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孟蘇想去英國,就很快到了英國,住在一個叫斯特靈的小鎮上。老公上學,她當「陪讀」。她常在mail里向我匯報她的吃喝拉撒睡。一段時間裡,看她的信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我很感興趣她說的國外趣事。
以前我和孟蘇在同一家報社工作過,我們在一起時,她總是大不咧咧的,可一到了國外,一下子變得忒「肉痲」,電話或信里一開口就是「親愛的」、「非常想你」。當她說到「真的想你,想國內的朋友,想中國的餐館,想西安所有好吃的……」時,我感覺她是真的在想我,不,是在想中國了,因為英國的食物「難吃得要命,中午時學生們都在啃又涼又難吃的三明治……」。她說她想得眼裡都出現了幻覺:如果校園裡有一個賣肉夾饃或涼皮的攤子,該多好啊!
我們都熱愛北京,感覺那裡文化氛圍好,她離開中國前在北京生活了兩三年,我也常去北京。聽說我最近又去了北京,她更覺親切得不得了。我說北京打「的」起價貴,不像西安只花5元或10元而已,動輒就三四十、四五十了,而且動輒就三環、四環地繞。而且常常塞車,約朋友吃飯聊事兒,沒想在車裡就把心裡想說的話都說得差不多了……沒想到我這一說把她說得好懷念北京,勸我千萬別嫌北京計程車貴,說英國「的士」更「嚇人」,出門再坐個火車就更貴了。她說在北京她出門就打「的」,可到了國外,半年了,至今沒打過一次計程車,而且街上攔不到計程車,有車招手也不停。要坐車得打電話訂,讓車到指定地點來接你,「哪有咱北京方便啊!」聽說我在「金百萬」吃了烤鴨,她更是「嘖嘖」個沒完,念叨著:「唉,我到北京吃的第一頓烤鴨就是在『金百萬』五棵松店吃的,我老公的一個同學住附近,他一約大家聚會就選在『金百萬』,那裡『好吃又實惠』,現在真想吃,可哪裡去吃啊!」
儘管國外生活比在國內艱苦,熱愛生活的她還是在不斷地發現著她周圍的美。她說,英國的秋天陽光很多,樹葉子也落了很多,沒人掃它們,卻有人用巨大的吹風機吹散、吹均勻,估計是讓它們自然腐爛做有機肥料……這如詩如畫的景色已經美麗得都不像是真的了,可她接著還有更「離奇」的「童話」講給我。
她說,樹葉掉了,樹枝疏朗了,從她家的窗戶便能看到更多的湖面。湖上的天鵝竟越來越多,已經有十幾隻,清晨和夜晚,它們就停在湖面上。
在她家窗外的草坪上落滿了鳥兒……
松鼠和野兔還會蹦到她家的窗台上,等她給它們餵食……
傻乎乎的野鴨,一聽到開窗的聲音,就搖搖擺擺地跑過去……
松鼠捧著食物躲到灌木叢里吃……
湖鷗銜著麵包渣很敏感地想半天才會吃……
這簡直就像她編造給我的童話!我不敢相信,她的窗外怎麼會有那麼多可愛的小動物呢?把她搞得儼然一童話公主!我怎麼也不相信這些是真的。於是,她馬上用照相機拍下來,mail給我,我這才信了,她說學校的路邊有很多「小心駕駛,請勿傷到動物」的牌子。這種對待動物的態度讓人心裡覺得很溫暖。我覺得我們中國人真該學學這一點,人人都該有這種「環保意識」才對。
當我看完她那美麗的畫面後,說自己最近休年假時又去了趟北京,十一月的北京已是冬天了,天是霧蒙蒙的,陽光不多。我去安東大廈買了一身運動裝穿上還是感覺到冷,又買了一身「班呢路」休閒厚衣才算不哆嗦了。北京以及整個北方的秋天和春天一樣總是轉瞬即逝,而她所在的蘇格蘭的氣候仍然不是很冷,可以說她在那裡才算真正過上了秋天,於是,我說有點羨慕她那裡的秋天感覺,我想這對她來說也許是一種「安慰」吧。沒想到她卻說,她喜歡我們北方的天氣,喜歡那種寒冷的感覺。這真沒辦法,就像山溝溝里的孩子不嫌家鄉窮一樣,這是感情。一個人的情感是誰也左右不了的。
她說到了國外,有時顯得有點無聊。她並不習慣過清閒日子。
她說現在每天的生活很清閒,但她是勞碌命,每天晚上睡覺都做夢,可見大腦就沒放鬆過!閒得有點病了的感覺。可見就得在國內被主編、編輯們吆喝著四處去採訪、晚上熬夜寫稿件那麼過,才不得病,才舒服!
