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蘇北少年堂吉訶德讀後感600字

蘇北少年堂吉訶德讀後感600字(一)

清貧和孤寂,不等於童年沒有情趣,不代表心靈的貧乏和空虛。

這本書裡講了畢飛宇大自然中的童年,我被這本書迷住了,深深地迷住了。

他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過的,他在其中獲得了快樂,學會了觀察。他一年四季觀望著大地的變化,貪婪的吮吸著大地的氣息,守望著無垠的草地,傾聽著泥土在開裂,莊家在抽穗,流水在澆灌。

大自然給畢飛宇和那群孩子們提供了玩耍的樂園。他們定期舉辦「桑樹會議」來為他們的童年點綴色彩。喔,他在桑樹上玩耍的多麼開心,多麼快樂呀!畢飛宇的童年充滿了情趣:他蹲在地上看蠶寶寶吃桑葉,掏花翎鳥的窩,觀察剛出生的小豬仔,追趕紅蜻蜓。那是多麼令人嚮往啊!

童年時的畢飛宇,和雲難捨難分,他並不喜歡雲,而是喜歡那些可愛的動物,他認為雲就是不停變幻的動物。他仰望湛藍的天空,看到了一隻只活潑可愛的動物,心間無比歡喜。是啊,在那個年代,動物是人們忠實的夥伴!

「人們總是要有一顆分享之心」,這是畢飛宇在生活中得出了的。如果人人都不懂得分享,那麼這個世界將不再美好。分享就快樂,這句話是真理。不懂得分享的人,整天整夜擔心別人拿他東西,怎麼會快樂呢?

他兒時,也有著美好的憧憬,他總是希望他美好的憧憬能成為現實,於是乎,他總是在等待,等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望。也許是因為這一次次的失望吧,不,就是因為這一次次的失敗,使他空虛的生活變得不再空虛,反而變得有情趣,有意義,愈加充實!

回想過去的時光,回想自己那幸福,快樂又充實的童年,心中百感交集,是甜還是酸?我自己說不清楚。父母出去打工,奶奶陪伴著我度過我的童年,我整日呆待在大自然中,與自然界中的一切為友,雖說快樂,但也有想念父母的時候。

童年啊,你似一台鋼琴,能演奏出來一曲曲動人的歌兒,讓人沉醉於其中,不捨得離開。

童年啊,你似一把吉他,能彈奏出人生最美的樂章,讓人處於仙境,流連忘返。

童年啊,你似一朵芬芳的花兒,能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氣,讓人愛不釋手,悠悠忘返。

讓我們追憶童年的情趣吧,它們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又非常清晰;讓我們追尋童年的記憶吧,那值得我們珍惜和回憶!

蘇北少年堂吉訶德讀後感600字(二)

一個擁有瘋狂騎士夢的鄉村富地主,帶著一個純真的夢想,一身簡樸得引人發笑的戎裝,一個單純善良的侍從,踏上了困難的騎士之路。

這是西班牙最後的一個騎士。

一路上,他都被稱為瘋子。他沒有喪氣,似乎毫不知情,將現實世界中的一切魔法化。

他是以失敗告終的,但我認為,他成功了。因為在他臨終時,他醒悟了,騎士道應該結束了,他當初決定闖天下的決定不是對的。騎士小說也應日趨衰落,以至徹底滅亡。

我十分地感動,感動於堂吉訶德那單純的維護和平的決心,感動於他的善良,感動於他的勇敢。

也許我永遠也會銘記,堂吉訶德帶我的教訓與帶給我的鼓勵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緒由著主人公的心情上下起伏,仿佛身臨其境。它沒有《哈利波特》的美倫美奐;沒有《三國演義》的震奮人心,沒有《紅樓夢》的千式百樣。但是,它帶給我的比任何一本書都多,比任何一本書都好,比任何一本書都受益。

我很深刻的一首詩上的一句話:「人世的願望皆落空,許諾的是安逸,得到的卻是陰影,塵煙和夢花」。也許,我們盼望很多東西,不過相反,我們得不到很多東西,誰也願意人生一路順風,但是,不免有坎坷磨難。

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我們所願,這個鄉坤貴族堂吉訶德也希望自己可以平定災難,但是,此時的他正被騎士小說的夢幻思想所感染,他帶給人們與帶給自己更多的是失望,困難與傷心。

