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越獄影評

越獄影評(一)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過兩部經典動作電影,石破天驚和驚天動地,非常精彩,邁克貝和西蒙威斯特的功力也相當深厚。越獄,雖然與其無憂,但結束時同樣驚天動地,石破天驚。

這樣的稱讚也許有些過分,但是其精彩程度仍不容置疑。缺陷存在於任何一部電影和電視劇中,與其誇大它倒不如把目光聚焦於它的精彩之上。

多年前,有一部在影迷心中如聖經般的電影,它在上映之初票房慘澹,德拉邦特無可奈何,豈料,錄影帶收入如洪水般灌之,此後10年間被奉為僅次於教父的神來之作,在眾多影迷心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的經典程度已非語言可以表述,相信只有歷史才可以檢驗。它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在劇情和題材相似的基礎上讓我們再來看看同樣以越獄為題材,同樣是男主角被迫害的驚悚劇情類電視劇--越獄。

越獄——驚天動地,在所有觀眾仍然猜測最終結局的時候,他們已經處於高牆之外,希望的火焰又一次燃起,10英里的路程,對於他們,卻是那麼的長……

可能很多人在中期階段都沒有想到他們真的可以越出那堵高牆,對於劇名簡單的了解,他們一定可以成功,再深入探討又疑點重重,不過最後真相大白,雖然他們仍然處於逃亡之中,但是我們並不失望,而相比於ALIAS和LOST之流,完全沒有任何頭緒,只是不停的循環往復,不可以說不精彩,起碼有些拖沓。

在越獄第一季結束後,盤點它便成了劇迷心中必做功課之一,首先,來看SCOFIELD,一個能力與自己年齡不相符的人,心思慎密,城府頗深,偶爾會稍有躁動,此便突出了他的果敢,冷靜與智慧。在他完全認為自己的兄弟是無罪的情況下,毅然走入監獄,這時他就已經明白,除了此路已經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把自己的兄弟在其被執刑前救出,與此同時,他那堪稱完美的越獄計畫也便已經開始了。事事難料,就如同SCOFILED第一次越獄近似於成功的時候,一根鐵管就使他徹底的絕望到了放棄的地步,但他的毅力和信心也非此容易地就被摧垮,另一套計畫也已經悄然而生,唯一支持他的,就是LINCOLN的生命,這時,決定一個人是否生存的砝碼,已不再被法律所掌握。SCOFIELD的個性特點並不突出,性格看起來比較內向,不善與人交流,而使他如此行為的原因就是為了保護他那徹底的越獄計畫。但是,想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實現卻也是那麼的不實際。

因為政治迫害,被囚於監獄,又因為政治,而被判以極刑。他是一個對生活沒有信心的人,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兒子和自己曾經最愛的女人,命運的輪迴又需要這些他曾經失去的人來幫助他,他不想離開這個世界,但他無能為力,他思念那些他愛過的人,但他無法再靠近他們,從他被囚禁的那一刻起,生活已經不再屬於他,但又是那些他曾經愛過的人給了他生存下去的希望,他的絕望並不徹底,僅僅一根火柴就可以再次點燃他那絕望的心,他的兄弟,SCOFIELD給了他希望。LINCOLN在漫無目的的控訴他的含冤之苦的時候,他的兄弟卻告訴他:『如果你根本沒有要殺人的念頭,你又怎麼會出現在那裡?』是的,被迫害被冤枉是天理難容,可是如果他根本不想去開槍的話,起碼他會活的自在一些,如果他真的開了槍,就算他沒有被抓住,相信那些曾經屬於他的人也會離他更遠。而根本就是,在自己沒有被別人傷害的時候就千萬不要去傷害別人。

SCOFIELD的室友,為了自己的女朋友以身犯險,一個還有幾個月就可以坦然走出高牆的人卻不顧一切地要再次觸犯法律,看起來是那麼的愚蠢,而使他有如此行為的就是對愛情的執著,他無法再等待,等待自己深愛的女人花落別家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泰然處事並不能贏回女友和自己的孩子,他的希望同樣來自於SCOFIELD,且命運也會因其而改變。SURCE除了自己所具有的「技術」外,並無其他可言。

