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武則天傳讀後感

武則天傳讀後感(一)

武則天,曾經是我頗為崇拜的一個女人,原因很簡單:她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記得小時候看過電視劇《武則天》,那時就覺得她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一個帝王應該有的氣度和威嚴。國中歷史書上對她的描寫也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歷史書上講她當皇帝的過程時只說:「唐太宗的兒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替他處理政事,逐漸掌握了大權。高宗去世幾年以後,武則天做了皇帝。」這一切看起來多麼順理成章,輕而易舉。事實上,這卻是一種誤導。

武則天原名武媚,原是太宗的才人,但不知怎地被太子即後來的高宗看中。太宗死後,高宗把從感業寺接入後宮。武則天14歲入宮,因為太宗喜歡有才的女子,所以她在宮中讀了很多史書,深知宮廷險惡。論智謀,論經驗,她都比王皇后,蕭淑妃強太多,因此略失小計就當上了皇后,代價是她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兒。掌權後,她極力剪除異己,一切對她有威脅的人都難逃厄運,這其中不僅有皇氏宗親(姓李的),還有武后的異母兄弟和親姐姐,親侄女。

高宗即位十年後,高宗身體越來越差,諸事都由武后決定,武后與高宗並稱為「二聖」。

太子弘年少有為,對武后的做法經常不滿,為了自己日後掌權不受威脅,武后竟毒死太子。後來的章賢太子賢(武后二子)也被她幽禁後殺掉。高宗死後,她將三兒子李哲貶為廬陵王(其實這也不能怨武后,李哲還不如不當皇上呢),流放在房州。又立四子李旦,而後代子執政。然而這還不是武后的終極目標。幾年之間,武后以廣開言路為藉口,在全國廣設檢舉箱,致使告密之風四起,武后也逐漸組織起了自己的間諜網路。我想,當時的陰森恐怖應該一點也不亞於法西斯統治時期,因為那個時候,人人都可以成為蓋世太保。即使被告無罪,但只要武后想殺,或是和酷吏們有過節,亦或是僅僅為了製造恐怖氣氛,他們都在劫難逃。在武后登基的前幾年,大屠殺一撥接一撥,因唐朝幾位王公大臣的一次叛亂(武后逼出來的),唐室貴族幾乎被滅門。聽起來真讓人毛骨悚然。

然而,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便立即起用了狄仁傑、姚崇等人,氣象為之一新。政治清明,國家富足安定。我不禁有這樣一種想法:也許,如果一個女人想成為皇帝不用如此艱難,也就無須用那麼多人的的性命做通向皇帝寶座的階梯。畢竟,武則天只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而非一個殺人狂魔。(這個想法在我看過《明朝那些事兒》後有所改變,因為在封建社會中不管是誰,想要得到那至高無上的權利,都要經過血的洗禮)。

林語堂的《武則天傳》,我覺得總體上寫得很好,因為比較真實。但我很討厭他對武則天的評價:什麼歷史上最驕奢淫逸,最虛榮自私,最剛愎自用,名聲壞到極點的皇后。也許,這與他寫書的角度有關。畢竟,他是以一位唐室倖存王子的口氣寫的。然而無論如何,這種評價還是很不成熟。

在我的印象里,絕大多數皇帝比武則天驕奢淫逸,虛榮自私的多,然而卻未必有她的智謀。而皇后呢?自然也不是個個賢德,宮廷本來就是一個大染缸。至於剛愎自用,我認為這個詞用在項羽身上是貶義詞,用在武則天上就大大相反。我從沒聽說過武則天有什麼謀士或是智囊團,因為她比當時的任何人(除了狄仁傑)都更有遠見卓識。其實有主見是相當可貴的品質,尤其是當那個人本身就很聰明的時候。(在我看過《明朝那些事兒》後對這一點深有體會,不過朱元璋還是該多聽聽劉伯溫的意見,貌似那個人更強。)

總之,覺得這本《武則天傳》還是值得一看的,至於書中夾雜的個人情感,也許會讓讀者更真實地體會到那個年代。至少讓那些曾經幻想成為為武則天的少女們不再做這樣的夢。對於武則天的一生,我也不好多說。畢竟,一個又有野心又有智慧又有膽量而且那麼幸運的女人,怎麼能用常人的眼光來評價。

武則天傳讀後感(二)

她是我曾經崇拜的一個女人,因為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她聰慧、冷靜、個性敏銳而堅強。關於她的了解只是通過影視作品,這次便買下關於她的書,想深入了解她,了解一代女皇帝的生活。

當我看完《武則天傳》,我覺得自己買錯書了,這本書把武則天寫的很負面,幾乎沒有對她好評,這本書把我以前印象中的武則天形象徹底毀了。我對作者有些不滿,他的寫作手法有些太過苛刻。但是我意識到,我以前理解的武后真的是太膚淺了。以致對武則天的崇拜全然是因為她的威風凜凜和女強人形象,我佩服她的果敢幹練,羨慕她的智慧才華,但是卻也忽略了的她的野心和權術,沒看到她的陰險和狠毒。但是武則天終究是奇女子,無論她的性格是否有缺陷,為政是否過於獨裁,都唯有她能夠成為女皇。