他以心待人,但是又怎樣呢?公爵不斷地捉弄他,把他當作一個笑柄。他卻不知情,依然一心一意,天真地滿足人們的要求,但是總是弄巧成拙。

他沒有錯,書分有好書壞書,騎士小說對人們的幫助不大,反有危害;而塞萬堤斯這本《堂吉訶德》就對我有很大幫助。他學習了騎士小說中那種愚昧的思想,但是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是個大好人。

桑喬(堂吉訶德)的侍從也讓我感觸很深,書上的一句話:侍從比比皆是,唯他忠實無華。()在磨難中,他和他的主人成為了真正的好朋友,也變的稍有文采,學會了思考問題。

他相信堂吉訶德會給他一個海島總督,我想這不是愚蠢,這是善良,他用善良的心給了孤獨的主人陪伴,他用他的忠誠伴隨主人度過一個個難關。

他也如他所願,公爵讓他做了1個月,也許他被耍了,被騙了,但是也圓了他的夢想。

在生活中,我們對待朋友要將心比心,好朋友總是有的,知己總會找到的。

我明白,衝動並不能做出好的成績,反而會害了自己,結果往往與願望想反,要成功需要努力,需要正確的思想與恰當的方法。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肯定不止這些,留由讀者慢慢體會。

蘇北少年堂吉訶德讀後感600字(三)

大多數人說起自己的童年都會滔滔不絕。童年歲月中那些快樂,即使是無聊的、傻傻的快樂,也是回味無窮的美好;童年歲月中那些憂傷,也如唐詩宋詞中的千古絕唱那般悽美。

作者出生於1964年,父母都是教師,父親被打成右派。他從小生活在江蘇興化的農村,書中寫的那些童年趣事,吃喝玩樂,真實、形象,卻又似乎透著淡淡的無奈,有著時代的深刻烙印。

書中的一些小故事非常有趣,我一邊看一邊講給一年級的女兒聽。比如「襪子」一則。作為知識分子家庭,母親要求作者一定要穿襪子。而在當地當時,有襪子穿是很難得的。作者有兩雙襪子,每天回家他的鞋子和襪子都是濕的,於是父親教了他一個好方法:晚上睡覺時把襪子壓在身體底下吸濕,第二天就又能穿了。可是臭的痕跡是吸不掉的,於是作者的尷尬由此而生……女兒聽了覺得很好笑,但不明白:「為什麼作者的母親不能給他買三雙襪子呢?」我告訴她當時的生活是很困難的,有點錢先得顧著溫飽。她還不明白:「為什麼作者的母親一定要讓他穿襪子呢?是要告訴別人自己是有錢人嗎?」我很難讓小姑娘明白,這是一種中國文人自古就有的清高與節操。

作者生活在水鄉,六七歲時就學會了撐船。但他的「學會」絕對是自學成才。「認得一生就是無師自通的一生,出了課本,又有幾樣東西是老師教會的呢?」我很有同感。身為老師我認為他揭露的是個學習的本質問題。老師的引導很重要,但只是推動作用。人自己的體會和感悟才是真正的而學習。如同游泳,教練可以告訴你動作要領,但真正要學會游泳必須靠自己在水裡去嘗試、去體會。而鄉下的孩子似乎天生就會在小河裡游泳,是不用教的。

作者童年的玩具非常多:桑樹、鳥窩、變幻的雲、蒲葦棒、螞蟥、紅蜻蜓……每天都玩的那麼快樂,和小夥伴們過得那麼充實。我們的孩子也有那麼多的玩具:芭比娃娃、變形金剛、樂高積木、電腦IPAD……可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的童年似乎常常是孤獨而無聊的?失去了單純的快樂,失去了天真的想像,我們被現代化主宰的那麼痳木。

作者的童年經歷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與我這個從小在城市長大、生活無憂、分不清五穀的人相距很遠。讀這些故事時,我似乎也走入了當時當地,有快樂、有無奈、有深情、有憂傷。我喜歡這字裡行間流露的感情。回憶中有地理、歷史、文學。很多描寫童年的書或文章,都是經典。

也許因為年紀大了,我也喜歡回憶往事。回憶讓往事變得那麼嶄新、那麼深刻;回憶重新給往事添了色彩,注入了思想。回憶讓往事融入了靈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