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走在行知路上讀後感

走在行知路上讀後感(一)

輕輕合上已斷斷續續讀了近兩個月的《走在行知路上》一書,楊瑞清,這個響亮的名字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海。這個以陶行知思想為指路明燈,用激情點亮人生,默默行走在農村教育路上的國小鄉村教師,以自己對鄉村教育的執著追求,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鄉村大教育」的路子,成就了自己紮根於農村、做一個鄉村教育家的夢想

楊瑞清有無數的機會可以選擇離開農村,尤其是在他取得了若干的對於別人看來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之後,走上一條光鮮的為官之道,但是,他始終抹不去自己自己的「農」字情節,一個農民的兒子,他的心靈的天平總是傾向農村、總是離不開農村的孩子。20年來,他選擇的是一條充滿了曲折而又艱辛快樂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有理想支撐、有激情相伴,更因為楊瑞清有著人淡如菊的情懷。他曾說過:我的付出,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呢!他用自己發明的人生價值公式,發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體會人生意義,當榮譽接踵而來的時候,他說:如果要我自己再定位,那麼我的選擇仍然是「辦行知國小,教農民孩子」。真是因為如此,楊瑞清的農村教育之路走得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很快樂、很幸福、很滿足!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感受到工作的壓力之大,大家的幸福指數更是越來越低,讀罷此書,不妨大家認真學運用一下楊瑞清的人生價值公式,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心理定位,找到職業的幸福感,體會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走在行知路上讀後感(二)

從書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學校,他愛學生,他把學生和學校稱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下面是我讀後的一點體會:

一、我對「生活即教育」的感悟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二、教學做合一所謂「教學」即教生學;所謂「學生」意要於學會生存。因此,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

三、學會尊重學生、欣賞學生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鬆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陶老先生四塊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此外,我們教師也必須在教育活動中不斷得到成長,這樣才會完善自己,得到學生的尊敬、信任和愛戴,使自己具有強大的教育感召力。學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走在時代前沿的鮮活的群體。教師如能走近他們,了解認識他們的思想、情感和個性,才能從本質上認識學生,從學生身上了解時代的訊息,領悟到學生真正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產生真正的愛,才能恰到好處地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感觸到教師的關心。

陶行知先生是我們後人學習的光輝榜樣,我們要做行知的後來人,以陶行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敢於創新精神去切實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情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就一定能夠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地;天天是創造時;人人是創造人」的美好理想。

走在行知路上讀後感(三)

最近我讀了楊瑞清先生的《走在行知路上》,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認識到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愛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教育是植根於愛,教師有了愛,才會積極地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才會追求卓越和創新的精神,才會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學生。

通過學習《走在行知路上》,我知道教師沒有愛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教師按真人的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為取捨」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於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教師有「不偏愛學生的義務」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

陶行知稱「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充滿缺點的學生」視為「朽木」。作為現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鬥的工具是愛。其次,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應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們現代教師做學生「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實踐,我們必須認真加以貫徹。

通過學習《走在行知路上》,我認識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們的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願望是受到老師的關心和喜愛。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滿缺點的學生時,更要用親切的語言、溫柔的目光與他們交流,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讓學生親近你。如果能細心地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後真誠而慷慨地去讚賞他們,一定能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學生也會自然地顯示出友好合作的態度,激發學習熱情。只有我們充分相信學生去愛他們時,學生才會相信自己,勇敢前進。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我們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我們教育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

「活到老,學到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今後的教育事業中,我會繼續踐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用自己的真誠去澆灌祖國的花朵,用自己的真愛給孩子們支持起一片幸福的藍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