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爾讀後感(一)
《愛彌爾》是盧梭論述資產階級教育的專著,通過對它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爾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的「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的自由發展。因此,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取他所需要的知識。這一點,我覺得可以借鑑到我們的教學中,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一直在強調寫出真情實感。其實,也只有通過孩子的親身感受,才能對事物有更多、更真切地了解,寫出來的東西也才顯得真實。
盧梭讓愛彌兒從遊戲、種植、木工勞動中學習,處在這一階段的兒童,需要的是感官體驗帶來的歡樂,遊戲便是實現這一歡樂再好不過的手段了。我國偉大的作家魯迅說過,遊戲是孩子最正當不過的行為,在這點上跟盧梭的看法是吻合的,盧梭也認為一個孩子應該通過遊戲保持著活潑的性格。
但是,且看我們現在的親職教育,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過於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儘可能比別人少的時間裡完成比別人更多的知識的學習,占用了孩子大部分遊戲時間。有個小品里的一句話對此就有諷刺的意味——「我要我的孩子戴著博士帽就出世」。確實,我們不能否認家長們的用心良苦,但是卻沒有認識到這是怎樣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讓一個孩子做他極不情願或不需要做的事情,根本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不僅所投入的會白費,而且還會讓孩子從此討厭接受教育,逆反心理會越來越嚴重;或許,孩子們是樂意接受的,那我們只能投以憐憫的眼光了,因為那將是一群沒能享受人生最快樂、最無慮生活的可憐人。2008年高考就有一名考生用白卷彰顯了「逆反」。
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妨將盧梭的「自然教育」拿來使用,讓孩子順從「自然」的發展,不要讓他們過早地知道與他們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是讓他們盡情地遊戲,這樣才能達到需要和供給的平衡,才是自然地發展。據了解某校假期計畫組織部分學生補習,徵求家長的意見表上,就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就寫具了「假期讓孩子好好放鬆一下,不參加補習」的明智之舉。
讓孩子多多參與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獲得感性的認識,讓他們真正成為社會的人,彌補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缺口也是他提倡的重要目標。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培養獨立的人格,培養創新的意識。大膽實踐不再局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主動、大膽地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我們現在很多孩子所缺乏的,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引領孩子追求的目標。這樣做可以陶冶少年兒童的思想情操,並增長一些實際知識。鍛鍊了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了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建立了人際間的交往,而且培育了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能夠自覺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這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大有益處。
盧梭的「自然教育」之為「自然」,還強調個人的自主性。他認為應該讓孩子早點認識到自我,什麼東西是屬於自己的而什麼東西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要據理力爭,不是自己的東西就要理所當然地放棄。這樣就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的,先避開社會層面不說,最起碼孩子對自己的身體、行為、意識等是有絕對自主權的。
但是,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看到我們身邊的教育情況,很大一部分事情都是家長幫孩子決定的,當然這在孩子尚沒有能力決定之前是無可厚非的,但一旦孩子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自主地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喜好及厭惡時,家長更應該做的是給與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剝奪他們的這一權力。孩子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選擇權利,他跟大人之間是平等的關係。假如孩子不得不服從大人們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束縛,他們的不情願有朝一日是要爆發出來的,到時候孩子就會變得越發乖張任性,根本不能管束了。假如一個孩子因為習慣性的服從,最終成為一個只會照吩咐工作的工具,那會是多麼可悲的事情。現在的親職教育中就有這樣的情況,家長強制性地安排孩子參加這樣那樣的補習班,說什麼為了競爭,說都是為孩子著想,孩子面對這些來自家長的壓力也就只能服從了,這服從讓孩子幾乎沒有自己支配的時間了。
西方國家比我們更加注重的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體現,因為較強的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直接在自然中參加實踐而得到知識。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的自主意識得到自然的發展,在他們還未能或者怯於自主決定時,教育者應該給與引導,讓他們明白遲早有一天要獨立;當他們的自主意識漸漸形成並越發強烈時,教育者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決定,當然在一旁保持清醒的觀看態度還是需要的,在孩子挫敗或迷茫時給與幫助。
