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花木蘭觀後感

花木蘭觀後感(一)

最近各大影院正在熱映由台灣文藝片導演馬楚成編導、趙薇、陳坤這一對黃金搭檔主演的由一首古詩詞走向銀屏的電影《花木蘭》。本人看了這部集戰爭、愛情、父女情、報國心、忠孝觀為一體的戰爭片兼文藝片。作為一名女觀眾,總體評價還不錯,印象最深之處,如下:

《花木蘭》能打動觀眾的情節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蘭被妒賢嫉能的她的上級將軍拋棄,她率領被困峽谷的殘部與敵決一死戰時唱起的那首輓歌,「人生百年,如夢如幻。有生有死,壯士何憾?保我國土,揚我國威,生有何歡,死有何憾?北地胡風,南國炊煙,思我妻兒,望我家園,關山路阻,道長且遠。」置身於影院當中,良好的音響效果,製造出非同一般的悲壯和最具感染力的效果,真的讓人熱血沸騰,士氣高昂。

馬楚成導演的另一個很會煽情的地方便是片子裡的一些感人場面,如帶血的軍牌和花木蘭與七王子文泰兩人在殘酷的戰爭中,表現出的欲罷不能的真摯的愛和為了愛人可以犧牲個人的情感和生命的感人故事。對愛情忠貞,為伴侶甘願赴死,為了國家的安寧,寧願犧牲個人的愛情,這不正是素食愛情時代所稀缺的東西嗎?趙薇和陳坤的表演,可以說是為他們在電影圈內的地位的提升,又加了一個很重的法碼。

和以往的一些大片一樣,在這部電影裡,也有一些引起「笑場」的台詞和鏡頭。如房祖名扮演的花木蘭的同鄉小虎的一句「你們兩個好孤獨」,還有一個副官的一句「人緣也特別好」等造成笑場一片。至於為什麼在這樣一部多少帶些悲壯色彩的電影中會有如此多的笑點?導演馬楚成透露說,這都是特意安排的,「因為《花木蘭》這部電影的後半部分太悲了,觀眾看起來會心裡很難受。所以我們特意在前半部分安排了一些搞笑的元素在裡面。」導演馬楚成對此認為,他並不想拍一部雄壯的大片,而是更多地突出反戰主題,並且以「情」制勝。這倒也得到了部分觀眾的共鳴。

影片中,沒有刻意把花木蘭的形象高大化,而是而是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看這個戰爭的世界,其中花木蘭對十幾年戰爭的厭惡感和國家被侵犯又必須奮起捍衛的矛盾心理,都有所表現有所刻畫,這些元素恰好是使這部片子更有別於那些只有大製作、大場面的戰爭題材電影的地方,也正是這些使得這部電影更具有人情味道和人文關懷,我想這應該是一部比較討好女性口味的歲末電影。

花木蘭觀後感(二)

對商業大片向來不感冒,介於趙薇最近出現的通告裡形象都不錯,令人眼前一亮,介於時尚雜誌對趙薇和陳坤同窗情如火如荼的炒作,今天抽空看了下這部花木蘭,還是那句話,每部影片都有硬傷,編劇基本都是腦殘,但若一部影片能讓觀眾同悲同喜,那就算是成功了,花木蘭即如此。

一:家教很重要。木蘭從軍,初衷為盡孝,片中對木蘭的父親並無作太多描述,然而不難看出花父定是個熱血男兒,他教訓木蘭道:要打,下輩子投個男兒身去戰場上打!

二:可殺不可辱。「丟玉佩」事件,冒認偷玉之罪,情願被砍頭也不能受搜身之辱。

三:花木蘭的愛情,關於這個,有很多負面評論,也是,如今的電影不來點愛情是怎麼都折騰不下去的,我抱以此成見看片,最終也能被感動,是所謂的大愛無邊。木蘭與文泰,沙場並肩作戰12年,相互扶持,生死相依,日久生情,此為小愛,這等小愛導致文泰被困時木蘭竟不聽軍令為了救他卻令守護糧草的將士死傷無數。花父說過,戰場上不能有感情,木蘭就在這樣的愛情和面對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的痛苦中掙扎,她選擇了逃避,而文泰,不惜脫下將服,躲在士兵里,以自己的死訊來逼著木蘭面對現實的殘酷,將滿腔的兒女柔情化為堅定的信念,逼著她一場場的仗打贏回來,成為真正的將軍,那時,她為信念而戰,為安寧而殺戮。這種信念,在峽谷被困時得到升華,「士兵可以背我將軍可以棄我但我花木蘭絕不背叛國家!」那刻,我心撼動。孝父忠愛者才能效忠國家啊,縱使所有的信義已背棄。

再往後文泰為保木蘭亮出自己的王子身份,木蘭遣散軍隊隻身營救文泰到兩人回朝,都處理得太過潦草了。

最後的結局沒有定格為大團圓,倒是覺得編劇做對了,木蘭和文泰將自己的兒女私情轉化為對國家的忠義大愛。是讓生命歸於平凡,還是將信念堅持下去,忍小愛成大愛,木蘭和文泰早在沙場,就已有答案。

