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影評(一)
看完《無人駕駛》後坐公車回家,車站邊燈箱一順立著三張大海報,《功夫夢》《槍王之王》《玩具總動員3》。熱氣騰騰神采飛揚。在這些動作片卡通片的間隙里,是不是容得下一部安靜講述都市人故事的電影作品,真的頗令人擔心。因為暑期檔的確是這樣轟轟烈烈到來了,買票圖消遣的觀眾只要心情一郁燥,電影裡那些值得玩味的細節和感受就過去了。
從《無人駕駛》的最終成品來看,張揚至少成功地證明了一件事。即使他做不到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木蘭花》《不羈夜》)對大群戲出神入化的把握,也無意於堅持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巴別塔》)在多線索下勾勒命運的企圖。但在內地導演中,交織的人物和獨立的矛盾確實已經該算是屬於他自己的一個小小風格標籤了。
從那部還算頗受好評的處女作《愛情痲辣燙》算起來到現在,過去了13年,張揚在第六代中一直堅持的是簡單低調去好好講故事,爭議話題從來與他的電影無緣。他既不像陸川去刻意追求宏大命題,也不像婁燁般保持在暗處嘆息。他只是借用多主角多故事來充分表達他概念中的都市生活只是這一次,是在欲望下失控了的生活。
象徵標題是文藝片很喜歡使用的一種手法,這次片名中的「無人駕駛」就顯然可以從好幾個層面去理解。各種品牌的車反覆出現,幾乎每個人物都和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電影開始不久就使用了一場把幾個主角聚集到一處的車禍戲。張揚並不諱言自己在創作時參考了《撞車》的思路與操作,但這場戲對於幾條線索的推動來說,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推動。不像《證人》或者《愛情是狗娘》,一場車禍確實帶來了毀滅。在這部電影裡,所有被毀滅的東西,都是人自己的選擇。
因為角色和線索較多,所以需要故事講述效率高起來才行,加上劇本有意在敘事順序上玩了許多「花招」,一場戲一兩分鐘,卻要要非常快地讓人明白在說什麼。這一點上,電影裡的許多台詞算是很好地和人物結合在一起了。雖然部分場景會出現演員表演過火的情景,但這種過火也是建立在角色具有充分主動性的前提下的。人物不是緩慢地等著觀眾去了解,而是一張嘴說半句話,就把生活里的痛在銀幕上暈開來。
電影的發行定位是商業愛情片,連宣傳海報都拍得有如《時尚》封面一般,但怎麼看也脫不了一股濃濃的人文思辨氣息,片中的角色都不是單純面對簡單窘境的人物,他們的行為總會牽動到另一方或好幾方的命運。這無形中就增加了營造戲劇力的難度。倘若是單純的勵志或者溫情,只要突出艱辛的過程和美好的結局就毫無問題。但人物交織到最後變成「一場空」,可就在觀眾接受的程度上增加了距離感。雖然這種空,確實是導演想要的。
這也許就是如今第六代導演面臨的最尷尬的處境。往上看他們怎麼也無法趕上第五代如今在資源上擁有的足夠優勢,往下比他們又比寧浩李蔚然這批新生代多了許多包袱,就是沒辦法輕輕鬆鬆去面對娛樂,心中那些崇高的夢想已然在失控中疾行不休。電影結尾,用北京街頭的一場大雪所帶來的堵車再一次勾連起所有人物,故事在看似溫暖清新的氣氛中走向終局。但這個看似「大團圓」的處理,其實更帶出了一種惶然背後的虛無。
這種虛無什麼時候能離導演遠一點,讓他們輕輕鬆鬆地把自己理解的生活搬上影像中,什麼時候應該就能真正看到又令人思考感動又不必擔心客群的作品了。
無人駕駛影評(二)
生活在都市,就是走進喧囂、忙碌、霓虹、壓力之中。都市快節奏,高消費,讓人更寂寞,更空虛。愛情變得像風,來去匆匆。也許那個最愛的人,永遠不會是你的另一半。而如果在分手多年後相遇,彼此之間一種懷念,想念,亦或是刺激,新鮮,會不會讓一個男人義無返顧的捨棄當前的伴侶,而去討好這箇舊時的「新歡」?男人是衝動的,她所想要的,你未必給的了。所以,不能夠各取所需,是無法贏得這看似美好的愛情。那個在家裡一心一意守著你的人,無論她過去是否光鮮,無論她現在是否新鮮,珍惜,她是唯一的肯守在你身邊,等待,寬容,不離棄的人。
一個女人,做白領,做高管,憑實力的,不是沒有;憑背景,或許更順利些。得到一個貴人的鼎力相助,贏的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如果不是很看重戀人的年齡,也許這條路更適合一個有女強人夢的年輕女性快速高升。有了事業和金錢,有了名利和權勢,也就不會有人會光天化日下談論上司做小三的「闢謠」,揣摩別人靠男人提升的路徑。成功者,畢竟,誰也不願得罪。
作為人妻,為了家庭幸福,隱瞞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未嘗不可,更何況是婚前舊事。如果遇到一個毫不猶豫就願意去相信,去依靠,願意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他的男人,就放手去愛吧,哪怕輸,也要輸給自己的選擇,不能違心。
喧鬧和刺激也許占據了他全部的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一份寧靜、安詳、純潔的愛,顯得那麼奢侈。「我想遇到一個女孩,我把她載到這,我們什麼都不做,只是看風景。」多簡單的小幸福啊,是一個瘋狂的,雜亂的,無奈的大男孩所奢求的一段簡單的愛情。因為珍惜,所以「不能欺負你」,但不是「不喜歡你」,你懂嗎?