他也許是越獄8人組中最被唾棄的人,心思慎重,詭計多端,壞的是無以復加,在觀劇同時也對飾演這個角色演員的敬意猶然而生。他被別人出賣而入獄,與其這麼說倒不如說他的末日已到,胡作非為的後果在任何人看來都該得到法律的懲罰,他沒有理由去怨恨更沒有理由去報復,他只能怨恨自己的生活方式極度混亂也只能報復他自己所做過的事,唯一可以使他仇恨的其實是那些殺死他親人的人,可是報復可以得到的卻是更加殘酷的報復,他也為此付出了手的代價。他最終是否會被再次關入監獄或者被根本毀滅還不得而知,但是,壞到極端就一定是毀滅,那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最痛恨的人之一,不共戴天,有一點機會就想把他至於死地,不過他也是越獄是否真正成功的關鍵,墨西哥雖然遙遠但是一架飛機已經足夠給與他們到達的希望。ABURAZZI從地獄回來後,深信上帝給了他重生的機會,實不知其實自己大限未到。最後我們看到,他自己的飛機也離他而去,要麼再回到監獄要麼一起亡命天涯。在他奪走BAGELL手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退縮和困惑,與此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被報復的種子。而他最想從SCOFIELD那裡得到的東西看來也很難實現了。

謊稱自己仍然在服役,實則身處深牢大獄,為了不想讓妻子對他的離開感到懷疑,毅然決定提前出獄,不管結果是否如他預料的那樣,家庭才是最重要的。而他也為越獄行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幫助。

BELLICK的臥底,真實的供出了SCOFIELD的計畫,為了漢堡,為了舒適的床榻,為了不再被騷擾,人性的一面在他身上表露無疑,最後,被拋棄自然也就合情合理。

非常聰明的傻瓜,被SCOFIELD的小計策騙到了同類人之中,又被SCOFIELD的小計策「騙」出了監獄,最後又被小計策騙出了汽車,我們得到這樣一個信息,如果有一天他可以不再被別人操縱,他也就真的越出了心理上的那道高牆,哪個時候,他就成功了。

傳奇人物,遮遮掩掩的過了大半生,從不承認自己的過去。從開始為了看一眼自己的女兒到最後吐露真言,徹徹底底的一個悲劇型人物,他本應該活在高牆之外,無奈的是,政府的錢並不是誰都可以拿的,要拿就要付出代價,也許這個代價是一生。

從越獄首播的第一集開始,就十足的讓觀眾牽掛了將近一年。在第13集結束的同時,一個新的開始也已經展開。是否可以把它這樣來理解,每次結束都是意味著一個嶄新的開始,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那麼第2季也就不再那麼懸而未決了。

越獄,看起來很簡單,把自己的兄弟從殘酷的現實中解救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多少戲劇性的場面,又把人性的本質表現的多麼露骨。SARAH,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她無法忍受父親的謊言,更無法忍受看著無辜的人走上刑台,無法取捨,打開了那道門就意味著自己心中法律的底線被徹底逾越,視而不見又會把她拉入生活的痛苦之中,情義兩難全,取捨之下,在自己已經不可能從越獄的旋渦中全身而退時,犧牲自己而成全他人,也就成了一種所謂的精神和主義。COPPER在最後的時間中,回顧往事,全盤拖出,他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自己在垂暮之年僅有一點願望也要靠別人來完成,不知道這時候他是否後悔過曾經那段意氣的歷史。VERONICAR,LINCOLN以前的女友,舊情難忘,她沒有選擇逃避雖然這樣做可以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而她那根本無辜的未婚夫也與她天人兩隔,愛情的力量永遠是那麼的偉大。整部劇毫無保留的展示了朋友之間,愛人之間,夫妻之間,父子之間,父女之間,同事之間,上下之間,仇人相互之間的愛恨情仇,而無數的愛恨情仇又就構駕出了越獄這部電視劇的精彩之處。

劇中任何人物都是關鍵性的,所有的角色相互交織使得劇集精彩非常,每一集都讓人激動十分。在還沒有從劇情中完全地解脫出來的時候,就又開始了對下一季的猜測,畢竟它的精彩是絕對的,而好奇心又是難以抵抗的。不管怎麼說,它確實娛樂的觀眾,而觀眾也抱以熱烈的掌聲和對它前途的期待。

