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小城雷丁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12個兄弟姐妹,他排第二。人多房少,他們兄弟住在一間臥室,姐妹們住在另外一間,父母則睡在客廳的一張摺疊式沙發上。後來,他的爸爸自己動手,又蓋了3間臥室,一家人才勉強住下。
每到早上,他們就要爭搶衛生間,女孩兒優先使用,男孩兒則常常被母親趕到外面,對著院裡的大樹「解決問題」。後來是男孩兒們和父親一起又建了一個衛生間。那些艱辛的日子,常常食不果腹,但因為母親的善於安排,他們過著清貧而幸福的生活。
他想成為一名軍人,正當越戰高潮,19歲那年他加入了海軍。但兩個月後,就因為健康問題退役。軍人的夢想破滅,他很失落,父親問他:「難道沒有其他想法嗎?」他怯怯地說:「想去讀書。」問題是,家裡肯定沒有多餘的錢可供他讀書。
父親說:「假如你想讀書,就得千方百計去讀書!林肯同樣是窮苦孩子,自學成才,自力更生,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隨後,他就在辛辛那提市埃克薩維大學半工半讀。他買不起教材,就抄同學的書,常常挑燈夜戰,有時抄得手都發痲,人也有些瞌睡,他就拿冷水澆面,刺激神經,以便繼續奮戰。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抄下一本書,他理解一大半。他負責全寢室的衛生,經常為同學們打開水,還做其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寒冬歲月,他幾乎沒有衣服,就拿同學們送他的舊衣禦寒。加之,作為老二的他,還需要照顧家人,身體不好,還常住院,斷斷續續學習了7年,才完成大學學業。
畢業後,他進入一家塑膠廠工作,他加倍努力工作,常常最先到達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公司,非常注意工作方法。他的兢兢業業,贏得領導和同事的一致信任,不久他就成為公司的負責人。由於工作努力,他大大地改善了經濟條件。
他為人善良,經常給一些窮苦人家救助,但是後來他發現想要最大限度地為人們做事,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政。1982年,正值33歲的他進了本地的政委會,踏上從政之路。幾年後,他當選為國會議員,他猛烈抨擊廣為人們詬病的政府腐敗問題,始終堅持原則,曾經迫使77位涉及腐敗的議員或辭職或不再競選連任。他主張降低稅收,政府要千方百計為百姓創造就業條件,要大力改善民生。()當然,他在發表不同意見的時候,也儘量採取最恰當的方式,做到忠言也不逆耳。
他叫約翰·博納,是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2010年11月2日,博納所在的共和黨在國會中期選舉中贏得了眾議院多數席位,他也於2011年1月就任眾議院議長,成為僅次於總統、副總統的第三號人物,也將是兩年后角逐總統的重要人選。
回首坎坷一生,他最難忘記童年的苦難,一直記得父親對他所說:「假若你想要什麼,就必須付諸行動!」
不錯,人人皆有夢想,但夢想並非都能實現,夢想最青睞的是一直孜孜不倦為之勤奮努力的人。曾經的夢想,成為今日之事實,唯一的途徑就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