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人生感悟

彎路里不僅有風景,更可能是被忽視的近路

我的人生一度陷入迷茫,不知道何去何從。當我沒有選擇的時候,又陷入了挫敗。

關於工作,我不知道該去哪個城市,不知道該從事何種工作,不知道該選擇哪種形式。我想去雲貴地區當個普通的老師,過著悠閒的生活,接待著四方的來客;我想做個專職的作家,把我見到的每個故事都用文字記錄;我想留在大北京創業,無悔次青春,證明下自己;我想進入一個大單位,工作穩定,積攢點錢;我想老老實實當個心理諮詢師,救人與苦海;我想去考箇中國哲學的學位,傳播國學;我想去把心理用到親職教育,投身於中國的父母教育;我想做的那麼多,可是,我不知道哪條路才是對的……

於是這些年,我做了2件事情:換目標順帶著換工作,糾結下要不要去做。

我還在掙扎的線上。並且片刻不停的罵自己:真沒用,連條路都選不出來,做個工作也不能從始而終,最討厭年輕人的浮躁不能踏踏實實,這麼三心二意,心猿意馬,一山望著一山高,怎麼成事呢?偶然聽到舊日同學的訊息,從大四開始就進入某單位實習,經過多年努力儼然已成為小主管,併購房待婚。再看看自己,只能用一無所有來形容。

關於感情也是如此,好感過無數姑娘,幻想著跟每個人相伴終生會是怎樣,然後又開始糾結,在無數開始與止步前徘徊,最後又都以「掙扎是不夠愛」而終結。最可怕的原來不是找不到對象,而是根本就不確定要不要跟一個人走到盡頭。我彷徨到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有時候覺得應該找個勤勞善良的姑娘相伴,有時候覺得應該找個成熟知性的姑娘為伍,有時候覺得不要把自己弄得過於高尚而忽視外表的美麗。結果挑三揀四,一無所獲,然後受盡無數人的指責。

其中過程的自責並不比工作的迷茫差。我多想找箇中意姑娘相伴到老,可是我始終定義不出什麼是中意。朋友都說我不該挑剔,我也想隨遇而安找個湊合到老就好了,想到還有至少50年的婚姻要走要我怎麼在有不滿意的時候無動於衷?每當這麼想的時候又更罵自己,身邊的人都陸續發來結婚的請帖,而自己依然心屬漂泊,不禁覺得自己心理問題極其嚴重。於是總以工作忙等理由拒絕參加一個又一個的婚宴。

於是更加迷茫,孤獨,挫敗,無助,抑鬱。不是感嘆生不逢時,而是讚嘆自己無能。知識可以彌補,經驗可以累計,人脈可以搭建,但是路都選不出來,該是怎樣一種自虐。

我很想湊合,隨便找件事乾就到底吧,隨便找個姑娘就去追吧。我難過的是,這個隨便都選不出來。

更加悲慘的是我是個心理工作者,自己都這樣了,如何撫慰別人?也正是因為我是個心理工作者,讓我陸續對這個問題豁開了個口。

因為無數人來問我迷茫的問題,才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問題,開始自我療愈。

一個在外企工作了10年的男人,不知道該不該辭職,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工作。10年來,他從畢業到現在,就一直在這個單位里,成為了一顆螺絲釘,在這個釘眼上做到了極致,但是10年來並不快樂。他不想再繼續這種為生存而工作的狀態,他明白了人生應該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可是,人生開始邁向四十,走了還會什麼。從而立到不惑,只有更多困惑。他寧願剛出校門的時候多摸索幾年,至少見識過,選擇過,也就不會有這10年的彎路。當我提醒他他在大眾眼裡是成功、愛堅持的時候,他笑了,人生迷茫和不快樂到此,別人怎麼看的到?後來我們探索到,他正是太在乎別人說他「不堅持」、「浮躁」,所以才選擇了一呆10年。我一直以為他走的直路,在他眼裡都成為巨大的彎路。

一個結婚3年的女人,帶著天真無邪的孩子,更加迷茫,她不知道這段婚姻是對是錯,她說兩個人就是平行線,他對她很好,給她錢花,但是感覺全錯了。他疲於工作,疏於家庭。她喜歡文藝,他熱愛工程,他們連爭論都沒有,無法有共同興趣。她說她對於婚姻的唯一期待就是「有個懂我的人」,可是現在只有一個「給我錢花的人」,她說錢她也會自己賺。她不知道怎麼應對這段婚姻,聽說了身邊的小情侶們多麼安於貧窮但志同道合,他跟單位某個小5歲的小伙多聊得來。她感覺到絕望:一方面恨自己不該對於婚姻在無知的時候倉促,一方面更恨自己身在圍城中還心猿意馬不夠忠誠。

我聽到很多悔意、自責、不滿,伴隨著當下的迷茫。感慨萬千。

當人不滿意現狀的時候,就會想改變,想改變卻又很少人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明確的人又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去按照內心的想法去做,敢做的人又不知道從何做起。迷茫就像是空氣一樣,無處不充斥著這個城市和裡面的人,尤其年輕人。