最初,我是以消遣的心態看的,看得馬虎,影評也寫得馬虎,片中不乏動人的橋段,趙薇和陳坤的演技是越發成熟了,而關於愛情,想說的是,若你愛他,會希望他好。

花木蘭觀後感(三)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這首《木蘭詩》敘述的是一個中國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花木蘭替父從軍。萬里赴戎,關山飛渡,十二載功成還紅狀,花木蘭,中國女-性-亦柔亦剛的傳奇典範。《花木蘭》以電影的手法勾勒了一個藝術化的花木蘭。強敵犯境、國家危亡、身負兵詭、代父戎裝、陣戰奮勇、女兒柔腸、忍辱負重、情義難當……塑造了一個纖弱女子在戰亂中的成長曆程,渲染了一幅此情只待來生聚的悽美愛情畫卷,家國情、戀人情、戰友情、兄弟情,各種複雜的情感在電影中交叉展現,輪番敲擊著觀眾的心鼓,情至深處,怦然胸臆。

既然「情」是這部電影的脈絡,那麼角色傳遞的如何呢?

趙薇——花木蘭。曾經的「小燕子」終於成就「鴻鵠」之勢了,趙薇非常準確的傳遞出了「家國、戀人、戰友、兄弟」幾種複雜的感情。()告別家鄉替父從軍前回頭凝望的沉重,聞文泰「死訊」痛不欲生的掙扎,為戰友重振士氣勇為頭兵的神武,目睹兄弟們被陣前虐殺卻不得不強壓衝動的煎熬,影片最後,為了國家,她毅然推開自己深愛的男人,複雜交替的情感在銀幕上恰如其分的表演令觀者足以體會那份張力。

陳坤——文泰——拓跋宏。大魏皇七子,本性細膩柔弱,至情至性至愛,「毒龍」過後聲嘶力竭的呼喚是對愛人的牽掛,決戰前夕深情對視中語氣堅定的一個「陪」字是對愛人的承諾,身負國命聯姻柔然惜別木蘭時的噙淚雙眸是對愛人的來世盟約,如果這些就是劇本想要的,那陳坤就是成功的,因為我都看到了。

我還特別想提一句胡軍。胡軍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演員,好演員,第一次是看他出演的《藍宇》,覺得他把一個情感細膩的角色演繹的很好,之後的喬峰又讓我大呼一代大俠的英武與豪氣,《長恨歌》《赤壁》《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感覺他塑造的角色張力十足,他就是角色,而不是在演!我喜歡。

如果《花木蘭》就是定義為「以情推進」的脈絡,那應該講是成功的,雖感覺過於偏重了淚水,但還是感人了,所以,成功。但是,跳出電影,我還是想說說我個人對花木蘭的構思。(我就假設自己是個業餘導演吧,呵呵)。中國的英-雄文化中有一種悲劇情結,諸葛亮、關羽、岳飛、王安石、文天祥、洪承疇、戊戌六君子……所以,悲劇英雄故事更能引發人內心的悸動。如果我是導演,主線會設定為——被捲入戰爭的花木蘭為生存而戰、為國家而戰、為親人而戰,但她始終痛恨戰爭帶給她的創傷,一個厭戰的戰者,一個敗給時代的勝者。紅妝,將成為和平的象徵;戰爭,帶給花木蘭的,只是痛苦的回憶。風格類似《野-戰排》《西線無戰-事》《現代啟示錄》《拯-救大兵瑞恩》等,讓人看過之後會從心裡痛恨戰爭。扯遠了,回正題,作為一部商業電影,《花木蘭》算是成功的,雖然個人感覺情緒過於柔情了點兒,但這是導演的訴求,既然「領導」定了調,那麼,演員的表演還是成功的,因為結果和目標相一致,所以,拋開了個人構想,我給《花木蘭》評分是「80分」,觀影推薦是「約等於4星」,評價是「足以對得起票價」。

說今年的第一部賀歲大戲《花木蘭》由一個女英雄的傳奇,變成了一部悲苦愛情劇,我幾乎是懷著雀躍的心情衝進了影院,這其中的原因,有一大半是因為陳坤。自從在《建國大業》中被陳坤的蔣-經國秒殺之後,我越發的相信:作為一個演員,陳坤最大的魅力在於,他可以把那些並不討人喜歡的人物以一種合理的方式表現出來,並贏得觀眾的理解。蔣經國如此,《畫皮》中的王生如此,《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也是如此。這次,陳坤在《花木蘭》中扮演的是一個半真半假的歷史人物文泰皇-子,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花木蘭》由一個女人的史詩變成了一對戀人的情詩。於是,文泰將軍也就成了推動故事發展的關鍵-性-人物。很難想像,在這部《花木蘭》中,如果抽離了陳坤的表演,將會是怎樣的局面:說是戰爭片,它不夠宏大;說是勵志片,它缺乏可信的支撐;說是愛-國片,它又沒有最隱忍的犧牲。所以,儘管在情節的安排上頗有疏忽之處,但在鐵血戰場上開出的最柔弱的愛情之花,依然是這部影片的亮點,而在家國大義前的大情懷,也就成了這部影片最大的感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