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詩詞名句

詩經:晨風

詩經:晨風

鴥彼晨風,郁彼北林。
未見君子,憂心欽欽。
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櫟,隰有六駮。
未見君子,憂心靡樂。
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棣,隰有樹檖。
未見君子,憂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注釋

1、鴥:鳥疾飛的樣子。晨風:鳥名,即鸇鳥,屬於鷂鷹一類的猛禽。
2、郁:鬱鬱蔥蔥,形容茂密。
3、欽欽:朱熹《集傳》:「憂而不忘之貌。」
4、苞:叢生的樣子。櫟:樹名。
5、隰:低洼濕地。六駁:木名,梓榆之屬,因其樹皮青白如駁而得名。駁即「駁」字。
6、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實色紅,如梨。
7、樹:形容檖樹直立的樣子。檖:山梨。

譯文

鸇鳥如箭疾飛行,飛入北邊茂密林。
意中人兒未望見,憂心忡忡情難平。
怎麼辦呵怎麼辦?你竟把我忘乾淨!
山坡櫟樹真叢錯,窪地梓榆真斑駁。
意中人兒未望見,憂心忡忡難快樂。
怎麼辦呵怎麼辦?你把我忘實在多!
山坡長滿那唐棣,窪地挺立那山梨。
意中人兒未望見,憂心忡忡似醉迷。
怎麼辦呵怎麼辦?你已把我全忘記!

賞析

一個女子痴心地渴望著,等待著重新見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傷。其實那位「君子」,恐怕壓根兒已將她忘個罄盡。這首詩的內容實有揶揄嘲弄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況味。朱熹《詩集傳》說此詩寫婦女擔心外出的丈夫已將她遺忘和拋棄,這比起《毛序》「刺秦康公棄其賢臣說」、朱謀瑋《詩故》「刺棄三良說」、何楷《詩經世本古義》「秦穆公悔過說」等,相對而言較為通達,可作參考。

全詩三章,章六句。首章用鸇鳥歸林起興,也兼有賦的成分。鳥倦飛而知返,還會回到自己的窩裡,而人卻忘了家,不想回來。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兩句,很可能是杜甫《望岳》中名句「決眥入歸鳥」所本。從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蒼茫的黃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憂傷苦澀。再細細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麼辦呵怎麼辦?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話的質樸語言,表達出真摯感情,使人如聞其聲,如窺其心,這是《詩經》語言藝術的一大特色。從「忘我實多」可以揣測他們間有過許許多多花間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負得深,這位「君子」實在是無情無義的負心漢。不過詩還是表達得相當蘊藉的,細細咀嚼方能品味。五代馮延巳膾炙人口的《鵲踏枝》詞「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當系從此詩翻出。

「山有……隰有……」是《詩經》常出現的起興成句,用以比況物各得其宜。上古時代先民物質生活尚不豐富,四望多見山巒坑谷正是歷史的必然。那顒望著的女子瞥見晨風鳥箭樣掠過飛入北林後,餘下所見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櫟樹和窪地里有樹皮青白相間的梓榆。三章則換了兩種樹:棣和檖。之所以換,其主要作用怕是在於換韻腳。萬物各得其所,獨有自己無所適從,那份惆悵和淒涼可想而知,心裡自然不痛快。三章詩在表達「憂心」上是層層遞進的。「欽欽」形容憂而不忘;「靡樂」,不再有往事和現實的歡樂;「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發展下去,也許就要精神崩潰了。全詩各章感情的遞進軌跡相當清晰和真實可信。

朱熹為了自圓其說,《詩集傳》還特意舉了例證說:「此與《扊扅(眼移)》之歌同意,蓋秦俗也。」《扊扅歌》的本事是這樣的:百里奚逃亡後當上了秦相,宴席時廳堂上樂聲齊奏。有個洗衣女傭說自己懂得音樂,於是操琴撫弦而奏,並唱道:「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富貴,忘我為!」百里奚聽後詢問,方知是失散的妻子,於是夫妻團圓。朱熹用秦俗來證秦風,也頗有說服力。不過詩無達詁,見仁見智,也不必泥於一說。方玉潤《詩經原始》說:「男女情與君臣義原本相通,詩既不露其旨,人固難以意測。」說得很圓通,讓人自己去心領神會。高亨《詩經今注》云:「這是女子被男子拋棄後所作的詩。(也可能是臣見棄於君,士見棄於友,因作這首詩。)」這後面兩個「也可能」,補充得很有意思。《韓詩外傳》和《說苑-奉使篇》載趙倉唐見魏文侯時引及此詩,還用來表達君父忘記臣子之意。因此,關於此詩的主題,還是有繼續發掘的餘地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