越獄-驚天動地,無數的人倒下只為越過高牆的那一刻,它沒有爆炸性的場面和翻車鏡頭,沒有英雄以一敵百。它的英雄誕生在劇情的現實之中。它所有的就是撼動觀眾的心。

除了激動,還能做什麼,除了期待,還能有什麼。

越獄影評(二)

監獄是個懲罰罪犯的地方,高度戒備,等級森嚴,最容易培養「執法暴力」。如果在這樣的地方能有平等意識,那這樣的地方就一定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

《肖申克的救贖》(下稱《救贖》)劇本改自史蒂芬金的同名中篇。《越獄》是完全在這個基礎上的再創作!美國驚粟小說鼻祖、暢銷書之王史蒂芬金創作的中篇很少,《救贖》是其中之一。《越獄》抄《救贖》,但抄得實在太成功,太妙,太創新!(不知道給史蒂芬給了著作權費沒?)我在看《越獄》時一眼發現:由於出色的表演,演禁子牢頭的那位可愛仁兄,被請進《越獄》中繼續當大反派,造型居然一模一樣。多年未見,跟我一樣「還是97年那樣子」。想起來甚是溫馨。莞爾一笑。

我曾經看到一個凱迪網毛頭小子、「肖申克新人」(肖申克老人看的都是台灣翻譯版本的什麼《刺激1995》!),對《救贖》的情節提出「亞洲思維」疑問——他不理解為什麼典獄長竟然允許杜福雷給議會寫信,而議會竟然答應了杜福雷的要求?

我回答說這是因為美國的犯人,不是犯人,更不會「不是人」,而是平等的「懲罰中的公民」。按《聖經》的解釋,人皆有原罪,需待救贖。既然大家皆為需救贖之人,懲罰同類自當心懷戒懼,一切囂張地濫用權力行為至為不妥。這個公民當然可以給議會寫信,如果典獄長不讓寫信,就侵害了憲法第一修正案《人權法案》,典獄長就會坐牢。而議會議員,是由公民一人一票選出,他們是為公民服務,這個公民,也包括正在服刑的有寫信公民權的牢犯。議員可以不答應杜福雷的擴張圖書館的要求(事實上最後也是在每周一信的壓力下才感動地答應)——但他必須冒被選民唾棄而被選下去的風險。監獄中的犯人可能沒有選舉權,但別忘記,他們的親人有選舉權。而且他們出獄後可以參加投票,把你選下去。你無法忽視這個力量。

當今天下美劇流行,《越獄》爆熱。美國思維方式更直觀地通過螢屏表露出來。這比韓劇、日劇、港劇流行更有教育意義。用錢來做比較的話,國產劇仿佛是武漢地價,雖然老土但是緩慢上升但空間有限。韓劇依稀是上海地價,如日中天壓都壓不下去,只好搞掉頭頭腦腦。日劇堪比北京地價,生下來就值錢,無所謂漲不漲。美劇可就是當仁不讓的香港地價,突然一看,原來如彼!《越獄》更仿佛房地產中的湯臣一品,價格高到感動地球!在劇作編創手法、導演藝術、攝像技巧上,這個劇完全是好萊塢拍電影手法翻版,「用拍電影手法拍電視」(冷眼看客語),是近年美國的潮流,更是世界娛樂業的新標桿。

美國電視劇比之好萊塢電影,在篇幅上的長和大,能更多表現編劇的思想。

我們看韓劇,會發現編劇的「愛情思想」仍停留在中世紀,居然父母能明目張胆干涉子女的戀愛對象選擇權。在日劇、港劇中,無不有大量類似題材。至於瓊瑤,更是一生樂此不疲。而且亞洲的觀眾似乎永遠很受落這些情節。那些編劇有意無意灌輸、縱容這些情節的發生。同樣的電視如果放到美國,美國觀眾第一反映可能是:那子女為什麼不起訴?他們為什麼不珍惜自己的權利?

