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芙蓉鎮影評

芙蓉鎮影評(一)

這是一個發生在建國初期的故事。講述了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中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歷史做了嚴肅的回顧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鎮上的風風雨雨正是中國當代社會歷程的縮影。

看完此片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他深刻的內容和精湛的手法是值得我們稱道回味的。編導者用近乎編年史的手法,通過人物的升沉榮辱表現了各式人物在歷史面前的真實面目,同時發出了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謝晉是一個會用色彩說話的導演。影片中並沒有出現大片大片明亮的顏色,淡淡的冷色系則更突出了文革時期人們心裡的恐懼,焦躁和不安。畫面則是通過特寫和拉長的遠景來表達人物的感情。沒有蒙太奇複雜的手法,只有最淳樸的技巧。

關於文革題材的作品屢見不鮮,但有些只停留在單純的表面上,如講述了主人公被批鬥,細節之處卻一筆帶過,這就顯得比較膚淺。《芙蓉鎮》則是透過現象挖本質。例如:深刻的描寫了在文革期間人與人,事與事,人與事的變化。通過這個細節則可以看出人性的轉變和文革帶來的傷害並沒有摧毀他們。此中道理,並非該片首先提出。但講得如此深刻,新穎,生動卻並不多見。

秦書田(姜文飾)是個神奇的人,他被鎮壓在社會的最底層,思想卻凌駕於萬物之上。他神似王小波筆下那些大智若愚的男主角,有著一種尼采崇尚的「悲劇式的樂觀精神」。——他的樂觀,不是源於認知的膚淺,相反,是通透人性的一種豁達。他大方地接受別人套上他頭上的反派帽子,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演繹,癲狂勇敢而不失浪漫。

「好好地活著」在那個自我作賤的年代不是一件易事。秦書田不是一個揭竿而起的英雄,他選擇「自保」,保住了良知,保住了幸福,保住「人心不死」的希望。

二十年前的劉曉慶,很美。她扮演的胡玉音真是應了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玉音是一個典型的東方女子,勤勞美麗貞烈。如果她是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麼,愛情就是一汪滋潤她的池水。但是,那個年代,美麗也是一場浩劫。起先是組織領導攪渾了她的初戀,接著「工作組」把她逼成了寡婦。胡玉音就似一朵被粗暴採摘的荷花,丟棄於坑窪的石板街,無助,絕望,迅速地枯萎。

所幸秦書田的陪伴,他用細水長流的關愛,甘露般地滋潤了玉音的生活。——這才叫「泡」妞,讓那萬念俱灰,日漸枯萎的心又在愛情的浸潤下豐盈起來!

影片給了他們的愛情一段很長的特寫,從萌生,到死心塌地地相愛,無人打攪,與世隔絕,只屬於兩個人的甜美秘密。看著玉音的臉頰漸漸粉嫩水靈,就知道,這朵美麗的芙蓉又含苞欲放了。

面對幸福的第三次浩劫,玉音堅強了很多,孩子與丈夫都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冷眼看待命運的不公,只為了那個「像牲口一樣活下去」的承諾,卑賤卻又脫俗地活著。

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芙蓉鎮》給我的感覺很寫實,父輩們更是深有體會。

謝晉是中國電影史上泰斗級的人物,他的作品得到了國內外數以億計觀眾的承認和喜愛,被海外影評家們譽為「當今國際影壇上最有名望的中國人」!謝晉的影片充滿著人性、人情、人道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他曾說過:「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我拍影片更多地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希望對祖國、對人類貢獻美!」就是在這樣的觀念引領下,謝晉導演在20世紀80年代執導了著名影片《芙蓉鎮》,它以一個小鎮上幾個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後十幾年裡命運的變化,從他們的個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異化,向人們展示了小人物在社會變革大潮中的踉蹌足跡,以此來探討極左思想的淵源,來反思民族的歷史。由於《芙蓉鎮》刻畫了「文革」的動亂歲月,在當時曾引起很大爭議,但謝晉力排眾議,完成了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推動了思想解放和對動亂歲月的思考,並用藝術的形式向世人宣告了動亂歲月的終結。

《芙蓉鎮》將道德批判與歷史批判融為一體,以人物命運的變遷傳達出深廣的社會內涵,揭示了極左路線給人民造成的災難,富於人道主義精神。影片繼承和發揚了我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優良傳統,取得了雅俗共賞的社會效果。總的來說,《芙蓉鎮》仍然是一部謝晉式的「哀而不怒」的電影,但在當年那個特定的年代卻引發了人們對「四清」、「反右」、「文革」等歷史問題清算的熱情。它是一部內容與形式俱佳的經典之作,是與《活著》一樣細膩又激烈地描寫如何在變遷的環境中保持美麗與優雅的好電影。純粹的人性貫穿全片,放射著耀目的光芒,令人難忘。謝晉在片中把樂觀與絕望,欣喜與悲傷,平靜與混亂,真實與虛假編成絕妙的織體,平衡,精緻,乾淨,暗地裡又涌著股濃烈的激情,氣韻非凡,渾然天成。