看完書我也看了許多人對武后的評價,也看了看百家講壇對武后的講述,便感覺中立些。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個女人面對後宮爭鬥,她不得不狠下心。也正因她的不擇手段,她在後宮揚眉吐氣,後宮死寂了,沒有了爭吵,一切顯得有些淒清。她也不過篡奪了皇位,歷史上哪個朝代不是靠搶的,她的堅持和聰慧讓她漸漸她在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成為九五至尊,君臨天下,開創了先例。她不認輸哪怕那個時代對女人的偏見是如何,她卻倔強的堅持自己的夢想,對於感情,皇帝只屬於她,她不允許跟其他人分享—也許只有這樣倔強,霸道的女人才能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帝吧。

但我對她掐死自己女兒表示不解,我不知道她怎麼下的去手,虎毒不食子。她這麼做不免有些殘忍。她也玩弄權術,殘害了些大臣,玩弄權術為歷代統治者的通病,武則天深得法家「權、術、勢」之中三味。利用王皇后和蕭淑妃之間的矛盾入宮爭寵,利用高宗的寵幸廢了王皇后,反對其當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名臣均遭貶殺,其家族近親也被清算。她培養自己的耳目,皇宮之中大小事務都逃不過她的眼睛,造成了朝臣人人自危,在官場上造成了混亂。

公元705年,武則天以82歲的高齡完美的謝幕了,這位叱吒風雲的女皇留下的最後的驚人之舉就是她陵前的無字豐碑。這塊碑也是現在爭論的話題,觀點為以下幾點1、她認為自己的功勞太大了,一個碑不足以概括。2、她想讓後人來評價自己的功過。3、她罪孽深重,不敢寫出來。這三點都不是十分的可信。比較有說服力的觀點是:在武則天之前帝王的陵寢是不立碑的,可是武則天喜歡標新立異,所以給她丈夫唐高宗立了一塊碑,所以形成了帝王立碑的新的傳統,所以她兒子李顯也想給武則天立一塊碑,李顯不知道該怎麼評價自己母親的作為,只有一拖再拖,最後沒有結果。

她是時代的產物,她可以改變權利的歸屬但難以突破文化傳統,她失去皇位但留在歷史裡。

也許武則天她本身就是有爭議的人物,也許歷史本身就無從考證,也許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在她光芒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黑暗和殘忍,即使她有許多不是,但我依舊崇拜他的勇氣,聰慧,堅持。一代女皇她依然不易。

武則天傳讀後感(三)

武則天是一個富有傳奇性和爭議性的歷史名人,早在20世紀80年代,電視劇《一代女皇》在台灣掀起一股熱潮,那時,人們談論的話題就是以武則天為主的,但對於她的評價,當然有的不同的見解,畢竟,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和獨一無二的具有極高的政治才能,讓很多人對她的威嚴望而卻步。

大唐貞觀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38年,平林漠漠煙如織,京城長安籠罩於黃昏夜色之中。

武士彠第二女明空,行年十四歲,她奉召入宮,從此刻開始,唐朝乃至中國歷史就註定被改。她,武則天,從此開始新的歷程。

那時候,王室婚姻,皆娶當世勛貴名臣的子女,可以說,即使有真正的愛情,也有可能因為政治的原因被扼殺在萌芽,愛情有時候就是一種渴望。然而,武則天的父親是靠經商致富的,是社會最下層的一介平民,很多人都瞧不起的,但是,武則天是怎麼樣被召進宮的呢?這是她以後有那樣傳奇經歷的最基本的條件,否則,她也可能就是和大多數女子一樣,()平凡的一生也就就此了過。但命運之神還是降臨在這個青春懵懂的少女身上。

武則天的父親在大唐的太原起義中有很大的貢獻。這可能也是她後來能夠進入宮中接近皇帝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她的母親楊氏是武士彠的繼室兩人生活很和睦,而且楊氏對於丈夫的仕途都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對武則天肯定也有極大的教育意義。楊氏對於女紅向來不重視,卻明詩習禮,閱史披圖,她的這種習慣和興趣,對武氏有很大的影響。

進宮後,她被唐太宗分為才人,取名媚娘。不久,她的人格中強硬的暴力的一面便暴露出來,最明顯的是馴獅子驄事件。當時,皇帝太宗並不是很喜歡她這樣性格的女子,這一點,我們從長孫皇后和徐惠妃的身上便有很好的反映,所以,知道太宗去世,她的身份地位並沒有發生變化。太宗去世後,按照當時的規定,武則天被送進感業寺,為死去的皇帝祈禱。一般說來,這時候,等待她的將是無盡的日日夜夜的寂寞和孤獨,最終,死於悄無聲息。我們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但對於武氏來說,機會是創造出來的。

聰明的她,早在太宗身體不行的時候就開始轉移目標,太子則成為第一人選,武氏展開的是感情攻勢,而且是在太宗的病榻之前。當時,社會流行一句讖言:三年之後,武氏當有天下。這險些使她喪命,幸運的是,有人當了替死鬼,她逃過一劫。

高宗李治在父親周年的時候,去感業寺行香,兩個苦苦思念的人終於見面,不就,面對種種壓力,武氏再次進宮,當然,我們都知道,這離不開皇后的支持。很快,進過殘酷的鬥爭,打破社會倫理的底線,武氏成為皇后並將兒子李弘立為太子,將外廷內宮都變成自己的勢力,就連長孫無忌都沒放過。

終於稱帝了,這可能是武氏這輩子最驕傲的時刻吧!對於她,歷史有不同的評價,死後,她還是選擇以李家兒媳的身份結束自己輝煌的一生。我們可能真的很難給一個特定的詞語來形容或者描述,但我們必須的承認她的才能和才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