子女的自由選擇職業,也是這樣,《越獄》中州長的女兒居然不體面的是牢房裡犯人的醫生,而他爸爸楞拿她沒轍!他知道干涉,他就犯法,就得坐牢。美國的影視絕不會出現瓊瑤式和韓劇里因為金錢、門第而干涉子女婚姻、工作自由的故事,不是不能寫,不是美國就沒這樣的故事,而是一寫就觸犯美國思維方式,吃力不討好。

《越獄》、《救贖》中我們看到,即使出現監獄暴動(暴動原因居然是因為停電後沒空調!),也見不到軍人的影子。只有警察。軍人是無法、無權出動的,憲法規定美國軍隊不得干預國內事務。甚至在去年(2005年)「百年難遇」卡特里娜颶風期間,拖了好久,才好不容易批准軍人有限參與救災。美國人很少、很難看到「軍民共抗災」場面,911那麼大的事,只有警察、消防員忙活兒。

《越獄》裡,還有很多奇怪現象:

典獄長不耐煩,可以不鳥州長。

州長只要高興,可以不鳥總統。

副總統可以常常跟總統對腔對調。

州長女兒,可以不鳥州長。

犯人在理論上,也不怎麼鳥獄方。

毆打犯人是嚴重罪行,一經發現立即革職。而且可能在捲起鋪蓋走人之後再找不到類似工作。即使是林肯這樣的重刑犯,還差幾天、幾小時即將處決,也會獲得不容質疑的尊重。無人懷疑任何人應該擁有的所有權利。哪怕他犯了滔天大罪。

我們再來看這監獄裡的醫生:犯人居然可以完全自由的出入獄中醫院(獄中居然有條件那麼好的醫院),獄方無權干涉任何醫療工作。

美國的監獄大牆內有巨大的草坪。這個草坪,注意,是放在監獄內部(絕非放在監獄大門外的面子工程),讓一幫罪犯放風用的。它不象別的國家,是建在監獄外部。一般我們看到的監獄,是外部有個花園,這個花園,囚犯是無權在裡面放風的。是用來給來賓參觀用的。監獄內部只有水泥平地。(中國的確是形式主義)

在《越獄》裡你會發現,給什麼議員寫信是小意思,在合適的條件下,還可以堂而皇之的要求跟女朋友約會,在約會時並且幾乎明目張胆和女朋友做愛!!!即使是美國文盲,也對個人權利這個項目有骨髓般感受,習以為常——人通常可能一生都無法感受到骨髓的存在,但骨髓要哪天不在了,那感受就來了。FernandoSucre在監獄中會見女朋友,禁子牢頭惱得牙癢,恨不能把這囂張的傢伙宰了,但就是沒辦法,因為這是囚犯個人權利。一觸及個人權利這茬,再狠都沒轍。(不過只要在典獄隊長的權力範圍內,他可以極儘自己之能事報復囚犯,參見當認為Tweener沒有利用價值後,換獄房被獄友X虐待,以及處處抓Scofield的把柄等)

在這個劇中,顯示的創作自由無比巨大:同樣題材,即使在香港創作出來在無線台播出,可能仍會槍斃(香港電影在80年代倒是能出現類似題材)。而在美國,無論什麼樣的題材、價值觀都會獲得尊重,即使是邊緣價值觀。比如說為了達到目的(越獄等同思想暴力)不擇手段的主題。在美國電視上,居然可以出現割喉、雞姦……當然美國也不會在兒童時間播出《越獄》。好的制度會對人類作出最大的救贖,也會對人類的戲劇做出偉大貢獻:如果麥可坐的是史達林的集中營,則無法釋放任何能耐。那裡無法放風,如何串聯?不串聯,如何越獄?遇上史達林這哥們兒,邁克就只有回鄉務農,不打主意救他哥哥林肯了,大家導演、編劇、演員全部歇菜,沒事幹,回家,散夥。

在編劇的眼裡,在好萊塢的習慣里,政治人物統統是不可靠的、必須懷疑的、可譴責的、自私的,必須無情揭露的、無情鞭撻的。美國編劇特別喜歡把罪犯放到白宮、國防部、外交部、議會等等這些地方,而且「惡的幻想對象」也愛選擇總統、副總統、部長之類。可以說,在螢屏和銀幕上,美國人是毫不猶豫地把任何當權者「打翻在地,踏上一腳」,美國式思維:政治是骯髒的,政治人物永遠靠不住,必須永遠用懷疑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傢伙。把他們管得嚴嚴,不讓他們越雷池一步,如果稍有異動,就毫不客氣地「殺掉」。絕不會出現台灣那樣幾百萬人上街也把所謂扁扁毫無辦法、「好人在家裡嘆氣、壞人在台上唱戲」那樣的荒唐——世界上最難的,是實現「把統治者關在籠子裡的夢想(布希語)。而好萊塢和美劇實現了這個夢想。正如美國憲法所說:當人民的權利得不到保障,人民有權推翻暴政。「越獄」本身只是一個象徵、象徵美國人民有權用非常手段尋求自由。

