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打破一切常規讀後感(一)
經理勝過公司——員工之所以離職,不滿的是經理而不是公司!
當我讀到這的時候我不得不「首先,打破一切常規」去思考問題,去審視我的公司,去過濾我的每一個部門經理,去回憶我的每一個員工……
「如果你有員工流失的問題,就該首先看看你的經理們。經理決定你的工作環境,並時刻影響這種環境。與其在一家有著開明的和員工至上的企業文化的公司里跟著一個糟糕透頂的經理工作,倒不如在一家有點古板的公司里跟著一位出色的經理創業。」當我的眼睛划過這字字句句的時候,我的思維就象一頭脫僵的野馬猛然間轉到了另一個軌道,我貪婪的吸收著書中的每一個新穎觀點!我早就知道:從心理學家泰勒的「經濟人」和梅約指導的霍桑實驗(照明度實驗、福利實驗、訪談實驗、群體實驗)中不難看出人們一直在研究員工績效、員工的保留率等一切和企業興衰息息相關的員工心理,我們把所以的焦點都放在了員工的身上,從360個角度研究員工想要的東西,卻從在沒有在意過經理對員工的影響有多大。
Q12的問題給了我們一個測量優秀經理的標準,從員工對Q12回答的肯定程度可以直接的反應經理的水平,在Q12中前6個問題是最具有威力的,員工對6個問題的肯定回答,將是創造良好而高效環境的開始。簡單而高效的測量工具,讓經理們明白工作從哪入手,哪裡需要加強,給了我們一個優秀經理努力的方向!
選拔人、提出要求、激勵人、培養人是經理的四項核心工作。「選拔人時,重在選才幹—而不僅僅看工作經驗、智力或決心」。傳統的招聘大多數注重的是工作經驗、學歷等一些外顯的特徵,而忽視了最重要的---才幹;書中對才幹做了簡短的定義和舉例說明,可是到底如何選才幹才是我最想學習的重點,書中有提到選才幹的訣竅在面試,「才幹面試要單獨進行,他只有一個目的:發現求職的思維、感覺或行為模式是否與工作需要吻合」。我很喜歡書中提出的「過濾器」這個概念,就像我有一次去參加培訓有個講師解釋人的性格所說的話「不同性格的人看世界,就像戴了不同的有色眼睛,他會用他獨有的方式去解釋他看到的一切」,我感覺本書所提出的「過濾器」的觀點與此有些相似之處。通過問面試者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注意聽他回答的細節,可以大概的分析出他特有的「過濾器」的一些特質,理解問題的傾向和思維的模式。「一個人滿足的來源也是才幹的線索」。了解他最大的滿足感是什麼和在什麼情況下精力倍增,什麼使他格外振奮,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深層次的挖掘他對某些事情的熱愛程度,是否有貫徹始終做好某些事情的態度和習慣。這些技巧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的在工作中運用的時候,需要多次的實踐、細心的觀察和不斷的總結,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全熟練掌握的技巧。選拔人才不只是經理需要掌握的技巧,更是總經理一把手需要掌握的技巧,總經理必須要掌握如何選拔經理,因為經理勝過公司!
「提出要求時,他們重在界定正確的結果——而不是正確的步驟;激勵人時,他們重在發揮優勢——而不是克服弱點;培養人時,他們重在幫助他尋找最合適他的位置——而不是一味的往上爬。這些與傳統智慧與眾不同的觀點,可以讓我對工作重點做一些調整,對員工分配下去的任務要強調結果,關注過程,讓員工在正確結果的框架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傾注自己的思想,不要一味的要求員工按你的思想去工作,給他一個自由發揮空間,把所有的重心放到正確的結果上;幫助員工找到最合適他的位置並讓其發揮特長,得到最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讓員工快樂的工作中產生高效益。
我上面的感觸,一直在圍繞著經理的基本功寫,可是員工的忠誠度和流失率還和其它的一些原因有聯繫,這些書中也有提到。
」在迪斯尼,聰明過人和酷愛競爭的麥可。艾斯納得益於講究實際和腳踏實地的弗蘭克。韋爾斯的合作。在電子數據系統公司,在性情急躁而充滿靈感的羅斯。佩羅身後,你會發現米奇。哈特這位總裁在英明的把舵。「這些互補的合作模式發揮了最大的效率,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經理選怎樣的助理也可以借鑑這種互補的模式,選擇與經理有互補才幹的員工能更大化的起到助理的作用。我總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用,有些自己認為不是很著急的事情愛往後推,推到最後不緊急的事情變成了緊急的事情,這是我一個很糟糕的弱點,也很難改變;我應該找一個邏輯思維強、做事情堅持原則、細心認真的助理,可以把我每天的事情做一個合理的安排,並定時的提醒我。
如果把這些互補的合作模式放到團隊中,每個人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來彌補別人的弱點,團隊中所有的人在工作中發揮的都是自己的優勢,那麼這將是一個多麼優秀的團隊,這也正應徵了書中的原則:優秀的團隊建築在個體的優秀之上。所以經理的首要職責是,確保每個人被派往最合適的職位;第二個職責就是平衡每個人的優勢和弱點。偶爾,一個成員可能不得不離開他的職位去支持另一個,但是這種應急的做法在一個出色的團隊中應該是例外,而不是常規。這說明團隊精神並不是讓團隊的成員放下自己的本職工作去幫別人,而是將自己的工作做好,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好,即使是需要去支援別人,也只是偶爾的事情。
」一級未必通往另一級「。」馬克的案例「充分說明了提升優秀員工一定要慎重。經理們一定要清楚優秀員工的才幹到底是什麼,適合你要提升的職位嗎?盲目的提升不僅起不到激勵的作用,還有可能使員工產生挫敗感,甚至流失掉你的優秀員工。
」業績等級制「和」寬貸工資制「給我們指出了另一條留住優秀員工的捷徑,不用再冒險去提撥優秀員工了!
