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飛翔影評(一)
相約去看《逆光飛翔》時,同伴說:去打雞血呀?我說不是的。只是想經由別人的故事抵達自己的內心而已。
就好像,我不會給這部片子打上「勵志」的標籤。電影裡,沒有人是弱者,沒有人需要成功、需要與強者比肩。盲人,只是生活方式與我們稍微有些不同的一小群人而已,他們比普通人更需要慢下來生活,需要發動身體的每一個神經末梢去感受生活而已。所以故事,沒有渲染同情。只是用了很多鏡頭,寫一個有眼疾的人,怎麼去適應新的環境,即便獨自在人潮中被路人不斷擦肩,也不覺得這個世界虧欠自己什麼;寫一種親情,是如何陪自己的孩子慢慢適應生活:不急,我就在你旁邊,你自己試試看。
沒有矯情,裕翔只是想有著和平常人一樣的生活。不被側目,不被同情,不用需要比賽才能被看見。喜歡,那就去做啊。就是這樣的面對自己的勇氣,讓一個放棄舞蹈的女孩子,被溫暖到。
閉上眼睛,聽聽自己的內心。是不是這個世界太紛擾,所以很久以來我們都忘記了心裡的聲音。歸咎於現實的控訴里,我們想不起還有勇氣這回事。在抱怨的世界裡退縮,在懊悔的聲音中蹉跎。
我曾蒙上眼,在別人的帶領下挪步。我也曾遭遇重挫,在低谷中害怕、徘徊。在那些沒有光的日子裡,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氣。我沒能在一開始就戰勝自己,我也沒能面對那些過去,在每天陽光照進窗子的那一刻,我都寧願是在夢裡。我也,終於忘記了自己想要什麼。在緩慢的調適中,我才試著去邁開每一次前進的腳步。因為我終於想起來,所有的一切,絕不是為了阻擋我,而是讓我更好的前進。
閉上眼睛,聽聽自己的內心。是不是因為跌倒過,所以我們才「聰明」的去繞路而走;是不是因為失去過,我們才「聰明」的不去爭取擁有;是不是因為被欺騙過,所以我們才「聰明」的不去真誠相待。因為「聰明」,我們丟失了真正的自己。
閉上眼睛,認真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現在的樣子,是不是你想要的自己,現在的生活,是不是你所期待的世界。不急。不急。聽聽你心裡的聲音,跟著那個聲音,慢慢的,往前走。
淚水打轉,逆光飛翔。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有成功,我想那就是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逆光飛翔影評(二)
觀畢《逆光飛翔》,應說本片最大的成就在於透過光影鏡頭和聲色元素探索主角眼中的世界,其對於塑造人物性格和傳遞情節十分出色,怪不得澤東電影公司對它青睞有加,這應說是本年度到目前為止院線上映國片裡,除了《一代宗師》外聲光畫最出挑的真人電影,王家衛顯然也很中意這部電影中影像符號傳遞出的美學風格,可以說,在風格上,張榮吉走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逆光飛翔》片頭一開始的鏡頭,觀眾就能快速被本片特有的攝影風格,大量逆光鏡頭、故意失焦鏡頭、剪影鏡頭和局部特寫,以及對它們的交叉剪輯使用,快速將觀眾帶入到主人公黃裕翔近乎失明的視角,去體會這個世界:火車轟鳴出隧道,鋼琴琴鍵的美妙奏響,敲打玻璃杯子的響鳴,撫摸各類牆面的吱耳聲音,倒入水杯的涓流細聲,海潮之聲,用光影的切換和大量聲音元素的切入完成了對他的來歷和小時取得的成績的交代,這個片段信息量巨大,它傳達了三個重要的信息:黃裕翔因失明而練就對於聲響特有的敏感,他小時延至成人的心結,以及暗喻本片主題「對光明的觸摸」——用逆光鏡頭展示黃裕翔對於光明的渴望,英文片名則更為直觀恰當:「Touch.of.The.Light」。
其後影片情節的後繼呈現,法國攝影指導Dylan Doyle將這種攝影風格更為放大,不光大量繼續採用逆光和手動跟焦,最關鍵的是交代本片的女主角小潔的心路時,大量採用了鏡中像鏡頭來傳遞她的心理活動信息,電梯裡情不自禁的試舞,夜深人靜時的痛哭,參選時鏡子的舞姿,這些鏡頭不僅是這部電影美學上的展示,同時也是展示戲劇結構上人物二元關係的一種手段。