在《救贖》、《越獄》這兩個故事中,一切只是個寓言。我們會發現《救贖》中,「所有坐牢的都是好人」(包括殺人犯)。好到失笑,好到失真,這是藝術的誇張和濫情,是創作的形式。編劇從不提他們的犯罪經歷,而只表現他們的「苦大仇深」。那些監獄的管理者們,全部都是黑暗勢力的代表,這一點在《越獄》中同樣明顯。這些監獄裡的牢頭們,他們別說洗黑錢,白錢他們也洗!權力在他們手中無限泛濫。按編劇的意思,就是要把他們寫得壞壞的,才能對「越獄」做出合理解釋,才能思考人性和社會。這樣就輕易調動觀眾的積極性,讓親者快、仇者痛。(現實中,美國的監獄怎樣呢?不得而知,中國的監獄呢?我沒呆過當然不清楚)

在美國編劇的眼裡,知識就是力量,理性比感情更重要。高智商會得到崇拜。任何道德說教,都比不上切實的知識和行動的展示更激動人心。邁克在任何情況下,特別是對突發險情的處理上,跟香港「巴士阿叔」事件中忍受6分鐘辱罵而不動聲色的四眼仔一樣冷靜和理性。一生都用頭腦而不是情緒解決問題。美國人喜歡這樣的英雄。美國人的英雄是知識型英雄。無論是史泰龍、超人、蜘蛛俠還是施瓦辛格(他後來用腦袋而不是肌肉成功競選州長),都有一個比四肢更發達的大腦。(不過Scofield實在太帥了,不過他在第二季中有點落魄)

無論《救贖》和《越獄》,編劇主要做的都是「挖洞」。且洞挖好後都沒有立即越獄,而是拖拖拉拉,還要慢騰騰找尋所謂「司法渠道」,卻又讓正規渠道一一破滅。無論是證人還是證據,只要有新希望出現就格殺勿論(呵呵)。所謂吊胃口是也。(真的是很過分啊,我看得心臟病都被急出來了)《救贖》中杜福雷在挖好隧道之後,沒有立即出逃,希望破滅後才立馬不見人影。杜福雷走的那天的天氣是暴雨,這個也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是對正規渠道「平反」的絕望。所謂「一顆紅心,兩手準備」,白道不行,只有來黑的。從而讓觀眾理解「越獄」的苦衷:實在是逼上梁山啊。編劇原則有一個「高潮原理」,高潮尋找合適時機,這個時機可以硬造。《越獄》用一個女人和一個被迫的男人律師在監獄外面的拙劣活動,來反襯「越獄事業」的正義性。從第一集開始,就明確設定一個肯定能完成的任務:「越獄」。但如何搞?這個懸念被不斷提示,並且通過無數艱難險阻加以強化。

在編劇之高明這一點上,還反映出一點跟國內、香港和韓國的不同。亞洲娛樂圈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經紀人、經紀公司施加壓力搶戲」,即使是成龍那樣的超男性電影,也常花空心思想把女主角的戲份增加(女主角的經紀人通常會施加壓力)。據我所知,《向天真的女生投降》在製作時,女主角的戲份由四成被提高到五成。這就造成明顯的拖沓感,和原著相比,減弱了主角故事部分的流暢。而美國影視,現在越來越注重:男女分戲。《欲望都市》的成功,在於把男人一腳踢開,全部由幾個女人做主。《越獄》中,為了極力突出邁克的帥氣、聰明,選了一幫醜男加入他的隊伍對他言聽計從。兩個女主角也不是很漂亮,最漂亮的是一個超級大配角:妓女。她們個個演技不錯,絕無花瓶感。無論男女,所有光環都是投向邁克。細心統計下會發現:女人的戲份,絕對不會多過2成!但整個劇的氣氛卻給人感覺女人的戲份不算少,這是因為這個劇,節奏之快,超過韓劇2萬倍。一般鏡頭停留人臉的時間不超過3秒。普通一段對話不超過30秒。絕無國產劇「每個人都是演說家「和」語速緩慢症」的怪事。《越獄》是梁山好漢似的熱血戲。《無間道》為什麼成功?就是因為專心做男人,放眼望去,全部是男人。《霹靂嬌娃》為什麼熱爆?就是因為專心做女人。(怪不得)