我深以為,在任何情況下,人都不應該放棄某些價值,例如對智慧的渴望,對良知的守護,和最重要的,對趣味的追求;而且,良知和樂趣,也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這部片子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是站在「人」的角度敘事的:秦書田固然憨厚,但也不乏趣味和小聰明;李國香作為政壇的「不倒翁」(在國產電影中,這樣的安排很少見),也會說出「脖子都沒有洗」(這絲毫不能讓人聯想到「生活腐化墮落」,反而會理解這種人之常情);黎滿庚的老婆固然看胡玉音萬般不順眼,也會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所有的人物都顯得豐滿、可信。

印象深刻的情節是:大雨中,姜文對已經被打倒,掛著一雙破鞋的李國香,很正經又略帶結巴地說,「你,也是人!」

80年代的電影尚且能講敘這樣簡單的道理,可是90年代以後呢,除了鋪天蓋地的厚黑學、成功學,就剩下空蕩蕩的「法律」和「制度」之類偽命題了,唯獨不見的,是那個「人」字。

回首文化大革命,給中國造成的危害還歷歷在目。政治上長期動亂,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踐踏,大批幹部和民眾遭受殘酷迫害。經濟上社會生產大幅度下降,國民經濟遭到巨大損失,人民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科學文化教育事業被嚴重摧殘,歷史文化遺產遭到巨大破壞。國民素質下降,經濟、科技水平同已開發國家相比差距更大。但應該說『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訓。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

《芙蓉鎮》最後,玉音拿回了被沒收的錢和房子,但是有些東西,有些人永遠也不會回來。最後,曾經的酸楚可以被輕鬆的調侃,歡笑背後,卻是斑斑淚跡最後,生活還將繼續,陣痛後的新生命,終會走向成熟。

芙蓉鎮影評(二)

近日觀看了導演謝晉在1986年拍攝的電影《芙蓉鎮》,用三節課的時間看完,給我的第一感覺不是對事件發展過程或結局出乎意料的驚奇,也不是對事件本身對於大腦產生的影響有多麼的震撼,而是真真正正的對事件發生髮展早已有一點明悟的悲哀,更有個人對主流對大的局勢難以抗拒的無力感。試想,當一個人發覺自己和他所處的世界特別是精神世界格格不入甚至受到主流時局的孤立和壓迫,個人猶如在浩浩蕩蕩的長河中如一粒黃沙載沉載浮時,誰還能夠保持自己的本心,堅持自己的信念,做到內心和行動的統一而不隨波琢流。如果能做得到,那也算得上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了。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平凡人只會覺得時勢比人強,不管是「正」的「邪」的,都屈服於時勢面前。正是因為有著對時勢的不同應對,才呈現出人間百態,君子也好,小人也罷,都在歷史的舞台中演繹著他們各自的戲,待到一幕幕戲落幕時,自有後人去繼續書寫歷史。

在芙蓉鎮,這箇中國不起眼的小地方,就通過熒幕的方式向我們展現了屬於一個特殊時期的就耨一段歷史戲。在這個座落在湘、粵、桂三省交界處一處峽谷里的小鎮在中國這個大舞台上如九牛一毛般的存在雖然毫不起眼,但中國的大舞台在四清運動到文革結束這段時間由千千萬萬個芙蓉鎮般的小舞台存在著。由在芙蓉鎮這個舞台下演繹的人生百態、一葉春秋在謝晉的導演下折射出是整箇中國大歷史舞台下的情況,所謂「見微知著」、「管中窺豹'」即是如此。

可以說,影片通過對男女主人公及其配角在故事中將近二十年的生活軌跡特別是對他們一波三折的命運的刻畫,把握住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後的時間主線,竄連起代表不同身份的人物在三個階段的不同行為舉止極其後果,透過時間和空間的雙重對比,展現出在世間的作為人複雜的一面,無論是醜的、惡的、美的;揭示運動對個體最基本的人性的壓制和摧殘,特別是借集體利益之名,行滿足個人私利之實,更是暴露了所謂運動在底層社會的變質;這種從上到下的這種運動像是一場騙局將幾乎所有人捲入結束時卻又像噩夢醒來一樣,回到剛開始時芙蓉鎮的景象,像是什麼也沒改變,但留在人們心底的記憶不會改變。回過頭來想想,是運動錯了,還是人錯了?是歷史改變了人,還是人改變了歷史?

