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不著痕跡的傷痛蔓延進身體,隨著血液流遍全身。在長嘆之後,才發現已經被快速滋長的哀傷包裹了。這就是我閱讀郭敬明小說的感受。
這應該是一個流著藍色血液的人吧。深邃的夜空下,幾點星辰因為霧氣變得凝重,寂寞的窗台,鑲嵌著一個安靜少年的輪廓,散發著香味的紙承載著墨香,劃破冰冷的霧衣。於是這些文字的基調變得如此感傷。
那些記錄了我們所有的純真所有的脆弱所有悲悲戚戚的年代和所有閃閃亮亮的時光的文字,是最能觸動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作為一個80後作家,青春與青春祭成了主要的筆調。風吹起如花般絢爛的流年,點綴著你我的命途,在陌生與熟悉的轉換過程中,那些沿途的風景記錄著曾經的我們。於是我們成長了,也在經歷中感受青春的含義。
不知從多久開始,我喜歡用文字沉澱心中的感受。我不喜歡閱讀中外的一些名著,那些對我來說如此遙遠,乏味。郭敬明在消失的天堂中這樣寫到:「我們瘋狂的迷戀文字帶來的溫暖感覺,就如同孔雀迷戀自己的羽毛,飛蛾迷戀灼熱的火焰,水仙迷戀清澈的倒影,流星迷戀剎那間的墜落。我們以文字為生,以文字取暖,假如有一天,我們沒有了文字,那麼我們就徹徹底底死掉了。」當然,我對於文字的感受還未強烈到如此地步,僅限於一種愛好。可是文字的魅力是真切的,無法估量的。
愛與痛的邊緣,不知作者為何選用這樣的書名。
那些回憶,那些愛,那些人,那些夢,那些痛,隨風飄散後留下的除了幻影還有無限感觸。
郭敬明愛與痛的邊緣讀後感(二)
這是郭敬明的第一本散文集,記錄了他以前的些許事情。從高中開始到參加新概念作文的路程。同時也從文字中流露出他的真情實感。
現在,他自主創辦的《最小說》也成立了大約三周年。在這幾年裡,有的是辛酸,有的是坎坷不平。但他走過來了。現在的他是一個成功人士,是一個了不起出色成功的80後作家。在這本書中有介紹寫作他的父母、朋友、老師等等,也有他的小說,無不體現他的個人才華。高中階段時期的他,為了家人選擇了理科不惜代價的放棄了自己最喜愛的文科。他那種為寫文章而無晝夜之分的精神令人傾佩。
從這本書中,我們難免不會發現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孝順自己的父母,珍愛朋友。既而也讓我清楚了: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事就不要輕言放棄,否則半途而廢,迎來更多的是得到自己內心的遣責卻不是別人。正如但丁所說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啊,處於現在的現實社會中,沒有人不戴著面具生活,誰能想的到,在某一天,別人會突然摘下那個和善可親的真實面目,()而露出一副猙獰的面孔,那是深不可測,帶有陰謀的將你無情的推入好似無底洞的萬丈深淵。因此,我認為只有自己的筆最可靠,它不會背叛你,它也不會終日戴著一副假面具來面對你,它任勞任怨,它是自己最貼心最真誠相伴的好朋友。它會將你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想說卻又難以說出口的事情寫下來。似稱之為秘密寫下來後填進秘密本里,容不得侵犯他人隱私權的小偷窺視。它仍不會在你無奈之時將你拋棄。雖然它不會說話,只能無語,但是它自己知道它的心。做筆的它當之無愧的可奉獻自己終生陪伴有真才實學真水平的好作家。
我愛筆,也愛郭敬明的寫作語言。曾幾何時,歲月如光陰似箭,穿梭遠離的無影無終,似秋風掃昏黃的落葉,似江水向東流之的一發不可收拾。我仍回想起《夏至未至》,愛好欣賞他那描寫優美環境的語言…他的文字,以及他的才華,所有經他寫作之需的語言仿佛被用心裝飾過,如心般光點閃閃發亮,又如夜空中的星星經他點綴才有了機會在本本記事文章上跳躍,輕鬆而放肆的快活著,那些閃耀發光的文字在他可愛的筆下而自豪。就如他喜愛張愛玲的文字,安妮寶貝文字的冷傲。想像成為他那樣的人,或許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無可觸摸的,遠不達目的的不凡而缺乏真實的夢想吧!讓自己更愛生活,愛父母,愛所有的人吧!
郭敬明愛與痛的邊緣讀後感(三)
你永遠也看不見我最寂寞的時候,因為——只有在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才最寂寞……——郭敬明
《愛與痛的邊緣》分兩個部分:「白晝明媚」和「暗夜未央」兩輯,作者從自己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刻起追溯,剖析自己性格成長及心靈意趣變化的內在動因,體現出青春世界裡的明媚和憂愁。「白晝明媚」主要是作者對個人成長軌跡的描述,雖然只是些零星的感悟與感懷,但可以窺見坐著的種種歡樂和悲傷。他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也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同時,又是朋友眼中的親密戰友,另外,又是自己眼中的彼得潘。他說他活得很累,也很瀟灑。「暗夜未央」風格則完全不同,由於悲傷。「一個安靜坐著,只是寫著字的孩子」,當我看到這樣的描述時,有一份心驚,繼而是無盡的悲傷。因為,閱讀這些文字的我,不就是這樣一個脆弱的,假裝堅強著的孩子嗎?這一輯中的小說很美,結局都很悲傷。讀著讀著,令人想起張悅然,另一個文字精靈。只是他的小說更讓人覺得平坦舒暢。
青春是明明滅滅的燭光,陰天終究會過去,明天依然陽光明媚。做好自己是最好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積極的心態,積極地行動,還有對自己的責任。
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