有人說,《救贖》越獄成功後,杜福雷為什麼不再訴諸法律,洗刷冤屈?為什麼《越獄》成功後,邁克、林肯還繼續逃亡?(迷茫)

美國的獄政黑暗嗎?不知道!世界上沒有千年的烏雲,但也不會永遠春暖花開。美國在理論機率上,一定有冤獄,有暴政。但美國有電視劇《越獄》!

這兩部片子的主題是一個寓言,一個娛樂寓言。反抗黑暗制度和權力結構的寓言,表現人在非常情況下的爆發力、智力。他不寫他造反就不錯了,你以為他還對腐朽的法律還抱有希望?跟中國古代逃離暴政的秦朝人不一樣,現代小說和劇本就得這麼寫:太平洋如此浩瀚,如此深藍,啊,美麗的加勒比海,如冷眼看客所說,人如果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他應該死在那裡。啥也不管去你媽的法律、制度,老子鬥不過你,隱居還不行嗎?這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結局,跟《桃花園記》一個調調,真可謂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偉大的陶淵明不會告他侵權。《越獄》目前沒有拍完,它選擇什麼樣的結局,那是偉大的美國編劇說了算。

越獄影評(三)

陸續看完了《越獄》兩季,心裡終於不再對它有所企圖。我以前說過我不愛看連續劇,太浪費時間,也太考驗耐性。但這三年中也偶爾看了一些,《藍色生死戀》,比較早的,還記得當時跟舍友一起邊看邊抹眼,紙幣用了不少;《浪漫滿屋》,則相反笑聲不斷;《瘋狂女主婦》,研二時看了一季多,到如今也沒再繼續;《王子變青蛙》,呵呵,師姐強力推薦之下,看完了記住了那個183的明道;再後來就是畢業之前看了《愛情魔發師》,大抵是王子青蛙版的翻版,幾乎原幫人馬,而且故事情節也基本雷同。呵呵,無聊之際就當重溫一下王子和灰姑娘的舊童話。這學期看了〈越獄〉,崩出個帥哥來。說實話,麥可還真不錯,就衝着他的高智商與難以言狀的兄弟情深也要多看兩眼。查了他的檔案(哈,不會是專業敏感性吧),他的身上居然有八國血統!而且據報導他的雙眼瞳膜不一樣顏色呢。在第二季中我就很認真地關注了一下,嘿,也不是很容易區分呀。總之對他,估且算是一個比較養眼的吧。要知道,如果光有其表,沒有頭腦,那還不知看棵樹去,還能護眼呢。

說說〈越獄〉吧。第一季情節緊湊、懸念疊起,自然是引人入勝。作為〈越獄〉這一計畫的總策劃者,麥可在劇中堪稱天才的化身。他絕對是一個步步為營、運籌幃幄的戰略家,又是一個攻心為上、善借於物的心理學家。不管假搶銀行意味著入獄為工不再自由,不管獄中糾團結派各自為敵不得安寧,也不管案件罪名沉重不堪可能永無出頭,更不管嚴防死守音訊不通而時不待人,憑著兄弟間的血脈深情和誓死血冤的不怠希望,他毅然選擇入獄為伴、共謀出路。光這點精神,就可以用黃健翔的那著名的「解說門」經典台詞了。「麥可,他進去了,越獄!越獄!越獄!他就是這麼想的,這麼打算的,這麼計畫的!不給聯邦政府任何機會(殺死他親哥)!他們可以成功逃出的!聰明的麥可,他運用了工程師的專業頭腦!阿布茲,蘇克雷,波普,薩拉……在這一刻紛紛為之說服打動,麥可一個人,代表了福剋期河監獄的整個建築班子!在這一該,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不是一個人!巴羅斯,巴羅期面對這種拯救,他面對的是全聯邦政府背後政權黑幕的醜陋和正義的曙光……」

