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影評(一)
《風聲》基本是一個室內劇。故事的大意是,日偽時期,特務要抓出潛伏在司令部的地下黨「老鬼」,故意發了一個假情報引了5個人上鉤。而「老鬼」,100%就在這5個人裡面。這5個人有各自的背景,牽扯複雜,因此特務處將5個人騙到一個懸崖峭壁上、重兵包圍的別墅里,要在4天時間裡找出5個人里誰是真正的「老鬼」。這是影片的一個部分,另一個部分,發的那封假情報會導致整個潛伏的地下黨組織被日偽一網打盡,因此與世隔絕的「老鬼」,必須在4天時間裡,想辦法通知地下黨。
這是影片好看的兩個點,也是最抓出觀眾的兩個點。誰是「老鬼」?「老鬼」又將如何帶出情報給地下黨?
《風聲》一點都不拖泥帶水,故事很快就進入了上面所談到的兩個正題。5個心懷鬼胎的人分別是李冰冰扮演的譯電處處長李寧玉、周迅扮演的譯電處收發專員顧曉夢、張涵予扮演的剿匪大隊長吳志國、英達扮演的軍機處處長金生火和蘇有朋扮演的司令侍從白小年。
這是一部考驗觀眾智商的戲。它沒有把觀眾當白痴,影片無時不刻需要你思考,作為觀眾這一方,我們的感情天平自然是傾倒在「老鬼」這一邊----當然,我琢磨著為了保持生物多樣性,也不排除有喜歡日偽的人,不過那種人完全屬於可以無視掉的級別。觀眾害怕「老鬼」被抓出,同時我們也擔心,「老鬼」的情報能否按時發出。因為兩個大反派,黃曉明扮演的武田少佐和王志文扮演的特務頭子演得皆可圈可點,他們展現出了兩個職業水準極高的特務是如何乾好這份工作的---這的確有些難得,因為國產影視劇里的特務,從以前傳統的臉譜化的尖嘴猴腮相,到後來一昧賣狠賣陰鬱,總之大都停留在表面化上。就拿《建國大業》裡姜文飾演的毛人鳳為例,姜文完全是把這位跟戴笠齊名的國民黨大特務塑造成了一個郭德綱似的喜劇演員,特別是他在車裡跟陳道明交代殺人戲的段落,完全就是為了讓觀眾樂呵大笑,根本就不會是一個真正的特務的樣子。
黃曉明和王志文算是被導演安排出了應有的水準。王志文本來就是老戲骨,不必多提,要說一說的是黃曉明,演演《新上海灘》這種純粹耍酷的角色或者《鹿鼎記》那種嬉皮笑臉流於表面的角色是我原來對黃曉明的印象,即便到了電影裡,《神槍手》裡也是一副無法入戲木訥著的死臉,而在《風聲》裡,他挺像那麼回事了,至少讓我覺得黃曉明這次不是一塊比較帥的木頭,他終於找到演戲的感覺了。
整個故事就像是金田一、柯南等推理故事裡尋找真兇的破解懸疑題材一樣,幾乎沒有冷場,觀眾被緊湊的劇情隨時推進,一直在思考誰是老鬼,老鬼怎麼發訊息。陳國富把整個故事徹底打亂,重新編寫之後,故事更加複雜,也更加刺激。比如武田竊聽五人,突然發現吳志國闖入顧曉夢房間,隨即竊聽信號變沙啞的一場戲;還有將李寧玉帶出停屍間,屋子裡只剩屍體和兩個活人,而這兩個活人中必然有一個老鬼的戲份;陳國富很好的利用了電影語言,將這些文字無法描述的美妙變為了電影的獨特性,讓《風聲》徹底的抓住了認真看著這部戲的觀眾的心。
所以我說《風聲》是一部牛逼的華語電影。因為華語電影近幾年一直都在走兩種極端,一類是《十面埋伏》似的大片模式,空洞、無趣,劇情更是扯談。比如《黃金甲》,裡面就是殺來殺去,周潤發把自己兒子幹掉自己老婆幹掉我也不會有啥感觸的,因為這一家子殺來殺去跟我沒多大關係,除了周杰倫傻了巴幾的送死讓我有點感動之外,其他方面我根本入不了戲。演員的命運走向,抓不住觀眾的心,近年來這種事實在太多了。而《風聲》這點做得很好。觀眾們是站在老鬼這一邊的,我們都希望日偽特務抓不到老鬼,有著劇情的巧妙編排和電影氣氛的成功塑造,因而當武田每次懷疑五個人中的一個,觀眾的心都會隨之被栓緊,栓死,甚至到其中某一個人親口對另一個人說我就是老鬼的時候,我們都會懷疑,這人會不會真的就是?說的這番話會不會是掩飾什麼?觀眾在這一刻,已經徹底入戲了。而近幾年的大片,能讓人從頭到尾都這麼入戲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另一類,是賈樟柯式的文藝悶片。其實我很喜歡賈樟柯,良性的電影市場也需要這類文藝電影,但中國電影的問題不是文藝片太少,而是太多了。我們的電影市場本來就不大,每年卻要蹦出數量不少的文藝片,這個市場能夠消化那麼多文藝片呢?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某些文藝片非要朝商業片的模式走,用啥激情大片、古裝大片、動作大片、戰爭大片和大牌明星號召人入場,完了觀眾發現看的根本不是商業大片而是一部完全是導演個人風格的文藝片的時候,本來一部好片,觀眾也會罵娘。註:我說的不是《麥田》和《狼災記》。
