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讀後感(一)
《誡子書》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遠,含意雋永,是諸葛亮處世立身的智慧結晶。《誡子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優美的文辭、豐富的蘊含,更有諸葛亮志存高遠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滅的人格力量。從《誡子書》中,我們領悟到了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人生真諦,體會到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命哲思,所有這些,對我們而言仍大有裨益,富有啟迪。
一、勤於開卷,敏於探索。《誡子書》中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在今天學習不僅意味著多讀書、讀好書,學習也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必備的素養。一般而言,一個肯讀書、肯學習的幹部,總會給人以彬彬有禮、豁達雅量、涵養深厚的印象,其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精神境界,與不學習的幹部相比,往往有明顯的區別。一個不學習的幹部,決不可能做到理論上和行動上的清醒與堅定,決不可能在複雜多變的形勢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決不可能在不斷湧現出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前思深慮遠、處變不驚,也決不可能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非凡的人格魅力來積聚人氣、開拓事業。一是要強化政治理論學習。這是管方向、管長遠、管本質的學習。有些人之所以「翻身落馬」,不注重學習,導致信念上的動搖、意志上的衰退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二是要開闊知識眼界。事業無窮期,學習無窮期。領導幹部對自己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認為隨著職務的提升,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也會自然而然地提高;不能認為自己經過院校培養,有較高的學歷,知識化、專業化已不成問題;不能認為自己有實際工作經驗,底子厚實,學不學關係不大。三是要密切聯繫實際。立足實際,弄清上情、掌握下情、聯繫國情和世界發展大背景,把學到的理論和知識轉化為現實中的發展對策和根本實踐,讓人民民眾享有更多的改革成果和發展實惠。
二、立於清廉,致於高遠。清廉是領導幹部的立身之本,高遠是領導幹部的境界所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內心寧靜才能戒驕戒躁,內心淡泊才能含英咀華,內心開闊才能登高望遠。領導幹部如果沒有一種清明清廉、自律自控的大修養,沒有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襟懷,那麼,他就不可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不可能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操,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我們不能忘了是革命先輩給了成長成才的空間,不能忘了是黨和人民給了執政一方的權力。我們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共產黨人的光榮傳統決不能丟,思想境界決不能低,精神氣節決不能廢。一是要牢記「兩個務必」,堅持掌權為民。任何時候都不忘艱苦奮鬥,任何地方都不忘民生民本,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珍惜和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力,把人民民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二是要涵養淡泊,甘守寧靜。清代學者胡達源說:「簡默沉靜者,大用有餘;輕薄浮躁者,小用不足。」各級領導幹部要用一種超然的心態對待眼前的一切,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大度,少一點浮躁、多一點務實,少一點雜念、多一點公心,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羈,用超越功利的境界,踏踏實實地乾一番事業。三是要經受考驗,廉潔自律。俗話說:「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水之魚,亡於誘餌。」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各級領導幹部不能因一時僥倖而飲恨終身,不能因盲目攀比而心態失衡,不能因不拘小節而以身試法。要時刻堅守道德防線,時刻繃緊法紀之弦,自重、自醒、自警、自勵,恪盡職守,率先垂範,管住自己,管住身邊人,維護自身形象以是維護黨的形象。
三、勇於開拓,敢於作為。《誡子書》中說得好:「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有為才有位,有為才有威。肩負改革發展光榮使命的各級領導幹部,不管處身於何種工作環境、何種工作崗位、何種工作條件,不管自己的年齡、資歷、經驗、水平如何,都不能放鬆對自己能力方面的嚴格要求。一是要創新執政理念。為政一方就是要對一方的民生負責,對一方的資源負責,對一方的發展負責,既要立足當前求發展,努力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要著眼長遠謀發展,為子孫後代留下足夠的生活和發展空間。二是要堅持集思廣益。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一個人的見識總有不足,領導幹部要以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三是要力求開拓創新。破除故步自封、墨守成規的守舊觀念,在服務經濟、服務發展、服務民眾上求突破;破除瞻前顧後、裹足不前的「等靠要」觀念,在精心謀事、潛心幹事、專心成事上下功夫。要把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結合起來,把他山之石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把改革創新與尊重民眾首創精神結合起來,做事而不「作秀」,為民而不擾民,惜民力、解民難,辦實事、求實績。
誡子書讀後感(二)
《誡子書》是54歲的諸葛亮在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書信。信中諸葛亮諄諄教誨兒子,殷切期望兒子將來能成為一名君子。
何為君子?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講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就是說,既有文采,又具備優秀品質的人才能稱得上君子。說白了,君子必須德才兼備,有才無德、有德無才都不算君子。
怎樣才能成為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以廣才,志以成學。如果放縱自己、懶散消極、精神不能振奮,輕薄浮躁、性情不能陶冶;那麼,大好的年華就會隨著時間飛馳,意志願望一天一天的流逝,最後像枯葉衰落,被社會所拋棄。到那時悲傷地困守在窮家破舍里,後悔就來不及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德才兼備、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呢?但是,教育的方法正確與否值得商榷;更有甚者,相當數量的家長對於怎樣教育孩子感到非常迷茫。那麼,諸葛亮的《誡子書》無疑是一劑良方!
