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歸來》觀後感

《歸來》觀後感(一)

5月20日,原本一個非常平凡,就只是日子的一天而已,可是被現代人喧囂到底,生生硬譯成「我愛你」!網路上信息鋪天蓋地的那麼提醒著你,到處叫囂著「我愛你」難道真的就是愛嗎?抑或只是瘋狂的泛愛、濫愛導致愛無能,到處探頭探腦的嘟囔著:世界已經沒有真愛!所以需要用藝術來安慰自己那麼無能和空虛的心。

《歸來》是陳道明和鞏俐主演的一部關於愛的主題的電影。選擇這個只是因為很喜歡陳道明精湛的演技,的確沒讓我失望。電影講述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一對愛人。跟這個日子一樣,原本應該是很平凡的一對愛侶,被時代打爛了他們平凡的生活和愛情。男主人公陸焉識打成了右派被關押,在轉押途中逃離監控,偷偷跑回家,家被監視,他從天井攀到家門口,冒著被逮的巨大風險,可是當輕敲門的那麼一瞬間女主人公卻懷著極端痛苦、矛盾、猶豫了,因為就在那一瞬間她同時聽到樓道下女兒的腳步聲,女兒因為想跳《紅色娘子軍》的吳清華,要和父親劃清界限,她也猶豫過要不要舉報父親,可是父親走時在她三歲的記憶里幾乎沒有印象,加上那些革委會成員的「成功教育」,她終於還是到樓下舉報了自己的父親。門外是那個多年沒見面的丈夫,樓下是女兒氣勢凶凶領著的革委會成員,那扇門終究被門裡女主人公的淚水給阻擋了。男主人公只能再次從那個天井逃離,走時給女主人公塞了紙條到門裡,約在次日八點在火車站天橋底下見面。可是終究沒有逃過革委會再次逮著,那個撕心裂肺的場面讓我淚流滿面,從那一刻開始到結束我都沉浸在悲傷和感動的情緒里。

在火車站女主人公看著焉識再次被帶走,那種絕望讓她掙脫人群而摔倒在地,也就因為那一摔和痛苦的思念,一年多以後她患上了心由性失憶,對剛發生的事情轉頭就會忘記,三年後文化大革命結束,焉識平反歸家,故事進入高潮,女主人公面對那個自己用生命在惦記和思念的愛人時她卻已經不認識他了,唯一還能記得的就是剩下的生命里每一天都到火車站去接焉識,焉識能做的也就是住在自己家對面的屋子裡,以一個念信的、修鋼琴的、陪著她每天到火車站去接「自己」的那一個多功能的好心的鄰居!而女主人公餘生的生活就是每天到火車站去等焉識,這件事融入她的血液,凝固成她活著的信念與唯一的期盼!

愛情是什麼,不就是一個生命陪著另一個生命,用所有的時間來驗證兩條生命的河流最終凝聚嗎?現代人為什麼做不到呢,欲望太多,支流太雜,無道德責任感可言!生命顯得那麼稀薄,愛情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歸來》觀後感(二)

很感激廣電領導和相關組織讓這樣一部帶有政治敏感色彩的影片通過審查,於是毫不猶豫地把這種感激安排在篇首,以表示情深意切,發自肺腑。

文革中被打成右派的教授路焉識勞改歸來,多年的結髮妻子馮婉瑜卻因失憶將他趕出家門。歷史的錯誤讓兩個原可以長相廝守的人恍如隔世,也徹底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軌跡。焉識默默承受無情命運帶來的變故,自責中不遺餘力喚醒婉瑜依稀的記憶。修琴,搬貨,讀信,接站,一個個簡單的情節構成一個樸素的故事,卻看的人情愫連綿,心酸不已,黯然垂淚。越是平淡無味的敘事,卻越蘊藏著那個特殊年代帶給人們巨大的傷害。歷史終歸是歷史,有那麼些年,它殘酷地存在過。

這個歷史段的片子尺度不好把控,老謀子卻在一次次歷練中愈發老道,從年齡和經歷上,老謀子最有資格評述那段歲月。九十年代我在鹹陽上學時,聽本地人說他曾是國綿八廠的工人,家裡還有反動背景,就這樣一個人,憑對藝術的執著,不卑不亢,一躍成為國際大導。當年,老謀子經典之作《活著》被禁後,他的作品無論票房高低,總是評價頗有爭議,不溫不火。這次,關於此題材大膽的歸來,暗示老謀子重拾舊夢的勇氣,可以看作是對《活著》不絕於耳續篇的象徵。

活著,就要歸來!