她開始逛慈善商店,她說逛慈善商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後來她就常常在周六和周日,去那裡打上兩天零工。她講了很多好玩的事可算是讓我開了眼界。
在英國,慈善商店很多。一般是某基金會向政府申請以開商店的形式募集資金,政府給以免稅的優惠政策。慈善商店裡售賣的貨品很多是居民無償捐贈的衣服、日用品。也有新商品,一般賣的都是窮國家如泰國、非洲國家人們手工製作的工藝品。這些新商品利潤並不高,但慈善機構的人認為幫助窮國家的人們賣掉了他們的產品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遇到聖誕節,也賣很多貼有自家基金會標籤的新商品,一般都是些裝飾品、賀卡。
孟蘇工作的這家慈善商店是皇家癌症基金會開的店。店不大,卻是斯特靈鎮上生意最火的慈善商店,每年給基金會上交100萬英鎊,可見生意多好!小小斯特靈鎮有七八家慈善商店。據女友說,來慈善商店工作的人心眼都不錯。經理對人都很信任,第一天去就讓她整理貨架,完全沒有防備心。經理是個很能幹的英國大媽。
店裡的員工除了經理領取薪水,別的人都是義工。老人們很喜歡來商店裡做事,一方面排遣寂寞,另一方麵店里的一些工作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權力,比如收銀、給二手貨定價。
在某些方面,慈善商店很像北京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但比潘家園乾淨,每一家都布置得很溫馨,櫥窗擺設得很漂亮,很像北京新街口一帶的小商店。價也沒那麼離譜。居民們捐贈的東西中有不少是很有價值的老傢伙。
孟蘇在商店裡的工作任務是整理庫房。還有一些人收拾舊衣服,太舊的、有壞的就扔掉。還有人把它們熨好、掛好。因為是義工,不拿薪水,所以工作起來氣氛很輕鬆,上班時間很自由。孟蘇都是下午去,乾3小時。老太太們對她這個外國人很耐心。有一個老太太很漂亮,看上去很高貴的樣子,她搞不明白人家是不是貴族,因為蘇格蘭的貴族很多,多得不成比例。她們乾一會兒,就會張羅著喝下午茶,店裡有咖啡,人人都帶點餅乾互相讓著吃。
快到聖誕節了,英國的商店從10月份就開始打聖誕節的廣告,店面也全換成聖誕節的模樣。慈善商店也不例外,進了很多和聖誕節有關的新貨。所以孟蘇那些天的工作就是把新貨的包裝拆開,檢查是否有損壞,與接貨單核對。
來慈善商店上班,除了學英文、了解英國社會,還有就是為了有一個工作背景。在英國找有償工作必須要有推薦信,他們這種外國人找第一份工作時上哪兒去找人寫推薦信?慈善商店就可以幫我們寫推薦信。而且英國人認為你能在慈善商店工作,說明你很有愛心,對你的印象就很好。
(續)
商店裡賣很多中國人看來簡單就是沒用的東西,各式蠟燭、燭台、做成小天使的香牌、各種材料的書擋、鎮紙、大大小小的盒子、小擺設、扔在花園裡的玻璃石子。
孟蘇的一個朋友S·L在倫敦時住在諾丁山,就是大嘴朱麗亞羅伯茨極其不真實地愛上休格蘭特的地方。他曾在英國最大的一家慈善商店諾丁山分店工作,可見到不少寶貝。諾丁山是倫敦演藝明星聚居的地方,常有明星們把自己穿過一二次的禮服、演出服、時裝捐到這裡來。很多衣服上都有設計師的親筆簽名。這些價值幾千上萬鎊的衣服在慈善商店往往也就賣99鎊,很多中產階級來買,一買就是上千鎊的衣服。
還有些敗家子,不知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只嫌擱家裡招灰,送出門最清閒。S·L就在自家店裡花8鎊買了一本老郵票,可其中一套50年代的黃山郵票在國內郵市上就值幾千塊。她說,在斯特靈一家慈善商店裡看到很多膠木老唱片,一張1鎊,如果淘回國,不就解決了我的機票錢!