以上只是我對這本書簡單瀏覽的一些小的體會,對盧梭「自然教育」的簡單理解,其實「自然教育」的重要意義不止於此,盧梭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適合中國國情、常德市情,尤其是200年前的教育觀點也不一定適合今天資訊時代的教育,我們應該在進行教育的同時「取其精去其粗」,並且吸取有用的教育經驗,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育更加完善。
愛彌爾讀後感(二)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被書中作者獨創的觀點、精闢的論述、精美的描繪、細膩的文筆所折服。全書貫穿無數教育經典名言,處處蘊涵著真知灼見,閃爍著獨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讓人不時掩卷回味。最讓人稱奇的是,盧梭的兒童教育觀,至今仍散發著絢麗的光芒,讓人不得不驚嘆盧梭驚人的超前意識和恆久內涵。
盧梭的《愛彌爾》雖然是論述資產階級教育的專著,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對現在的幼兒教育還是有借鑑作用。
首先,作為幼稚園管理者的我要轉變觀念,用知識充實自己,要善於學習,博覽群書,把自然教育當做一種態度,一種拓展視野的思維模式來看待,做一名樂學好思的智者,要把幼兒教育看作是親近自然的教育,把幼稚園創設成孩子快樂成長的樂園。讓大自然與教育自然地融為一體,孩子一株株嫩綠的小樹苗,生機盎然,茁壯成長;教師團隊如濃濃春意,充滿活力,充滿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充分體現出人本教育及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理念。堅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尊重兒童,積極創設條件引導鼓勵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美。充分利用吉利幼稚園優美的自然環境及豐厚的社區環境,以幼兒為本,創設人文化的環境,為幼兒營造安全、溫馨的氛圍,鍛鍊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並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真正起到人生起步的第一個站點成為孩子們嚮往的育人搖籃,這裡,永遠留下孩子們美好幸福的回憶,讓「素質教育」這朵奇葩,在吉利幼稚園開得更鮮,開得更艷!
最後通過吉利園報、班報,BBS、家長學校、吉利QQ群等多途徑動員家長朋友們充分認識幼兒教育應該遵循兒童成長的自然規律進行,需要深刻地理解兒童、尊重兒童,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實施不同階段的教育,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正如盧梭所說:「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遊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為什麼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麼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踏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象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為什麼要使那轉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讓我們家園攜手起來共同聆聽大師的呼喚,了解孩子們的世界,讓我們的孩子擁有自由舒展的童年。
重讀《愛彌兒》,讓我豁然開朗。
愛彌爾讀後感(三)
《愛彌爾》最初接觸的時候是在大學的公共課程上,但是一直都沒有認真研讀過這本書,只是對愛彌爾這三個字是異常的熟悉。這是法國教育家、思想家盧梭的著作。
盧梭在《愛彌爾》中主張兒童的教育應順應自然,以兒童為本位。他在《愛彌爾》中開宗明義地說,「一切出於自然的創造者皆好,一經人手卻變壞了。」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回歸自然,到自然環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
書中像這樣經典的語句還有很多其中有一段話:「我們從來沒有設身處地地揣摩過孩子的心理,我們不了解他們的思想,我們拿我們的思想當作他們的思想;而且,由於我們始終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們,所以,當我們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訴他們的時候,也跟著在他們的頭腦中灌入了許多荒謬的東西,的確,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立場,去審視孩子的錯對。卻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想法,不站在孩子的層面去看待問題,而是一味地指責。正如盧梭所說的孩子是有思想的,這點我們要時刻切記。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儘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回歸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兒童被當作一個容器,由成人隨意填充。這種兒童教育觀對教育的影響十分巨大。在當今學前教育實際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影響。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只有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身心才是健康的,只有這樣孩子在語言文字方面的成就才會更大。
因此現今,我們更多的應該站在自然法則上,去接觸、去面對、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