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中國文化要義讀後感

作者寫這本書,前後花了9年。我讀這本書,前後斷斷續續,也讀了3個多月。一來作者是在四十年代書寫,語言表達和當代有差別,就得逐字逐句地認真讀;二來關於文化的話題,本身就很大,之前了解的少,駕馭不了。

何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中國文化之博大,輻射四鄰。作者列舉了中國文化的十四個特點:1.廣土眾民;2.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3.歷史長久,並世中莫與之比;4.一面明明白白有無比之偉大力量,一面又的的確確指不出其力量在哪裡;5.歷久不變的社會,停滯不進的文化;6.幾乎沒有宗教的人生;7.家族制度在其文化中處於重要地位;8.中國學術不向著科學前進;9.民主自由平等一類要求不見提出,法律不見形成;10.道德氣氛特重;11.中國不屬普通國家類型;12.兵文化;13.孝文化;14.士文化

個人--家族--集團--天下

在中西文化對比中,由於中古宗教的影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為集團式,近代西方迅速發展,也是對這種禁錮生活方式強力反抗的結果,所以西方人看重個人和團體;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以大家族為單位,受周孔文化影響,看重家族和天下,以「天下」為己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基本單位的家族,一下跨越到天下,中間缺少如集團等的過度。

倫理本位和職業分途,使得中國並不同於普通的國家。政治上,常人可以通過讀書學習進入上層,不能形成階級對立;經濟上,由於遺產均分等傳統,使得資本無法集中,總是小工小商,亦不能形成對立的階級。國家消融在社會裡面,社會於國家相渾融。

中國式的人生,最大特點莫過於他總向里用力。一個人生在倫理社會中,要負起無盡的倫理義務,擺脫不得,其所求者,卻無非彼此感情之融和,便有「反省,自責,克己,學吃虧等」傳統教訓。()在一般老百姓,寡慾知足,安分守己,並非領會了孔子哲學,由社會構造中鍛鍊出來。

「士」,原初專指執干戈配弓矢的武士,後來卻變為專指讀書議論的文人。中國舊日社會秩序的維持,需要自我維持的「鄉治」.在整個自治過程中,教化所以必要,則在啟發理性,培植禮俗,而引生自力。這就是士人之事了。士人居四民之首,正為他「讀書明理」主持風教,給眾人作表率。同時對於君主,則時常警覺規諫他,要約束自己少用權力,而曉得恤民。對民眾則時常教訓他們,要忠君敬長,敦厚情誼,各安本分。在整個社會中,士人居於中間向雙方做功夫。

中國文化的早熟,是主要的一個特點,但亦是一重要缺點。過早向內尋求,導致對外物控制的欲望減少,從而限制了生產技術的進步,進一步競爭減少,在己則易於知足自得,在國家則不主動擴展版圖。這恐怕也是近代大大落後於西方的原因之一。

文化是個大的話題,讀完此書,也僅僅略知一二,這本書是需要重讀的,也許以後讀出來的感受會不一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