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希言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道德經》第十八章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7、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9、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1、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12、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13、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14、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1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第七章
16、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7、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第十九章
1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19、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2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
21、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