芙蓉鎮影評(三)

一部八十年代的電影,一部革命題材的電影,說實話,在看之前,我並沒有抱有太多的期待,只是看完後,我突然覺得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他帶給我一個我沒有經歷過的但是卻也確實熟悉的年代。整部影片對歷史的描述是那麼的真實,真實到不讓上映。

每個時代偉大的人物,都會有他的功與過,而《芙蓉鎮》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小小縮影,我們不知道在那個名不聊生的動亂年代,受害的到底有多少人!那個年代對於我來說熟悉又陌生,我永遠不知道他的真實面目,卻也總隱約看到的過去。歷史是要用辯證的手法對待的,歷史是事實,我們沒有帶著惡意觀看那個時代的政府,我只是為人民的遭遇而深感同情。那個人能不犯錯?所以我們應該原諒那個時代,但是同時,我們也要記住那個時代。

電影講述了一個名為胡玉音的女人在那個特殊時期的命運跌宕,以及他身邊人的起起落落。那麼首先,讓我們講講胡玉音這個女人吧。她與丈夫黎桂桂開了個賣買米豆腐的路邊攤,生意興隆,後來有自己辛苦打拚,蓋了新房,可是這一行動,卻被批為走資本主義路線,他們的新房被收沒,一千五百塊錢雖交與黎滿庚保管,可是在那個動盪的社會,黎滿庚為了保全自己及家人,最終將錢交出。胡玉音去外地躲避一年後回來,發現丈夫去刺殺李國香而早已亡故,傷心之至,又聽秦書田說自己被判為富農。後來,她就一直被迫掃大街改造。在掃大街的過程中,他與同時掃大街的秦書田互生愛慕,最終不顧反對在一起。

階級鬥爭開始後,秦書田因為當年寫反歌而被批為右派,亦被進行勞改掃大街。再掃大街的過程中,她與胡玉音慢慢產生感情,兩人決定結婚。而當秦書田遞交申請後,卻遭到反對與恥辱,還在自己家門上貼白對聯:兩個狗男女,一對黑夫妻。這是個對麼大的侮辱,在這裡,他們左派眼裡的所謂右派,連擁有婚姻的權利都沒有!秦書田看胡玉音一直哭,就給她說:你哭什麼,黑夫妻也是夫妻,這等於是政府承認了。不得不說秦書田一直是個樂觀的角色,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迫害,也看到了反抗與希望。在秦書田與胡玉音私自結婚的那天晚上,谷燕山不請自到。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突然有點興奮,我覺得那個年代的形勢再怎麼嚴峻,卻還是有些人會背著所謂的組織走,他們這是無聲的反抗。也就在他們結婚後,秦書田被判十年囚禁。

而谷燕山,究竟又是個什麼人呢?在電影後面胡玉音生孩子時,谷燕山將語音送去醫院,當他看到護士軍裝的領口與帶著五角星的帽子時,他的情緒異常激動,眼裡噙滿了淚水,那個眼神是憤怒。是不滿,是不服,是不屑是……是多麼複雜的感情啊!在這裡我們才知道原來谷燕山原始一個扛著槍達江過山的軍人,原來他在戰爭中,受了難以啟齒的傷。後來戰爭結束,他沒有娶到老婆,也沒有生活的更好。對於他來說,他收到的傷害和胡玉音,和秦書田,和其他的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也都很相似。他曾經為其買過命的組織現在反過來把他搞得窮困不堪,這是多麼高尚的愚弄與嘲諷。他在黎滿庚家喝酒的那晚,一個人在街上反覆的大喊著「完了,沒完」「完了,完了,沒完」……完了的是自己的過去人生而沒完的是自己的心,是所有人不滿的情緒,完了的是過去的歲月,沒完的是人們所嚮往的生活,也或許,是其他的什麼……而在這個時候,聽見叫喊的秦書田說:人心不死。

黎滿庚這個人,年輕時曾與胡玉音相好過,但是他為了保住黨籍,放棄了她。後來,他又為了自己與家人,交出了胡玉音托他保管的一千五百塊錢。在與谷燕山喝酒的時候,他說羨慕谷燕山,谷燕山說:要活的有良心。但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雖然黎滿庚做了一些不義的事,但是我們又沒有理由批評他,因為這恰恰是人的最真實本性,所以我對他表示理解。況且如若每個人都如谷燕山一樣,那麼這個電影也就失去了許多他原有的吸引力。真實的東西永遠都是最易感動人的。