人只能知道過去,終究不知道未來。於是未來就充滿了不確定性,除非到發生的那一刻,你難以預見到結果,所以就會充滿了不安,不知道結果是好是壞。即使可預見了,你又不可能再去確定另外一種選擇會是怎樣,然後又假設另外一種選擇也很好,繼而自責。

人最想要的就是:我能知道明天會有什麼結果,並且確定這個結果在眾多選擇中是最好的。

可是上帝都做不到。於是人就發明了神奇的武器來做上帝做不到的事情:規條。人們用固有的思維來預測未來。比如對我而言,我認為穩定的、專一的、現在就確定的、從頭堅持到尾的,這才是好的。而頻繁換工作及方向、遲疑不肯邁出腳步、不能確定要走的路,這些就是壞的。我假設了前一種有個好結果,後一種是被人唾棄的。而另外一種人則用另外一種規條來後悔:多嘗試、多見識、敢於比較、敢於放棄、忠於內心就是好的,而死板、恪守、明知不適合還在堅持、明知錯了還在固執就是壞的。

我突然覺得這兩種人應該打一架,把對方掐死:你得瑟什麼,這麼不珍惜自己的優秀。

你不能說彎路的風景美,還是直路的風景美。都說少走了彎路,就錯過了風景。你甚至不能說彎路就比直路晚到達目的地。你怎麼知道你選擇的直路就不是彎路呢?你又怎麼知道現在的彎路其實是更近的路呢?

那個樂了我們無數次的雞湯故事:當你挖井,到底是按著一個地方挖能挖到水呢,還是挖不到就趕緊換個地方?直到你挖到水,否則你永遠都不能判斷水到底是更深處還是在別處。即使你挖到了你也不能確定你目前的選擇是否就比那個沒選的更方便。

我們不能去評判,到底哪種生活觀是好,哪種觀點是壞。優秀的射手可以把箭直射靶心,是一種勇士,他付出了你難以想像的艱辛;平凡的射手射出很多箭總有一個到靶心,也是一種勇士,他敢於去經歷嘗試後再選擇最好。還有一種智慧的射手,他在箭射出後,到箭插入的地方畫一個圓心。他們都完成了最終的快樂,到了終點。我們都在羨慕第一種,那是比爾蓋茨生來就是為代碼而活的優秀,我們多數人都掙扎在第二種,做很多努力達到公認的正確,卻忘記了可以做第三種:無論你過上了怎樣的生活,都可以調整自己的觀點,接納自己的生活,並找到理由支持自己的生活。

本來就沒有對錯好壞,只是不同的人生道路。

也放下對自己那麼高的要求。我發現了我還有一個特別高的要求:當我選擇,我就要選出一生要堅持的路。當我戀愛,我就要選擇一生要陪伴的人。()這是「戀愛就要結婚」的謬論,過高的要求。我很想這樣,但是我也知道這不可能絕對做到。所以當我不斷否定自己選擇,不斷徘徊於選擇的時候,我會這麼難過,因為我沒有實現我「選擇就要終生」的要求。

高要求的背後是對已有的徹底否認:看,徘徊了幾年,還是在原點。但顯然這是個偽命題,縱然我沒有找到最終的出路,但我絕沒有停滯到剛畢業時的傻氣里。無論知識、經驗、人際,我都有了一定的積累。並且,我從來沒有離開過心理學。我只是不知道該用心理學來做什麼。

想起了我曾經的一個朋友。她結婚,我沒去。這是個曾經無數次向我吶喊迷茫和痛苦的姑娘:在大城市裡掙扎,工作不定,感情不定,都頻繁更換,人生陷入了低谷。那時候我很慚愧,不知道該怎麼幫她。後來,她折騰夠了,路漸漸清晰了,她說到了谷底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她回到了老家,當了中學教師,跟曾經的初戀結了婚。她結婚的時候我沒敢去,我怕,我怕我看著她終於在無數迷茫後走出了一條路。我怕聽她當面說出這些在QQ里說出的這些話:我結婚了,我們今年剛貸款買了房,準備明年再買個車,後年生個娃……

她從老家出來,又回到老家。跟初戀分手,幾經輪換戀人,又跟初戀結婚。我不知道她走的這些路是彎路還是直路,是不是繞了一圈回去了,浪費了幾年,比同村的姑娘落後了很多。但是她一定比那些畢業就結婚生子的同學們要更懂得珍惜,更不會迷茫。因為她有資本說:我見過外面,所以不再嚮往。

我還走在我迷茫的路上,我將繼續迷茫。

至少在我還折騰得起的年紀,就使勁折騰吧。我允許自己去嘗試,當我塵埃落定,我敢說:我折騰過,你有嗎?我更可以在10年後跟他們說:你這些迷茫,我在10年前就已經經歷了。

因為迷茫,所以更堅定。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勢能,迷茫得越久,沉澱的就越多,當真正選擇來的時候,你就會更堅定。你要做的只是:允許當下所發生的任何生活,如果你不喜歡,你可以堅持或者放棄,這都很好。不必生活著一種,然後又嚮往另外一種。

因為,接納生活以它的方式呈現給你。彎路里不僅有風景,更可能是被忽視的近路。

何況,你還可能在路上收穫另外的風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