誡子書讀後感(三)
這幾天忙於學生的複習考試,摘抄了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沒有細品,今天放假了得以靜心細讀,倍感道理深刻!
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程,缺乏的就是靜,遇事急躁,好多事情沒有處理好,可事過悔矣已晚。人要有修養,要成大業必須學會靜。人學會了靜辦事就餘地,修養也就高。靜下來看周圍事物,花好月圓,人際和諧。平日裡有好多人說粗心,其實就是沒有靜下來,靜下來就沒有粗心這事了。我雖已暮年,可還覺得應該加強自己的修養,要下決心讓自己靜下來,不求出名,但願少留懊悔,多些和諧與開心!
靜
「靜以修身」、「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散漫的態度、浮躁的心態是人生的大敵、青春的敵人,不能去浮躁、持冷靜,是註定難以成大器的。
靜能生慧,遠離喧囂,保持一種獨立思考、心清如水的習慣及心境,才能真正步入人生的佳境,也才能真正步入人生的意境!「無為,而無所不為」,寧靜才能致遠。
正如一首歌詞中所說的,「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雲,霓虹美酒只能是一時陶醉」,多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清如水的心吧!
(思緒奔流,內心起伏。壁立千仞處,如何無欲??奢儉交錯間,當初的志向是否已無從找尋?就是拿交易來說,好的交易時機,都是在耐心等待後才出現的,不是嗎?)儉
「儉以養德」,「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過於貪圖安逸及物質享受,就難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及銳意進取的精神,也難以取得進步。
對於投資界人士而言,巴老、芒老及鄧普頓等人是我們的榜樣。儉,不僅讓我們保持「靜」,也能更好的發揮複利的神奇力量。(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俗世凡人,難逃萬象誘惑。但是,我理解,要有所成,卻定要經歷「由奢入儉難」的過程。非如是,不足以磨礪內心;非如是,難以堅定心志;非如是,難以找尋內心的本我。)
學
「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只有熱愛學習、追求真理和自由,才能真正成才。
我們不是天才,刻苦學習之後,我們也許仍只是很普通的人,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勤奮學習及大量閱讀,至少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平庸。那我們就努力學習、努力經營成功的人生吧!
志
「淡泊明志」,「非志無以成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專注於一個簡單的、單純的、堅定的目標,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相信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志向!(三軍可以奪其帥,匹夫不可奪其志。物慾橫流的今天,是否還有君子艱難守望?人浮於世,會否隨波逐流?)
性(情)
「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要保持好的性情,認認真真的做事,專注、勤奮、持之以恆,不要散漫、浮躁。
從事投資行業,我們不僅需要廣博的知識、過人的才華和智慧,更需要一種合適的性情、冷靜的頭腦、良好的自制力和一種內在的涵養。
人生只有一次,必須精心設計。青春易逝,時間不可逆,「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北府歌中有一句叫做「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必為逝去的青春而憂傷,「勸君當惜少年時」,從現在開始,亡羊補牢,多保持一顆感恩的、耕耘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