孟蘇稱自己是「物質主義分子」,說他們這些「物質主義分子」一來英國就要找機會去逛慈善商店,而且專門去倫敦的諾丁山逛!她說諾丁山有一個聞名歐洲的露天市場,東西便宜得驚人,比如1鎊1公斤的大櫻桃,那S·L曾以1鎊的價格買了0.2立方米貨櫃的香蕉,從此徹底治好了饞香蕉的毛病。
孟蘇和我一樣,對什麼都感興趣,總是先去顧及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我原以為她一去會首先忙著學英語,沒想到她不去那些專門訓練英語的班上學,而是利用到慈善商店上班的形式學英語,儘管她到了國外後深知語言的重要。一次,她還給我講了兩個有關「語言問題」的段子,很有意思。
段子一:
某男生,去年從北京來英國陪讀。在一家著名的大餐館裡打工,先洗碗,後當做三明治的廚師,現在已經是大廚。他在國內時是記者,沒有任何廚房經驗,可見西餐廚師是多麼容易當,也就可以理解英國飯為什麼難吃了。他自己也說西餐製作過程也和中餐一樣是見不得人的。一年了該男生的英文仍然很差,聽、說都不行。今年,他老婆幫他聯繫,得以來上斯特靈大學的碩士。可見「走後門」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他每次接電話都要老婆拿著另一個分機和他一起聽,怕漏掉什麼重要的事。他接聽電話的法寶是聽到什麼都說「YES」!
於是他就應聘「希爾頓」酒店的廚師工作。一天酒店人事部的人給他來電話,問他:「你對我們的工作感興趣嗎?」他答:「YES!」又問:「那你現在有全職工作嗎?」他回答:「YES!」又問:「那你為什麼還應聘我們的工作?」他還答:「YES!」他老婆在另一間屋子聽了氣得夠嗆,又不能替他說。幸運的是,該男生還是得到了這份工作。
第一天上班是去開會。男生到了希爾頓,進得酒店,稀里糊塗走到一個會議廳。門口的人問他是不是來開會的,他說「YES!」。立刻被熱情地迎進去。他覺得有些奇怪,怎麼來開會的全部西裝革履,不像是廚師們的會呀!發言的人在說什麼,他聽了個雲山霧罩。主持者問他是誰。他說是新來的員工。主持人立刻熱情地對別人說,快去教教他,會後是很高級的酒宴!男生越坐心裡越發毛,又細問才知道他來參加的會是酒店高級職員的會。電話里通知他開會地點,他就沒聽明白。
在國內常聽說「混會」,原來「混會」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無知。
段子二:
某日下午,某女生去電腦教室上網。她對教室門口貼的各種字條熟視無睹,一頭扎進教室。在教室里坐了一會兒她聽到有人在高聲說話,扭頭一看,是個老師模樣的人拿著一摞紙在說話。說了些什麼,女生一句都聽不懂。但她的常識告訴她好像是在考試。環顧四周,又不像是考試的樣子。教室很大,裡面的學生幹什麼的都有,鄰座的一個男生接過老師發的紙,和一個女孩親密地交談,然後就把紙撕了。老師的衣著品位很差,一條皺巴巴、顏色很難看的條絨褲子,綠襯衣,極其不協調的領帶。他雙手()插在褲兜里,很悠閒地轉悠,吹著口哨。是在監考嗎?學生看上去也不像是考試的樣子。不管那麼多,該女生繼續上她的中文網,但心裡終究不踏實,她跑去問一個在看繁體中文網站的男生。女生有些愛面子,不說自己聽不懂,只說她沒聽清;那男生也挺愛面子,也說沒聽清。女生終於決定不管其他,只管自己上網。這時那老師過來要發給女生卷子,女生有限的幾句英文情急之下全部忘光,急得直搖頭擺手,表示不要。這個網上了3小時,出得門,細細看,才看見門口貼著「本教室今天下午考試」的通知。
什麼叫無知者無畏?這上面講的就是!「某男生」就是S·L,「某女生」就是她,到了國外,所有事都可能發生,她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
孟蘇雖已結婚6年了,不要孩子也不想當主婦,在國外也不當。她怕過李太太那樣的生活。她說,「現在我雖然是陪讀身份,但不該我乾的活兒我就是不乾,一定要陳曉帆(她老公)乾!」於是,她又為國內《三聯周刊》等幾家刊物的專欄寫起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