李國香是負責整個芙蓉鎮工作的幹部,他一心擁護階級運用,而其實,她並未獲得什麼好處。我對她的感覺,就是她只是這個運動的一個犧牲品,一個盲目崇拜者,一個被運動運用的工具與棋子。然而在那個時代,這樣的棋子隨處可見,他們盲目而又忠實的一塌糊塗。她曾經被打到過,可是後來又站起來,她的站起來,預示著這階級運動的繼續。最後返回市裡的路上,偶遇當年被打倒的秦書田,秦書田對她說:安安靜靜的成個家,學著過過老百姓的日子,別總想著跟他們過不去,他們也容易,也,不容易。雖然這句話是衝着李國香說的,但是只是衝着李國香麼?表面看是的,但是李國香只是政府組織的一個化身,這是在對那個時候的黨說話,說讓政府安靜,別總想著和老百姓過不去。打倒他們容易,但是打倒他們也不容易。李國香最好照樣風光,坐車回城,這就好比發展這場運動的人,最後卻都相安無事。受傷最大的,只是那些老百姓。

在秦書田回到芙蓉鎮的路上,他就遇見了一群小孩,然後他摸摸他們的頭,開心的笑了笑,繼續朝前走去。小孩子其實是一種希望的暗示,他摸著他們的頭,就像是是摸到了希望,摸到了明天,也像是摸到了某個和平的年代。

每次劇里的人物受到磨難,都會覺得生活是那麼黑暗,可是雖然人人都是受著階級運動的壓迫,從中,我們卻還是能深切的感覺到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那麼一點點小小的不安分。所以每次看到他們內心的反抗,又覺得熱血沸騰,止不住的為這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感動。在李國香攻擊芙蓉姐胡玉音的米豆腐攤時,大家對此舉動都表示了行動上的抗議。在批判會上,谷燕山突然站起來衝着左派代表李國香說他要去撒尿。在看到孫子替爺爺受改造時,黎滿庚媳婦說:造孽啊,階級鬥爭,看樣子要搞起碼三代啦!()而在這些不安的人群里,秦書田是最讓我為之動容的。掃大街的時候,秦書田也能舞起來,在被叛十年後,他對胡玉音說「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秦書田對李國香說:你,也是人。秦書田請求結婚時說:就是公狗和母狗,公雞和母雞,公豬和母豬,也不能不讓它們婚配吧!秦書田勸一直掩面哭泣的胡玉音說黑夫妻也是夫妻。秦書田給那個趾高氣昂的李國香說:我叫秦書田,外號秦癲子,專業是掃大街,而且掃得還不錯,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幸結了婚……每次看到秦書田出場,都像是看到了一股倔強的希望,就像是冬天裡一星燃著的小火苗,微弱的隨時都可能被風吹滅,但卻在那個寒冷的冬天那麼扎眼,給人帶來一點點溫暖。他堅強又勇敢,同時又不是幽默。

谷軍。也就是胡玉音的孩子,他衝着母親喊:回來了!回來了!回來了!是的,回來了。他的父親回來了。這個社會的希望也回來了。那個時代,遠離了……

在謝晉導演的安排下,電影中的人物一個個都那麼的迷人,他們所表現出的頑強與不屈,所經歷的忍辱負重,都給人一種無論如何,要活下去的信念。一個人,你只有活下去,才可能待得到希望。

命運會是個未知的東西,時代可能會有錯發生,但是選擇不能有錯,希望要永存於心間。後來,芙蓉姐胡玉音的房子回來了,一千五百塊錢回來了,他的丈夫秦書田也回來了,好像一切又變成了最初的摸樣,好像大家還是很開心。但是我們在看到這種幸福的場景時,心情卻止不住的壓抑,並且伴隨著無比的沉重。我們自能看到內心以外的東西,因為心靈上受過的傷,是摸不著也看不見的,然而而那些卻恰恰是最大的傷害。什麼能還回來呢?黎桂桂回不來了,過去的青春也回不來了,那些未受傷的純正的心也回不來了。回來的這一切實際上實在告訴我們在這當中,我們曾失去過什麼。

現在關於革命題材的電影很多很多,而更多情況下,我是不願意多看的,因為他們往往是幾個領導一指揮,士兵扛著搶就上,然後不是打了勝仗就是打了敗仗。許多關於文革時候的影片或電視,也沒有將人物的內心與當時人所受的鎮壓真實展露出來。所欲我謝謝還有這麼一部好的影片,讓我可以了解那個年代,讓我們可以證實過去,緬懷那代人的辛勞與忍辱。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但是也很慶幸中國現在的進步,讓我們終於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要是在那個年代,我這篇文章估計足夠拉去砍好幾回腦袋了!

返回頂部