在這一點上,《風聲》也沒玩虛的。雖然是個室內劇,但始終是劇情在抓著觀眾不放手,而且幾位主角也都算是觀眾熟知的大牌,整個場景也做出了宏大的感覺,有很多遠景和廣角鏡頭,再加上道具和服裝的認真嚴謹,氣勢上並不小。而且必須要再次稱讚兩位導演調度畫面和演員的能力,幾位主角都超水平的發揮了自己的演技,多個主角同台飈戲的場景也比比皆是,這方面也可讓一些有戲癮的觀眾過足感覺。
看完《風聲》,我和同去的女朋友討論良久,因為這部電影在劇情上幾乎完美無暇,而且留下了很多留白讓觀眾思考。這在華語大片中是比較難得的,因為我們的大片導演們都愛把故事說得死死的,深怕去看的觀眾智商太低。而《風聲》,除了在「老鬼」身份上的一些小問題、以及「老鬼」留下的信過於臃腫(其實也就是為了闡述老鬼自己對於信仰的態度,這點上也是低估了觀眾的理解能力,兩位導演還是害怕觀眾看不明白,因此要點破它)等一些很小的細節上存在瑕疵之外,整部電影就是金玉其外,金玉其中的典型。對於我而言,《風聲》是今年目前為止最好的華語電影。
風聲影評(二)
《風聲》在編劇上確實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至少大部分人看完《風聲》之後的評價都是「意料之外」。一直在猜測誰是「老鬼」、「老槍」?直到影片接近結尾才知道,「顧曉夢」是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但也無法想到「吳大隊長」居然和「曉夢」是一夥的。整個影片把觀眾的好奇與觀賞欲望充分調動。作為觀眾而言,最後的一切真相大白,雖然多少讓人感覺意料之外,但卻如此的符合邏輯,符合情形,觀眾也能夠很滿意的離開劇場。這無疑也就證明了《風聲》這種可以說是「局中局」的結構,是運用得十分成功的。
作為一個學生而言,對電影所傳遞的每一個信息量都是應該懂得去捕捉的。《風聲》讓我開始驚膽於編劇巧奪天工的用心,感嘆於編劇所傳遞的思想。
首先,吳大隊長與顧曉夢同事河北樂亭人士,作為同鄉,又是同僚,並在窗台上許下出去請喝酒的偌言。居然會在首次審訊中,顧曉夢就憑藉直覺,沒有任何理由的去指認吳大隊長是「老鬼」,這難道符合正常的邏輯嗎?既然不符合正常的邏輯,那就便是要隱藏一些秘密。在結尾,也證實了這一點,這首「我本是臥龍崗散淡人」的唱段是呼喚同伴和傳遞信息的方式。一切聯繫起來,既是如此的嚴絲合縫。
其次,在吳大隊長受刑時,李寧玉試探顧曉夢是否是老鬼,顧曉夢居然會輕易的承認,這符合一個地下黨員應該有的品格嗎?一旦信息無法傳遞出去,組織就會覆滅,這已經不是關係個人的安慰,而是抗日的希望,民族的安危問題。難道僅僅可以因為感情的虧欠而草率的承認嗎?這又是一處不符合邏輯的地方。顧曉夢不是普志高,她有革命氣節,因為感情而可能會導致組織覆滅,這是不符合情理的。同樣在結束的時候,也給了一個滿意的答案。這是顧曉夢設計的一個局,希望犧牲自己,用自己的屍體去傳遞信息,而李寧玉只是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原來,在他拿出那個「三河煙」揭發吳大隊的時候,就已經暗示了這一點。作為一個受過嚴密訓練的特務,難道會如此粗心大意,把線索和證據留在床單裡嗎?這一切的設計,同樣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
再次,在調查階段的時候,凡是吳大隊長和顧曉夢單獨在一起的時候,是幾乎沒有畫面,只有聲音的。而顧曉夢和李寧玉在一起的時候,是有畫面的。這又透漏出一個信息,演員怎麼可能在觀眾的眼睛下交換情報呢?這又什麼懸念呢?因此,也讓我們能夠發現,內鬼無疑就是在吳大隊和顧曉夢身上。所謂言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單靠聲音所傳遞的信息是有限的,因為沒有畫面,聲音又是受干擾,斷續的,所以為他們倆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交替情報的機會。在最後,通過鏡頭的補述,我們也就明白了這一點。確實是匠心獨具,讓人拍案叫絕,充滿懸念。
最後,我想談談編劇想要傳達的思想與理念。我始終覺得,無論是導演還是編劇,完成電影或者劇本,目的都是要傳遞一個理念與反映一種思考。言之無物,是空洞的,是乏味的,是低級的,不耐人咀嚼的。《風聲》所傳遞的是一種精神和一種信仰。在影片結尾的時候,那幾句意味深長的話語,打動人心。