從小潔和黃裕翔的人物關係來看,在未偶遇之前,他們在各自的世界裡各有各的束縛,小潔找不到生活前進的方向,痴迷舞蹈的她卻為了家庭的生計被迫放棄學業,也放棄了舞蹈,而將全部生活重心寄托在男友身上,當發現男友撇腿的時候,她的精神崩塌了,苦惱且無助;而黃裕翔則剛剛擺脫對母親的依賴,無論是精神,還是生活的自助上,他同樣陷入了危機,同學對其輕慢使其更加孤立,激發了他更強的自尊心,斷然拒絕老師勸其參加音樂選撥賽的機會,這個退縮,源自黃裕翔小時參加音樂賽拿到第一名卻被譏諷為「因為是看不見東西」的刺激。
兩人偶遇之後,逐漸向對方敞開了心扉,也成為彼此心靈的鏡子且互相取暖,這是本片劇作上很棒的一個處理,小潔從黃裕翔身上看到了堅強,看到了對生活不屈的鬥志和毅力,深為震撼,才下決心戰勝生活的困頓和內心的軟弱,劇中小潔留給黃裕翔的錄音帶很清楚地點明了這點「因為有你,讓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並不是在阻擋我的前進, 更是讓我下定更大的決心。」而黃裕翔則因小潔介入其生活,而帶來了對人生更多的感悟,雖然他看不見事物,但從小潔身上,他觸碰到了光明和快樂,這已足矣,足以讓他邁出因之前經歷而不敢邁出的人生腳步,他不再是那個蹌蹌踉踉的孩子了,他開始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他還被小潔的話激勵出了參加音樂比賽去展現自己潛力的動力,「謝謝有你,讓我明白,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這種從視覺上設定的鏡像關係和結構上的二元相關最終轉換成了核心的兩重關係,兩人都從對方身上找到了戰勝生活的希望和勇氣,於是,雙雙展開了一場在光影上的命運之舞,黃裕翔在內心想像舞蹈的情景,以完美的韻律攀上了未曾攀上的音樂高峰,收穫了熱烈的掌聲,也收穫了母親欣慰的淚水和評審及同學的尊重;小潔則在香港挑戰自己的潛力,即使失敗也不要緊,因為她已經明白了她自己的人生方向,從此不再迷茫。結尾高潮戲的交叉剪輯最終完成了這種視覺元素過渡到核心命題的處理,非常漂亮。
張榮吉的處女作雖如此讓人驚艷,但有人說,這還不是一種小清新台灣電影?()氣質上應該說是,但它還是有區別於其他這類影片的很多特點:首先,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張榮吉並不想把它處理成紀錄片,而是處理成劇情片,且讓黃裕翔自己出演自己,效果不俗,這份勇氣值得嘉獎;其次,它植根於小清新,但最終結果完成了由小清新往自我覺醒的蛻變,從而對生活的課題有了擔當,不再單薄;最後,它很難得,不再受過去年代和時代潮流的影響,而是從現實生活和自身經歷挖掘成長的力量,甩下了台灣電影慣有的政治包袱,也不再被青春片常常盲目伴生的時髦元素而挾裹,這讓它區別於台灣這幾年的《男朋友。女朋友》、《艋舺》、《翻滾吧,阿信》等青春元素的呈現,很清醒,很難得。
還值得一提是片中的一眾配角,延續了港台電影的優良傳統。無論是扮演黃裕翔媽媽的李烈,還是扮演COCO飲品店老闆的納豆,以及本色出演的許芳宜、柯淑勤,都十分搶戲,讓人難忘,女主角張榕容也從本片看出了可塑性,前途可期。片中有三段交叉剪輯,影像銜接處理得簡潔有力,讓人物之間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增加了情緒感染力,也是本片在技術處理上的亮點之一。
最後還是得說,本片依舊犯了大多數處女作同樣的幼稚毛病,主角黃裕翔被塑造的過於簡單,行為單一,雖然本色出演,展現了他的毅力(自己摸索從宿舍到教室上課,應該源於其真實經歷),但勇氣突破的劇作方面,沒有內心逐步遞進,從而發生轉變的說服力,而太多來自於外界的刺激,這點上,同類型音樂題材的《閃亮的風采》有太多角色內心挖掘的處理值得張榮吉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