話。特別在隆重的宴會或儀式上一定要知書識禮,不能有失大體。所以禮節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之所以是創始人是因為他勇於創新,而且孔子教書非常認真。他標新立異、勇於創新的精神我很佩服。如果沒有了孔子這麼多原創,我們也學不到這麼多禮儀,就是因為孔子將一生的精力放在教育上,才會將這些知識流傳到今天。孔子編成的《詩經》、《尚書》、《春秋》等書籍就是我們當今要學習所謂的「國粹」啊!是他第一個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古語有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就應該從國學大師孔子身上學習和吸取中國文化的養分與精華!

孔子周遊列國讀後感(二)

孔子周遊列國,大概從55歲開始,68歲時結束遊歷,共用了13年時間。然後,孔子回到故鄉魯國,致力於講學著書,7年後,即孔子73歲時,與世長辭。

那麼,在孔子長期的遊歷生涯中,有過開心的經歷,也有過兇險的遭遇;有時被人歡迎,有時被人追殺,甚至「惶惶如喪家之犬」。可以說,孔子在遊歷中失去過很多,但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未變。這種堅持,最終成就了孔子。

由此,我想,每一件事情的成功,無不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的代價。比如,明時的徐霞客,長年在外遊歷時,也遇到過強盜,並與之發生過殊死搏鬥。但徐霞客並未因為遊歷途中會遇上壞人而停止遊歷;假如這樣的話,我們今天或許就看不到《徐霞客遊記》了。

所以,如果一個人選擇了一條路,並要把這條路走到底、走出光明來,就註定要承受未知的壓力與煎熬。倘若你堅持住了,就會過上你想要的生活;倘若你堅持不住,中途放棄了,或許對你來說,一時可以輕鬆下來,但你在年老時,必會為之而痛悔。

因此,每每看到孔子周遊列國時期的種種艱辛,我想,上天應該是公平的,你的成就往往與你承受的艱辛成正比。如果你連這些艱辛都不能夠承受,上天又怎能放心把那樣的輝煌交給你,又怎能放心交給你?一個人的財富,不僅僅是現有金錢數量的多少,抑或是可視化的物質,而應該是一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別人承受不住,你能夠承受住,那麼,你一定會出人頭地,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任何人,都應該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在這過程中,努力地在你的夢想征程上前仆後繼。孔子能,你也能,一定!

孔子周遊列國讀後感(三)

讀了孔子周遊列國我有很多感觸。我不僅僅認識到了孔子為了和諧新的思想主義建設的偉大,而我更加佩服的是孔子那種不畏艱難的精神。千山萬水去到了許許多多的國家發表他的意見,是相當可貴的,不虧是我國古代的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可以從這句話表現出來:孔子在列國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許多釘子,年紀也老了。末了,他還是回到魯國,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學生上面。可想而知,孔子雖然是奔波了許多國家,但是依然不會忘記為自己成長的魯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非常值得人敬佩,尊敬的。從而可以看出孔子是個大思想家。

孔子無論去到那裡都被國君驅趕,但為了他的和諧思想主義建設,不敢三七二十一,都要發揚這種精神,這也是值得人敬佩的。還可以看出,他的弟子也同樣是在他的教導下認識到了世上的不和諧的地方,並於師傅一同去周遊列國,孔子真是個大教育家。

孔子成立的儒家學派在後世影響很大,把自己那種精神也傳到千千萬萬的子孫後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