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鑄劍讀後感

鑄劍讀後感(一)

《鑄劍》是一個復仇故事。

故事上寫了主人公眉間尺與鬧夜的老鼠折騰了一番。然後他的母親跟他講述了父親當年幫助國王用神鐵鑄造了兩把舉世無雙的神劍,一把是雄劍,另一把則是雌劍,他(父親)怕國王會將自己置於死地,所以把雄劍放在家裡,自己把雌劍獻給國王。眉間尺聽了之後憤怒極了,立刻叫母親找出雄劍,發誓明天一早就去替父報仇。

眉間尺在復仇的路上遇到了「黑衣人」,「黑衣人」說幫他報仇,只要眉間尺頭顱和雄劍就可以了。眉間尺很乾脆的把這兩把兩樣「寶物」給了「黑衣人」。

國王在王宮裡無聊,就把官員叫來,叫他們找一個會變戲法的人來,給他(國王)解解悶。然後,官員們就把黑衣人叫來。然後將國王的頭砍入水中,仇人相對,本來就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由於王頭特別狡猾,讓眉間尺的頭受傷多處,黑衣人有些焦急,便把自己的頭也給砍入水中……最後王頭大敗,二人報酬成功

讀了這篇短文,使我深刻感受到:邪惡是永遠不可能戰勝正義的!

鑄劍讀後感(二)

《鑄劍》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復仇故事。它與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哈姆雷特》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都包含了復仇故事所需要的動機和情節。

這實在不是一個平常的夜晚。當晚子時過後,眉間尺就滿十六歲了。在眉間尺的成人儀式中,他首先要脫離對母親的依戀,其次要擺脫對兒童玩具(老鼠)的迷戀,然後,他獲得了一個尖銳的、進攻性的器具——寶劍,而且是父親遺留下來的寶劍。這是男性成人的標誌。寶劍可以看做是一個象徵性的物件,繼承父親的寶劍,也就意味著擁有成年男子的本質特徵:力量和雄性氣概。

復仇過程同時也是復仇者,無論是少年眉間尺還是王子哈姆雷特的個人精神成長史,在某種意義上說,眉間尺也是一位王子——鑄劍王之子。通過復仇行動,故事的主人公由少年長大成人,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而這一過程的催化劑則是復仇行動所需要的仇恨、勇氣和力量。

小說中的「黑衣人」在眉間尺的復仇行動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他有著一種非凡的堅定和果敢,充分成熟的男性氣概。這些恰恰是年輕的眉間尺所缺乏的。「黑衣人」與其說是一個人,不如說是一個影子。他仿佛就是黑夜的化身,與黑夜完全融為一體,在黑暗之中只看見他的「兩粒磷火一般的」眼光。其在故事中的功能與《哈姆雷特》中老國王的鬼魂類似。他是對眉間尺的復仇精神之不在場狀態的一種補償。甚至也可以說,他只是眉間尺的夢想的產物。

在故事的最後,為了完成復仇,眉間尺、黑衣人和王君砍下了頭顱,在沸騰的大鼎中搏鬥,最終同歸於盡。()被煮爛的三顆頭顱,在鼎中混作一處,無法分開。王的廷臣只好將三顆頭顱骨跟國王的身體一道埋葬。這就是所謂「三王冢」。

作為偶像的父親(影子)、作為敵人的父親(仇人)和兒子(復仇者)的「三位一體」,共享「王」的禮遇,在仇恨與死亡的舞台上,他們共同扮演「王者」,共享「王者」榮耀。或者說他們是復仇之神不可分割的三重性。而這也就意味著,仇的心理模式隱含著某種危險性。仇恨對於仇之心理中的諸結構元素,均有對等的侵害性,其爆炸性的破壞力將波及整個仇恨場域。復仇從其最根本處,乃是復仇者由「施虐」轉向「受虐」。當復仇的衝動存在於未完成狀態時,仇敵之間依靠敵意互相對立。一旦復仇實現,同時也就是仇恨的終結。在恨的爆炸性的衝動結束的那一剎那,仇恨消失了,復仇渴望突然歸於幻滅。

鑄劍讀後感(三)

在那武俠長短篇多如牛毛的時代,很多都被質疑,而《鑄劍》的橫空出世,在時間的沖刷下,卻有了睥睨千古之態。小說取材於古代神話傳說,言必有據,又「隨意點染」,滲入了作者的深沉思考和強烈飽滿的精神力量。

不論我們對世界、對某些人怎麼的不滿,當你有極端行為時,你就輸了。復仇者與被復仇者都死了,他們唯一留下的,就是和敵人屍骨混在一起,享受著活著的人的膜拜。而活著的人,有幾個是清醒的,他們的心靈都蒙上了一層灰色,從來不會看到本質。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魯迅在我們心中,留下的都是批判的文字,有時,他就是復仇的歌頌者,可在《鑄劍》之中,在復仇的結束背後,有著更多的反思。從作品的結局,我們又看到,最終,復仇者與被復仇者同歸於盡,屍骨難解難分,大復仇演變為大出喪、狂歡節,宴之敖者與眉間尺身首異處,且連僅餘的頭顱也被與仇敵的頭顱並置共陳,公開展覽,「享受」虛妄的歡呼和膜拜;復仇本身,復仇者與被復仇者,復仇的後果,同時被遺忘、遺棄;愚昧的、以複數存在的看客,才是唯一的永遠的「勝利者」。至此,復仇(及俠義)的崇高、神聖與詩意,被消解為「無」;復仇的最終失敗,復仇的無效和無意義的真相,被出人意料地揭示出來。

都在說由於時代不同,不能用魯迅的眼光來看我們的世界。可有時,我們周圍有著魯迅生活時代的氣息。其實在《鑄劍》中也包含了荒謬與嘲諷吧!縱然放棄生命的意義,一生都只為了報仇而辛苦,可是最後換來的,只有無數人的痛苦,自己也在無盡的痛苦中生活。復仇的結果,總會有些悲哀,因為會給很多人受牽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