焉識歸來,婉瑜卻「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焉識不斷嘗試,不斷失敗。婉瑜始終沒有認出深愛著的眼前的丈夫。壓抑在內心的感情卻從未改變。多年過去了,每個月的5號,歸來的焉識拉著婉瑜在車站等一個永遠不會歸來的人歸來……

片子在此結束,我又看了看雪中那兩個望眼欲穿的老人,心裡在想,錯過的人值不值得期待?錯過的事會不會重來?現實的歸來是不是內心的歸來?命運總在捉弄我們每個人,而我們需要回應的,首先是放下一切,拋開舊怨,珍惜當下,勇敢活著,是留給生命最好的證明。而無論哪個年代,有的人卻永遠不會歸來。

鞏俐和陳道明兩個老戲骨很有感覺,看似平靜的演繹背後,是精湛的內功修為。年輕的謀女郎張慧雯也可圈可點。其他打醬油的超級名配們還都尚可,唯一覺得彆扭的是張嘉譯,怎麼看都像剛拍完《一仆二主》,從劇組趕過來跑完龍套就走的感覺。也許是當年的宋思明印象太深刻,真的無法接受他出現在這種文藝片裡。

劇情不錯,場景太少,來來回回就幾個地方,車站,家,雜貨房,鋪墊略有不足,也許是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過往被老謀子刻意掩蓋和淡化。歷史無法改變,就要去面對。陸焉識的女兒丹丹跳完芭蕾舞,全場起立,人手一冊小紅本,高唱《萬物生長靠太陽》,今天開來滑稽的場景在當時是神聖無比。那個年代,像丹丹一樣和親人劃清政治界限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一個叫「組織」的高於一切。任何悖逆組織的人都要接受時代的審判。那種北京下,丹丹選擇了組織。後來她親口對父親說,是我出賣了你,父親平靜地說,我知道。所有的恩怨屈辱,在一個真正的男人眼裡都微不足道,因為繁華落盡,唯有愛情親情永恆。陸焉識是不幸的,同時他又是幸運的,()那個時代能歸來的,大多數心裡也被烙上深深的印記,在一種生不逢時的遺憾里度過風燭殘年。焉識對婉瑜的愛情滋潤了他那顆近乎乾涸的心,給他支撐下去的信念。而婉瑜也把這種愛深深埋藏在心中,一藏就是若干年,為了維護焉識,甚至和女兒有了隔閡,也是後來焉識的信才讓她與女兒重建親情,可見愛之深切。縱然失憶,忘記愛人容顏,卻一直堅信愛的人一定會出現。這種樸素的愛情,留給當下的我們深深反思吧。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已經歸來,你卻記不起來我,塵緣落盡,一夜風雨飄搖。

世界上最近的距離就是,你不記得我,我卻陪在你身旁,不離不棄,一起慢慢變老。

《歸來》觀後感(三)

本來想以詩歌的形式寫這篇博文,但考慮到詩人的下場。還是老老實實的寫白話文吧。近幾天滿城市的大巴士車站,看到老謀子又有新作《歸來》即將上映。說句實話,就老謀子的《金陵十三釵》,以後發誓他再拍什麼大片,我也不會用屁股去電影院投票。但看到巨大的海報全是所謂的巨星,只可惜沒一個可以讓我心動和仰慕的。我喜歡看電影,但我不喜歡做冬粉。唉?!再看,最中間的那個人怎麼這么兒臉熟,不錯,男一號是陳道明。看在他在網上形象忒好的份子上,我自願掏出我寶貴的35元錢,親自蹬著腳踏腳踏車來到了電影院投票。

影片反思了文革以及為20年的老右派平反,出獄後老婆(鞏俐飾)的失憶症。以及唯一的女兒,為了爭取跳舞蹈劇《紅色娘子軍》主角吳清華,而出賣自己的親生父親陸焉識(陳道明飾)「大義滅親」的故事。影片最後以失憶的接站,期盼著丈夫的歸來。而丈夫也舉著寫有自己名字的接站牌。日復一日,感人至深。

影片歌頌了一個偉大的妻子在最動亂的年代中也沒有出賣自己的丈夫,用自己的貞潔換取丈夫的寶貴生命。應該說是一部三觀正確的作品。但只是這類電影在文革結束後期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後期,一毛五、兩角一場我看得太多太多(沒記錯的話如《賣國者》等)。只是這部片子倒像是那個時期電影片子的再「歸來」。以至於我們為什麼要反思這類歸來,也或許老謀子或者是原作者在通過女主角的表演,在反諷我們國人的健忘症。

文化大革命——我們真忘了嗎?依我看,國人的上無高線,下無底線的大圓融大智慧之大聰明。我們個個都揣著聰明裝糊塗罷了。這也正是老謀子重複七十年代後期和八十年代的大量文藝作品的「歸來」之再歸來的真正歸來含義之所在吧?

但願以後失憶的「歸來」不要再來!記住「歸來」永不忘記,才是導演對觀眾要說的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