我沒有母親的愛,即使父親比從前更加寵我,我還是覺得孤單。我是一個乖孩子,從不做出格的事。但在內心裡,也是一匹放蕩不羈的小野馬。我也想被一個同齡人愛,我也想愛別人,我也想擁有愛情。我喜歡那個飆車的帥小子,我不想他帶別的女孩玩車震,419,我想他帶我去兜風,帶我看風景,陪我拍照,不管他是一個愛泡吧,不務正業的人。我喜歡他的自由,他的狂野,我願意為他變成一個壞女孩,陪他瘋陪他鬧,因為,我愛上了他。
在最恰當的時候,遇上最適合的人,兩情相悅,他願娶,你願嫁,然後結成夫妻,去創造幸福。如果不想擁有愛情,就別觸碰曖昧,如果不想與他結婚,就放手讓他去吧。人真的會有一瞬間崩潰,崩潰到想從八十米的高樓上跳下去,跳下去了會讓人覺得,一切就這樣結束了。一旦醒來被彈回現實,一切又是殘酷的。生活是迫使我們不擇手段的去賺錢,哪怕是欺騙一些善良的人。也許我說的話是假的,我的電話是假的,我的地址也是假的,但請你相信,我的擁抱是真的,我想給你溫暖,和活下去的信心。
無人駕駛影評(三)
看完《無人駕駛》後坐公車回家,車站邊燈箱一順立著三張大海報,《功夫夢》《槍王之王》《玩具總動員3》。熱氣騰騰神采飛揚。在這些動作片卡通片的間隙里,是不是容得下一部安靜講述都市人故事的電影作品,真的頗令人擔心。因為暑期檔的確是這樣轟轟烈烈到來了,買票圖消遣的觀眾只要心情一郁燥,電影裡那些值得玩味的細節和感受就過去了。
從《無人駕駛》的最終成品來看,張揚至少成功地證明了一件事。即使他做不到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木蘭花》《不羈夜》)對大群戲出神入化的把握,也無意于堅持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巴別塔》)在多線索下勾勒命運的企圖。但在內地導演中,交織的人物和獨立的矛盾確實已經該算是屬於他自己的一個小小風格標籤了。
從那部還算頗受好評的處女作《愛情痲辣燙》算起來到現在,過去了13年,張揚在第六代中一直堅持的是簡單低調去好好講故事,爭議話題從來與他的電影無緣。他既不像陸川去刻意追求宏大命題,也不像婁燁般保持在暗處嘆息。他只是借用多主角多故事來充分表達他概念中的都市生活
只是這一次,是在欲望下失控了的生活。
象徵標題是文藝片很喜歡使用的一種手法,這次片名中的「無人駕駛」就顯然可以從好幾個層面去理解。各種品牌的車反覆出現,幾乎每個人物都和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電影開始不久就使用了一場把幾個主角聚集到一處的車禍戲。張揚並不諱言自己在創作時參考了《撞車》的思路與操作,但這場戲對於幾條線索的推動來說,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推動。不像《證人》或者《愛情是狗娘》,一場車禍確實帶來了毀滅。在這部電影裡,所有被毀滅的東西,都是人自己的選擇。
因為角色和線索較多,所以需要故事講述效率高起來才行,加上劇本有意在敘事順序上玩了許多「花招」,一場戲一兩分鐘,卻要要非常快地讓人明白在說什麼。這一點上,電影裡的許多台詞算是很好地和人物結合在一起了。雖然部分場景會出現演員表演過火的情景,但這種過火也是建立在角色具有充分主動性的前提下的。人物不是緩慢地等著觀眾去了解,而是一張嘴說半句話,就把生活里的痛在銀幕上暈開來。
電影的發行定位是商業愛情片,連宣傳海報都拍得有如《時尚》封面一般,但怎麼看也脫不了一股濃濃的人文思辨氣息,片中的角色都不是單純面對簡單窘境的人物,他們的行為總會牽動到另一方或好幾方的命運。這無形中就增加了營造戲劇力的難度。()倘若是單純的勵志或者溫情,只要突出艱辛的過程和美好的結局就毫無問題。但人物交織到最後變成「一場空」,可就在觀眾接受的程度上增加了距離感。
雖然這種空,確實是導演想要的。
這也許就是如今第六代導演面臨的最尷尬的處境。往上看他們怎麼也無法趕上第五代如今在資源上擁有的足夠優勢,往下比他們又比寧浩李蔚然這批新生代多了許多包袱,就是沒辦法輕輕鬆鬆去面對娛樂,心中那些崇高的夢想已然在失控中疾行不休。電影結尾,用北京街頭的一場大雪所帶來的堵車再一次勾連起所有人物,故事在看似溫暖清新的氣氛中走向終局。但這個看似「大團圓」的處理,其實更帶出了一種惶然背後的虛無。
這種虛無什麼時候能離導演遠一點,讓他們輕輕鬆鬆地把自己理解的生活搬上影像中,什麼時候應該就能真正看到又令人思考感動又不必擔心客群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