歷經重重困難和驚險,克服眾多壓力和背棄,更多地是,暫時的朋友不定的風險。小小的監獄裡,影射著社會或喜或悲或善或惡的眾生相,到處瀰漫著權錢交易的骯髒和弱肉強食的霸氣。為了利益,朋友可以反目成仇;為了利益,仇敵可以並肩作戰。在整個影片中,除了親情是不變的牽掛和寄託外,所有的友情、人情、愛情都顯得如此無力。相比於麥可的為兄鋌而走險,他的室友蘇克雷則是為未婚妻模範守己,為的都是同樣的期待――團聚。這份期盼對於參與越獄的其他人來講,同樣適用。但除開上述兩位,其它人的性格特徵和越獄目的都有非單純的一面(細節略去,有需要以後另文再敘)。為了最終的目的,他們鬥智鬥勇、相互揣測、彼此防範,騙過監獄長、瞞過醫生、越過高牆,獲得了暫時的自由。

「越獄成功了!麥可獲得了勝利,逃離了福剋期河監獄!他們中儘管有一個倒在了最後的時刻,有一個因體重超標落在了高牆之內,但是,智慧的麥可,還是帶領其獄友成功實施了越獄計畫。勝利屬於麥可,屬於巴羅期,屬於蘇克雷,屬於……!」然而,逃離監獄的自由並沒有換來多少平靜的生活。

他們踏上了居無定所、生無寧日的逃亡之路!親情、愛情,在第二季中表現得更為細膩,而利益交換也更變本加厲。仿佛所有人,都身陷其中而迫不得已;明知違背良心卻無可奈何。上至國家權利之爭面子之事,下至昔日獄友患難之交,面對金錢、利益,都彈指可破,關係薄如紙。Mahone,這位同樣具備超強能力越高智謀的老聯邦特工,如此賣命捉拿越獄逃犯,除了職業的責任和使命外,卻是背負著無盡的良心不安和無可選擇的上層高壓,有家回不得,有妻兒不得聚,何苦也;Paul,這位兢兢業業惟命是從的年青聯邦特工,不惜代價不計親情(他與其親姐姐多年不曾見面,暗戀總統大人而甘心執事)地護著聯邦體面和尊嚴,製造事端追殺無辜,卻落了個辦事不力無路可退遑遑以自保。當時局變幻前途可料時才醒悟自己一生只是任人排布聽令而動的木偶角色,自殺以謝罪,何其悲也。

麥可為其兄疲於奔命,不捨辛勞;蘇克雷為女友牽腸掛肚,分秒必爭;阿布魯奇為愛女求遍醫院,甚至為妻女而選擇自盡;T-bag漁翁得利,背著巨資試圖尋回曾經的愛和曾經的尊嚴。這四位性格鮮明的人物,都帶給我們絲絲的感動。儘管很多時候你會為T——bag的殘忍而唾棄,但是當你走近他的身世和成長環境,你也許覺得該給他一些寬恕的理由。()他的成長是不幸的,他的成年愛好和心態都脫不開他童年所受的心理傷害,人格的不健全會讓他更在乎金錢所給予的一切,可以彌補他的缺憾或滿足他的虛榮,他對傷害過他的人從不擇手段,對於無意於他的人也是心懷殘念,但最終面對他愛的人,無力挽回卻沒有最終落井下石。從那個電話報警後的掩臉泣咽,是否哭出了其內心的一絲悽苦和算不上柔情的柔情?自然,這種人死個千遍也不足以掩蓋他的罪行。這也是麥可不惜一切把他再次送回美國接受監獄囹圄的原因。

兩季之中,麥可始終扮演著正義伸張者的角色,所有一切都是基於為正義而戰。借著友善帥氣的外在形象、充滿人格魅力的談吐風度和縝密出眾的機智頭腦,輕鬆地對付了每一次的考驗,化險為夷。不過在這過程中也滲透著揮之不去的捫心自問:所有這一切是否值得?為了兄長為了血冤,付出了多少人的性命為代價,值得嗎?所有去的人都有其該去的理由,然而能說自己的手上沒有沾上他們的鮮血?或去或留,孰輕孰重?

無疑,這些答案,只有交給第三季去解答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