在音樂界,你的進步不是表現在你從小提琴手升為指揮,而是從最低級的第三把小提琴升為音樂會大師或首席小提琴家。AT&T公司為數百家公司提供救助服務台的解決方案;菲力浦石油公司,經理們為員工提供了一條備受尊敬的工程師的職業道路。這就是所謂的業績等級制。通過這些案例中,結合我公司的實際情況,可以向我們公司的銷售人員、技術人員和財務人員實行級別制,將每個部門的優秀員工和行業內的優秀員工身上的特質抽取出來,做為一級員工的標準,然後再依次列出二級、三級員工的標準,按級別標準把員工分類,最高級別的員工在備受大家尊敬的同時還能掙到豐厚的薪金。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管什麼工作,如果你對它進行了度量和獎勵,人們就會努力創優。
寬待工資制,是為職位制定一個可大幅度浮動的工資計畫,使得低職位的頂端與上一級職位的底端重合。這樣會減少一些盲目的攀登,讓每一個工作成績突出的職位都受到重視。這種制度的實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想成為經理的優秀員工必須通過低於以往工資的考驗,這樣更能激發想成為經理的潛力,這種理性的選擇可以減少新提升的優秀員工的夭折機率。
從Q12問題,到選才幹,到如何增加優秀員工的保留率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書中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好多細節中的觀點也是與眾不同的。這本書打破了一切的常規,改變了傳統智慧的觀點,還你一個新穎的思維模式,從另一個角度來釋疑這些難以解決徹底的問題!《首先,打破一切常規》從書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告訴你怎麼去做的書,而不是給你一堆理論,誇誇其談卻不知道從何入手的」教科書「。
首先打破一切常規讀後感(二)
看完《首先,打破一切常規》,我試著」反常規「的去思考當下珠三角、長三角企業普遍面臨的」員工荒「問題。或許」員工荒「背後蘊藏著如薪資待遇、個人發展、獨生子女、」90後「個性等等因素,但書中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如果你有員工流失的問題,就該首先看看你的經理們。經理決定你的工作環境,並時刻影響這種環境。與其在一家有著開明的和員工至上的企業文化的公司里跟著一個糟糕透頂的經理工作,倒不如在一家有點古板的公司里跟著一位出色的經理創業。「
因為價值觀的不同,有些偏重於金錢,有的著重於權力,有的側重於個人成就感。甚至有人說:七十年代的人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八十年代的人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九十年代的人則是為了成就而工作。長久以來,大多數的管理者一直在研究員工待遇、績效、流動率等一切和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東西,我們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了員工身上,卻很少在意過管理者對員工的影響。()每間公司不乏人才,但企業真正需要的是人材,甚至於人財。
選拔人、提出要求、激勵人、培養人是經理的四項核心工作。」選拔人時,重在選才幹而不僅僅看工作經驗、智力或決心;提出要求時,他們重在界定正確的結果---而不是正確的步驟;激勵人時,他們重在發揮優勢----而不是克服弱點;培養人時,他們重在幫助他尋找最合適他的位置---而不是一味的往上爬「。這些觀點,可以讓我對工作重點做一些調整,對分配下去的任務要強調結果,關注過程,讓員工在正確結果的框架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傾注自己的思維和觀點,不要一味的要求員工按自己的思想去工作,給他一個自由的發揮空間,把所有的重心放到正確的結果上,幫助員工找到最合適他的位置並讓其發揮特長,得到最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讓員工快樂的工作、享受工作並從中創造最大價值。
打破常規就意味著改變,而改變就是要向常規思維、行為、習慣、經驗挑戰,不破不立,破舊方能立新,只有改變舊有觀念,敢於打破常規,才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