「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是希望你們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為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拯救於萬一。我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個人的安危與禍福,在民族的存亡面前,是微不足道的。那是一種精神,一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一種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敵人不會明白,就像《紅岩》中,敵人不會明白江姐、成崗一樣。他們同樣不會明白顧曉夢。有了這種信仰,還怕什麼呢?也不久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民族的脊樑嗎?有了這種信仰,這個民族是不會覆滅的,只會不但的發展,任何困難都擋不住的。《風聲》無疑又是一部愛國的教育片,缺乏信仰就容易左右不定。讓我們對英雄頓時肅然起敬,也讓我們堅定信念。《風聲》所承載的一切,頓時讓我感慨不已。
說實話,真不想提《風聲》的什麼缺點,因為我確實很喜歡這部電影,若要說漏洞也就是一個小瑕疵。結尾,吳大隊說可以根據改變曲調來傳遞不同的信息。作為一個軍人的吳大隊,他不是音樂家,他不是密碼破譯員,至少沒有交代他懂。難道他知道具體什麼音符在電碼中就代表何種意思嗎?有點牽強,但也無關緊要。就像魯迅在《藥》裡為夏雨墳前無端填上的花圈一樣,就是一種希望。同樣如此,也是一種希望組織能夠轉危為安的希望,希望訊息可以傳遞出去罷了。終究瑕不掩瑜,缺點不值一提或有更高深用意,我輩難以讀解。
總而言之,《風聲》在編劇上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讓人拍案叫絕。
風聲影評(三)
《風聲》初上映便引來爭議一片,有人評價太過血腥變態,有人評價精彩好看,據本人觀後認為,從純娛樂片的角度看,《風聲》是一部不錯的片子,值得一看。影片宣傳為一部「抗日諜戰」大片,融入了特殊時期敵我殊死鬥爭的背景,其實不過是影片宣傳的噱頭。
《風聲》本質只是一部普通的恐怖片或驚悚片而已,至少從影片切入的角度來看,著力渲染的是其情節的詭異,畫面血腥,人物性格的乖張離奇。影片中多處出現實施酷刑的血腥場面,尤其是周迅被架著在痲繩上用力一拉,灑下斑斑血跡的那一幕,著實讓人驚出一身冷汗。憑藉著這些刺激的畫面,《風聲》確實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但也因此被人詬病,認為《風聲》格調低下,變態離奇。
其實,從一部純商業片的角度來看,《風聲》是成功的。相比好萊塢層出不窮的恐怖片、驚悚片來說,風聲中展示的恐怖畫面實在是太小兒科了。()《風聲》帶給人的僅僅只是娛樂而已,如果非要把它提上所謂的藝術高度,其實未免太小題大做了。《風聲》只是一部電影快餐,只要能從中得到快樂,就算沒多少營養,又有何妨?
從《風聲》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好萊塢經典驚悚片中「密室囚禁」「殺人遊戲」類型影片的影子。看得出來中國的導演對西方好萊塢拍攝方式的模仿已經漸漸成熟。從最初馮小剛拍攝的《集結號》開創了一個中國電影製作方式的新格局,《風聲》這部片子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個起點。或許不久之後,中國拍攝的新片中會越來越具有這種西方好萊塢的味道。
這已然成為當前電影製作的一種流行方式,從早先的《機器俠》《建國大業》都看到了這種影子。觀眾愛看,票房火爆,只要得到了市場,就得到了一切。
本土的東西越來越少,流行的東西越來越多。視覺衝擊越來越顯著,更講究影片的製作技術,拍攝手法。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國產電影的一種進步。但願我們在學到好萊塢影視製作皮毛的時候,也能吸取其精髓。早日拍出像《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七磅》這類觸及人心的大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