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陶行知讀後感(一)
陶行知爺爺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今天,我有幸讀了《走進陶行知》這本書,它使我對陶行知爺爺的認識又更進了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要做一個像他一樣的人。他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時時回想在我耳邊。讀完全書,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張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兩隻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講陶行知爺爺的衣服有兩個口袋,一隻口袋裝公款,一隻口袋裝私款。有一次,他要坐車回家,可他沒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裡想:「決不挪用公家一分錢」。於是他就從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爺爺這件小小的事讓我深有感觸,我覺得自己要向陶爺爺學習這種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學校生活中,我們也要向陶爺爺學習,不破壞學校的一草一木,保護校園的自然環境,使大家在一個充滿生機、充滿綠意、充滿活力的校園中快樂地學習;其次不拿班集體的一針一線,對班集體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東西一樣愛護,真正做到物歸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爺爺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愛滿天下」。他愛國家、愛民族、愛他人、孝敬長輩……說到這兒,我又想起書中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四塊糖果》。陶爺爺把四塊糖果獎給了犯錯誤的學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動了,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從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爺爺以獎勵的獨特方式來教育學生,使人知錯就改,非常得睿智!
像這樣的讓我有感觸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當我讀到「誠實無欺」的內容時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師、家長對我們講過無數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誡自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陶爺爺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以後,我要努力,爭做新時代的「小陶子」!
走進陶行知讀後感(二)
看到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走近陶行知》。書雖然不厚,卻用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片段記錄了一位教育大家給祖國的寶貴饋贈,用質樸的言語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 「平民教育」、「學校觀」、 「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這本書對於一名教師而言,不僅是精神上的引領,也是實踐中的導航。
全書的中心用五個字來概括就是「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話說,這是生活現象的說明,即教育現象的說明。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來源於美國杜威的「教育即社會,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論基礎上結合中國教育實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是一種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彆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應該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為了考試而背一些默一些詩句啊、文章啊。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考試,因為這種考試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多麼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展。這也要求了學生從「要我學」的死胡同中解放出來,步入「我要學」的求知天地。
讀著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著他純樸而又精深的理論,更讓我震撼的是,像這樣「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論,其實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實踐中得出來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證明了他的觀點。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師通過自身道德修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們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一方面從理論上提升自己,多積累知識,另一方面從實踐中充實自己,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秀的老師。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會發展的越來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會更加的發揚光大!
走進陶行知讀後感(三)
當我在讀《走近陶行知》這本書之前,對陶行知先生的認識是只知陶公其名,不識陶公其人而已。但是當我認真地讀完這本書之後,真是受益匪淺,走近陶行知,進而走進陶行知,讓我能夠更好地看世界,看社會,看教育,看學生,看生活,看人生。讀完此書後,我的收穫頗豐,它不僅讓我詳細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也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添加了更為豐富的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更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偉大教育家高尚靈魂所帶來的強烈衝擊。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畢生教育實踐的寫照。師愛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對體罰、諷刺學生,他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當代教師,我意識到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家庭地位高低,財富多寡,相貌醜俊,都應一樣看待,不可偏愛,不抱成見,不殉私情。而且我認為,現在的孩子個性強,在教學中,要尊重他們,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對他們嚴格要求的同時,要真心理解、尊重學生,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這份愛,從而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做教師要有一顆善待每個孩子的心。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積極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他對教育事業的熱誠與激情,帶給了我很深的觸動。
有時我們會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冷靜下來想一想,以本著愛學生的心態來看待學生,想想這些學生或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給他們撐起一片藍天時,也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打開了綠色通道。
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就像我們學校的座右銘「愛可以創造一切」,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步施教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愛,那麼教學也會缺少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師只愛一部分學生,就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這種愛是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師應當具有的真正的愛。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愛。教師愛學生,才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才能教育產生效果。
由此我認為,我們現代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不僅成為學生的知識傳授者,更是成為學生心靈的慰藉者,成為學生的「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